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大宋
2024-11-24如果能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时空穿越,那么你最想去哪个朝代呢?
我最想去宋朝。
在许多人眼里,大唐帝国才是那个人人向往的王朝,它疆域辽阔,经济繁荣,文化包容和多元。而大宋生性懦弱,疆域狭小,常受外敌侵略欺侮。
因此,大家都想梦回唐朝。对宋朝,因其太文弱,常常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但如果比文明程度,大宋比其他王朝更为繁荣昌盛,更接近于现代。
难怪有中外学者研究完宋史后,认为宋代社会已经表现出显著的资本主义倾向。换句话说,原来“资本主义萌芽”这棵“芽”,不是在晚明“萌”出来的,早在宋代就“萌芽”了。宋代是我国近代化的启幕。
开放民主的制度体系
宋朝虽说也是封建社会,但宋代君主几乎是不可能搞什么“皇权专治”的。因为在法理上、制度上以及权利的结构上,都是行不通的。宋代君主所受到的种种约束,放在历代王朝中,可以说是最为完备的。
约束皇权的力量有“祖宗家法”“条律”“国事”“中枢的权利结构”等。
相传宋太祖在太庙立了一块石碑,石碑上书写了三行文字,第二行就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如有背叛,天必殛之。这项誓约不仅保护了士大夫的人身安全,并鼓励士大夫大胆上书直言,即使有冒犯之处,也不会有“廷仗”之优。
宋朝自己人说:本朝治天下,尚法令、议论。如果君主行事不合法度,立即就会受到“公议”的抗争。皇帝想单独更改法令政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同时,对宋朝皇帝权力构成最有力约束的,是中枢的权力结构。
宋人说:君主当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共治”二字,即体现了宋朝权力结构的一大特点。
皇帝尽管处于权力的顶端,具有最尊崇的地位,但天子仅作为主权的象征、道德的楷模、礼仪的代表而存在,并不需要具体执政。
国家的治理权由宰相机构来执掌。在这样的权力结构中,皇帝是不可能专制的,否则免不了要遭受群臣抗议。
因此在宋朝做官也是历朝历代最为幸福、最有尊严的,凡事大臣只要觉得有理,便能直抒己见,不必担心说错话,性命不保,还株连九族累及家人。
这里有个小故事:宋太祖曾经问宰相赵普:天下什么最大?赵普说:道理最大。即意味着皇帝不是最大,皇权也不是最大。皇帝不能代表道理。当皇帝不占理时,就要屈服于道理,屈服于匹夫。
接近于现代社会的城市文明
大宋子民是幸福的,那时候政府就为他们设立了城市公园、城市消防以及城市公租房制度。
宋朝人把公园称为郡圃或者州园,都是地方政府建设的园林。这些园林对公众开放,并不是私家园林。其他朝代也建有园林,但都是皇家或者私家园林,不准普通百姓游览。
而在宋朝,城市公园是一种普遍的公共设施。这跟宋朝人的执政观念有关,宋朝的执政者认为,老百姓有一个娱乐的地方,是政通人和的表现。
宋朝之后,地方政府便丧失了建造公园的积极性。因为他们认为,修建嬉游之所,纯属浪费,市民沉溺于游戏,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于是,宋朝式公园便没落下来,以致今天都未听说过宋朝居然有公园。
中国的第一只专业消防队也出现在宋朝,南宋的杭州的消防建设代表了宋代消防制度的最高水准。
南宋末有一个叫吴自牧的人,在《梦梁卢》写道,南宋杭州的的消防体系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侦查火警的警报设施,另一条是灭火队,他们是职业的,发生火灾后,由消防队伍来进行灭火。
宋朝这个专业的城市公共消防体系,在宋后便不复存在了。明清时期尽管也设有防火、灭火的机构,但要么专业性不够,要么公共性不足。
宋朝的房子虽然非常昂贵,但公租房租金低廉。如果我们能穿越到北宋的东京开封府看看,就会发现,当时不少官员都是租房客,也买不起房子。
因为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都城,人口规模最多十几万、几十万人,而北宋东京的常住人口超过了100万。
在北宋购买一套房子很难很难,可能一个小市民奋斗一辈子都买不起,但是,租房倒很容易。
宋政府向市场投放了一大批公共租赁房,这些公租房租金不到收入的十分之一。难怪《水浒传》里的武大郎卖个炊饼便能住得起一栋小楼房。
完善的福利制度
宋朝之前,历代王朝当然也有针对贫困人口的救济,但这些基本是临时性的救济,比如发生灾荒之后,政府会开仓赈灾,我们很难说这是福利制度。即使有救助,主要是由道教、佛教组织负责。
宋朝之后呢?宋代建立的绝大部分福利机构都作废了。明清时期大放异彩的是民间慈善组织。
唯独宋朝,由政府建成了一套全方位的、涵盖“生老病死”的国家福利制度。比如那时候就有胎养助产令,贫困家庭生下孩子无力抚养,官府要发钱救助;
建立“慈幼局”收养弃婴和孤儿;
设立“居养院”为60岁以上孤寡老人养老;
设立“安济坊”为贫困病人免费治疗;
建成福利公墓,即“漏泽园”,收养没有亲属或者贫困家庭过世的死者,还聘请僧人主持、管理,为亡人超度。
发达的工商业
大宋有别于其它王朝的一个特点,就是政府非常重视经济建设,工商业很繁华。
在财政收入结构中,工商税与官营企业的营利性收入首次超过了农业税,占70%以上。
宋朝设有“监”,用“监”来命名行政区,类似于现代社会的经济开发区,这是宋代特有的现象。
除此之外,宋朝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还设立了很多负责管理经济事务的部门,宋朝人用“务”来命名这类经济部门,负责管理当地的经济事务,这些“务”都配有专职的经济官员。
比如,写“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写“爱莲说”的周敦颐,苏东坡的弟弟苏辙,以及“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都当过征收盐税、酒税等的经济官。
宋政府每年对他们进行考核,主要考核他们的经济绩效。超额完成年度指标的官员与工作人员,会获得物质奖励。
从设立经济开发区,到设立经济部门,配置经济官员,我们明显感觉到宋朝的重商色彩。政府将征税的重点由农业税转移到工商税上。
为什么宋朝那么热衷于搞工商业?主要是迫于财政压力。
宋朝的开支非常庞大,养兵、政府购买物资、国家雇佣劳动力、发现社会福利等都需要钱。
如果仅靠传统的农业税,是不足以维持的,政府必须将征税的重点转到非农业税上。
为此,宋政府大力发展工商业。
由此可见,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民生、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在宋朝便能见其雏形了。其无疑比其他朝代更为民主、自由,文明、富裕。
大宋,怎不令人心生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