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馨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1月16日 2025

《误杀3》:对真相的追问

— 原创 —

犯罪悬疑电影《误杀3》终于上映了,虽然剧情和技法不如前两部波澜起伏、疑窦重重,但从其反映的社会现实和经典台词看,仍不失为良心之作。也许有了前两部作比较,观众对第三部期望过高,故而豆瓣评分刚刚及格(6.1分)。

影片讲述了富豪郑炳睿(肖央饰)的女儿婷婷被神秘人绑架,郑极力摆脱警方的介入,在老师李慧萍(佟丽娅饰)的陪同下,共同踏上了惊险曲折的营救之路。这条路对郑来说并不陌生,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出他童年时的经历和一个隐藏了7年的惊天大秘密。原来2017年6月19日的货轮爆炸惨案并不是意外,船上的人员也不是官方通报中的非法偷渡者,而是23名被拐卖的儿童。当他们被海警发现之际,人贩子为了毁灭证据,引爆了轮船(其实孩子们早在用货车运输的过程中因缺氧窒息而死),执行者正是郑炳睿,虽然幕后黑手是安全署署长达蒙,但是郑的手上沾着23条生命的鲜血却是做慈善事业和虔诚佛教徒所无法抹杀的。

剧情至此,角色突然来个大反转,郑炳睿由受害者秒变罪大恶极的魔鬼,而绑匪团伙就是被他亲手杀害的孩子们的家长,李慧萍也是其中之一。实际上,从婷婷失踪的那一刻,郑就陷入了张景贤警官和受害者家属精心布置的大网中,目的是让郑炳睿直播619事件的真相。

“这世上有太多的秘密,永远成为了秘密,我要让所有人知道真相,哪怕只有一次”,张警官如是说。电影《扬名立万》中也有相似的台词——“我们好不容易知道了真相,难道就这样让它结束了么?”当一群电影人好不容易逃出魔爪时,并没有为了保命而缄口不言,他们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决定将真相公之于众,虽然它们只是一群不得志的落魄者,没有伟大的人格,也没有崇高的灵魂,但他们起码还是个“人”,他们不图名,不求利,只为做个有良心的人,哪怕献出生命,张警官就是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与前两部误杀不同,在《误杀3》中,肖央饰演的男主一改之前正直善良、有责任有担当,为保护儿女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好父亲形象,以至于我受惯性思维的影响,一直在为他的所作所为开脱,直到他在炸自己与达蒙所在的船和炸女儿所在的船中选择了前者,的确在我的意料之外,看来我还是低估了人性之恶。莎翁笔下最恶毒的人物艾伦尚且可以为了儿子献出自己的生命,寻女心切的郑却主动杀死了女儿(后来得知女儿没在炸掉的那条船上)。“我没能做一个好人,但是我想做一个好爸爸”,这句由郑炳睿亲口说的话是多么讽刺。当看到女儿的一个手指被剁掉,他表现出挖心掏肝的痛苦是真实的,然而,他最爱的还是自己,他为了女儿可以舍弃金钱和名利,唯独没有生命。

郑炳睿始终说他没得选,当初在瓦肯福利院时,如果他不选择做人贩子的帮凶,那么他将成为他们的商品;在同样的危急关头,如果他不炸死女儿,死的便是他自己。面临抉择是最考验人性的时刻,郑看似被逼无奈,实则在每次做决定时,他都选对自己有利的一面,人性的自私由此可见一斑。从郑在福利院看到残忍的人贩子想要砍掉被拐儿童的双脚,他主动上前帮忙按住的那个时候,就已经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人贩子把福利院当成作恶的中转站,将孤儿与被拐的孩子一起或卖到国外,或“采生折割”沿街乞讨,或训练成小偷扒手,或进行器官移植,加之上面的保护伞,已然形成成熟的产业链。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20万儿童被拐卖。当我问AI我国每年被拐儿童有多少时,AI在几秒内阅读71个网页给出的答案是没有一个确切的官方统计数字,难道我国不在全球之列?这不是很奇怪吗?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商品”是影片的题眼,对应在《误杀》和《误杀2》中分别是“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个禽兽”和“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不是普通孩子。”让人细思极恐的是,被抓后的署长在狱中被害,却被伪造成“畏罪自杀”,看来他也是一颗棋子。这使我想起最后不了了之的丰县铁链女事件,江西15岁学生胡鑫宇的离奇失踪案,还有上个月和顺县公安局通报的被张某“收留“的走失13年且育有一对儿女的硕士卜某......太多的真相被逐一掩埋,正应了影片中署长的那句台词“这么深的海,什么故事都装得下。”

《误杀3》揭露了丑陋的社会现实,电影中一个个触目惊心的镜头,正在世界的某个黑暗隐秘的角落消消上演,使观众产生共鸣。每一个被拐孩子的背后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被拐孩子的世界也成为人间炼狱,人贩子真是千刀万剐死不足惜。每每看到接孩子的家长把校门口围得水泄不通,一些高中家长也不敢掉以轻心,担心孩子的交通安全只是其中之一,防止被拐才是重中之重。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的结局设计得很巧妙,可以成为加分项。枪声响起,屏幕变黑,以郑炳睿的“这是报应”收束,可谓干净利落,引人遐思。施福安的子弹究竟射中了谁?婷婷、郑炳睿,亦或其他人?这都不重要,从中得到启示和收获才是最重要的。

每次看悬疑片,我总觉得疑惑重重,需要借助深度解析才能答疑解惑,深化主题。高人总能透过表面现象,挖到内部实质,使影片的立意瞬间提升。导演和编剧也认为,“观众的解读,比创作者更高明”,所以他们并没有公布标准答案。其实,被误读又如何呢?莫言说:“文字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被误读。”的确,只有内容浅显直白的作品,读者或观众才会众口一词,成功的作品是立体丰满、有血有肉的,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思索,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甚至超出作者的预期。当然,解读是否全面深刻不是关键,只要能引发思考就是有益的,而不仅仅是看热闹。

总而言之,《误杀3》与前两部相比,既有熟悉的味道(比如题眼和意象、故事发生地在泰国、剧情设计酷似《消失的她》),又有新的突破(男主是大反派和开放式结局),还是值得一看的。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520 投诉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随馨
创作 156 粉丝 273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2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