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走过了苏博,走过了拙政园,留园,又走过了平江路和山塘街,我还想再走近这个城市的深处,走近市井,走近烟火,走近与之相关的历史建筑群,为此我从几个“里”中选择了两三个“里”(里弄),去走走看看。 继一个阳光很美的下午,走过了“同益里•同德里”之后的另一个清晨我又走到了位于和繁华热闹的商业街仅一墙之隔居民小区“承德里”。 走近小区,首先是一片红色映入眼帘,它古老的味道扑面而来,这又是一个民国时期的建筑群,不过,这个建筑群不是用民国时期我们通常看到的灰色砖墙,而是以红色砖墙为突出性标志的建筑群,红砖红得鲜艳夺目,还有石库门,石库门上还有浮雕,有挑阳台,挑阳台上的栏杆是铁铸的,欧式风范显现。 据说“承德里”建于1931年,是苏州海派里弄建筑的典范。 7点钟还不到些,安静的里弄开始苏醒,早起遛完狗的老伯已经回来,年轻的父亲骑上电动车准备送孩子上学,年轻的妈妈在一边关照嘱咐着,邻居老奶奶牵着狗儿已串上了门,聊上了天,送报的工人载着厚厚的报纸,一户一户地送上门,我还见一位穿着交警制服的中年人从屋里走出来跨上摩托去上班,一路上还和邻居打着招呼…… “承德里”门口有两口井,是我现在不常能见到的,那辆停在巷子里快递小哥的车也是红色的,有户人家的窗上悬放着一排花花草草,巷子里空间尽管略显狭小,但很有生活气息,很美,大多数人家的房前屋后也都是盆盆罐罐地种着花花草草,有两只鸟笼挂在屋檐下边,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我想这肯定是哪位爱鸟大爷的宠儿,不常用的椅子也上了墙,处处都散发着生活的味道。抬头望去,那些欧式挑阳台让我驻足,心想着有多少故事曾发生在这些古老的窗口和阳台上呢…… “承德里”的居民们是友好的,他们没有对我这个一早闯入他们家园的陌生人投来不信任的目光,也没有对我东张西望寻找角度的拍摄发出呵斥,有个慈眉善目的长者还朝我微笑,这使得我感觉到非常地放松和愉快。 “承德里”是苏州地区少有的民国时期的海派建筑遗迹,目前尽管设施较为老旧,但见,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生活安静而闲适,他们用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积极、认真、平和地生活着,这里的居民们已经开始进行装修和维护,保护着这珍贵的历史建筑,我在心里深深地为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点了个赞! “承德里”现存9栋二层洋房建筑,2014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今年被列为江苏省不可移动文物。 我用自己粗浅的认知和理解在此分享我的,算作是苏州“扫街”的心得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