茅剑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4月17日 2025

《橡树游记》之《欢喜之洲》

— 原创 —

……它可是先人们破译的天地密码,以它所携带的时令特征,两千多年来一直指导着我们四季有别的农事活动、和顺应自然的农村生活,公元纪年的几月几日星期几除了具备数字的准确性,永远无法拥有立春雨水清明谷雨……这些名字从音韵到内涵的优美与丰富,仅仅两字,便能将天、地、人有机相连。有时想想,古人与天地的相处方式,莫不是用心用时去沟通…… * * * * * * 文字:橡树 摄影:橡树 音乐:《海滩精灵》

《橡树游记》之《欢喜之洲》 作者/橡树 分季节到过喜洲两三次,但无一例外被人潮惊吓,匆匆几眼,转身就走。于是喜洲给我留下的,永远是花花绿绿的人力车队、熙熙攘攘的游人浪潮、再无宁日的深街老巷……这次,我会逃跑吗? 上午游过茈碧湖,到喜洲已是下午2点,女儿知我不耐热闹,特地订了村边一个叫“花筑”的客栈。入里,成蓬成蓬开着小蓝花的迷迭香,从色彩到气味,无不让人为之一振。但这个点,光照很强人很困,必须小睡一会儿再出门闲逛。 近4点,女儿说带我们去洱海边玩。我一时没反应过来,脑袋里固执的以为,那洱海,不是大理城的专属海?这喜洲,也在洱海边?此时,相信有人笑了。我也笑了,为盲游中的惊喜。 有人爱去有风的地方追风,有人爱去有水的地方看水,喜洲,二者皆有,难怪火得降不了温。当三轮车将我们带到海舌生态公园,那些在朋友们旅照中反复出现的风景,此时,以一种跃然而出的方式呈现在我眼前。洱海横波高天辽阔,水天之间,红嘴鸥与白鹭的飞行表演穿梭不息,成群结队的绿头鸭黑水鸡鸬鹚及众多不知名的各色水鸟,不是悠游于近岸浅水,就是栖息在水中木桩或草甸。沿岸草滩绵延,树木散漫,看它俩组成的立体画卷沿湖铺展参差入水,看水中独木成景、或并肩逐浪,在这早春时节,湖水清而树木净,给人一种宋画的清肃美,一种欲发未发的感动,当然,莫名的担心也是有的:那泡在水中的树会安然无恙吗? 四方游人被这与水相亲的草滩树林吸引,被飞着的游着的水鸟吸引,仿佛自己也成了一只自在水鸟,在草地上迎风起飞、在树林里顾盼流连、在水岸边戏水拍照……我被洱海清波雪浪的欢笑吸引,被水边一堆堆碎瓷片样的螺壳吸引,看它既不同于田螺的色青质薄,又没有海螺的色白质厚,即便少有完整,但我依然乐此不疲的淘宝,让人一眼看出我的缺识少见。家人们自觉加入我的行动,为我四方捡拾,洗净,很快,背包侧袋装满,这才心满意足翻过洱海之舌,去到海舌另一边。 在一片长着团团三叶草的开阔草地,一群人玩得正嗨,震耳的音响震耳的人声,真担心震怒了海神,海舌一卷……走过草地,这边与水相接的,是整滩整滩的卵石,卵石之上,龙柳水杉相间成林,将蜿蜒湖岸装点得既整洁又富有层次。两个小的因了这满滩石子与辽阔水面,竟玩起了打水漂的游戏,专门挑了扁薄的石子,恨不能将身体低到与水齐平,再用力将石子平着水面扔出去,一次次扔出去……看石子在水上如蜻蜓点水快速滑行……1、2、3……快乐和着石子击水的点数,与夕阳投在水面的波光相映成趣。而我也有了心想事成的礼物。每每看到龙柳如钢丝卷发的细枝密条,我便生出期待,期待某一天,我能亲手捡到一枝,不曾想,在这洱海之舌,女儿为我发现了这枝被抛弃的龙柳,于是细心折下,为它洗去泥沙,满心欢喜一路举着回到客栈。 吃过晚饭,走在游人退潮的古镇,街灯闲闲的照着,店铺闲闲的开着,我们闲闲的逛着,就像日常走在居住小区。空间静下来,时间慢下来,再没什么网红打卡点,唯一的新鲜,是水果摊上捆绑齐整、长相纤秀、色泽红艳水灵的胡萝卜,在云南,它是以水果的名义直接摆上餐桌的。回来洗漱入睡,四周安静到我不相信这是白天同一个喜洲,这一晚,真香甜。 在家看惯了日出,出门也应时而醒。八点刚过,M惊奇于东边红霞,赶紧通知我和女儿去看。站上客栈通透露台,虽然朝日还未爬上东山之巅,但苍山雪帽却已点燃,晨风清冷,我们候日的心依然热切。朝日的善解人意,是随即披霞而出盛装如新嫁娘,隔空对视,向天是我景仰的目光,向地有它的温暖明亮。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时刻,我能不将它和线绣进我的“巳巳如意”图?于是抽身取来,在苍山脚下洱海之滨、在朝霞与初日见证下,看“巳巳如意”的祝福在一针一线之间慢慢生长……那感觉,真实又踏实。 看过日出,该吃早饭了。客栈的早餐,仿佛为了延续这一清晨的美好,以超出我预期的丰盛呈现出来:牛奶米粥破酥甜饼红苕玉米水果咸菜……被人珍惜的感觉真好。 就餐间,一群懂汉语的法国人与两位国人交流,大致老熟人了,备了画具,每人一份,说要带她们去古镇写生。餐厅门口一位女士却先同伴而行,自顾对着小院照壁水彩写生,此情此景,我在吴哥废墟上见过,在兰州黄河边见过。因习过几天水彩,忍不住去她身后悄悄围观一会,画得如何我不敢说,但用画笔记录旅途所见所感,必得细致观察用心体悟,她的专注,肯定不是到此一游的打卡照所能比的,因此,那小小画面收藏的记忆也更丰富更鲜活,甚至更长久。出门前,看她收笔闲着,忍不住将我一路走一路绣的“巳巳如意”拿给她看,为她讲这是我们中国蛇年的吉祥纹与吉祥语。她很高兴,用还算听得懂的汉语连说“好看,好看”,并指着绣品上的“如意”两字轻声念出。旅途中偶然一瞬,虽扯不上什么文化交流,但我看了她的绘画,让她看看我的绣品,从此两不相欠,心安。 上午去了四方街的“严家大院”。院其实并不大,比建水朱家花园小得不是一点点,逛一圈,印象最深的,除了锈成大坨大坨的铜钱,就是深藏于里的西洋楼。 出门往回走,走着走着,被路边一个很不起眼的“稼穑集”牌子吸引,进去,除一人专心在为院内袖珍田地浇水,再无他人,包场样的清静,仿佛外面的热闹只是千年后的预演。沿边布展的半开放展室都不大,但实物与图文却不少。依着农耕与作物生长秩序,分别以种、秧、秝……穑、稼命名,将积淀千年的农耕文化与生活智慧展示出来,抛开工厂、超市等中间环节,让人知道,真正养活我们的是谁?我们赖以生存的粮食来自哪里? 万物由种开始,于是“种之馆”的墙上,那些用透明环氧树脂封固的各形各色种子,此时全都以虫珀的姿态、艺术的美感呈现在我们面前,种类之多,从粮食、蔬菜到瓜果,给人以强烈的辨识欲和希望感。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另一展馆的墙上,整齐排列着二十四个相框,每个框里,布置着一个节气,从名称到农谚、从节令所应万物到农时栽种应季饮食无一不有,再以小学生书信详呈,这样的表现方式,无疑新颖又亲切。其实,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农谚,小时候可没少听奶奶念叨,只是那时不懂,以为人老嘴碎。当我也到了奶奶的年龄,当我也能读出二十四节气的诗意动听,我的喜欢,是直接将它画在石头上,摆在花园里。像我这样拿二十四节气做装饰,表面看像是有那么一点传统文化,实则暴殄天物。想它可是先人们破译的天地密码,以它所携带的时令特征,两千多年来一直指导着我们四季有别的农事活动、和顺应自然的农村生活,公元纪年的几月几日星期几除了具备数字的准确性,永远无法拥有立春雨水清明谷雨……这些名字从音韵到内涵的优美与丰富,仅仅两字,便能将天、地、人有机相连。有时想想,古人与天地的相处方式,莫不是用心用时去沟通;而今我们与天地的相处方式,更多是拿科学去算计。此时面对二十四节气,我无法不对古人生出由衷敬意。 农具和农村生活用品,除了使用性,似乎再也找不出别的什么属性,但在稼穑集里,它们终于成了主角,无论是简单的木叉、还是废旧的枷档,稍加组合,便成了展厅的装饰,真正的文创。另一墙大小不同高矮各异的旧升斗,用它镶嵌黑白老照片,被升量斗盛的岁月,既清晰又厚重。而农作物制成的标本,无论稻麦与瓜藤,它们自然的生命形态,不但让远离农耕生活的人们有了直观的认知,也呈现出一种自然鲜活的美感。 …… 这样一间一间展厅看下来,不觉时间也是近午。想想稼穑之艰,从春种一粒到秋收万颗,不单有人的辛劳呵护、天的阳光雨露,还有土地的承载、作物的努力,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每一粒粮食。但如果你认为稼穑只有艰辛没有美与自在,想必陶渊明会在东篱边手持菊花呵呵而笑,笑远离土地的文明人,肯定没读过他的《归园田居》,而我们,就在他的笑声中离开了农商并举的喜洲。 2025-2-7—8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562 投诉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
发自圈子
本作品入选糖水兴趣圈
人已加入
散文随笔
文字下午茶,在文字里感受你的温度。
加入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茅剑
创作 336 粉丝 2438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15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