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棒糖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2月20日 2024

法门寺展品出差南京

— 原创 —

看到宣传,激动不已。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始建于东汉年间,原名阿育王寺,因安置释迦牟尼指骨舍利而闻名天下,被誉为“关中塔庙始祖”。

唐代,法门寺兼具官寺、国寺、名刹三重身份,自唐太宗敕命岐州刺史开启地宫供养佛骨始,渐成“三十年一开”的定制,意在祈求“岁谷稔而兵戈息”。其后唐朝诸位皇帝延续此定制,先后有唐高宗、武则天、唐懿宗等八位皇帝六次迎奉法门寺佛骨至京城长安与东都洛阳皇宫供养。

咸通十四年(873),唐懿宗举行了规模最大、大唐王朝最后一次迎佛骨活动。当年七月,唐懿宗去世。

其子唐僖宗即位后,诏送佛骨于法门寺,并以数干件唐代珍贵器物供养佛骨于地宫。

次年(874)正月初四,地宫大门关闭,直到1113年后的1987年,明砖塔坍塌重修,终使沉寂干年的法门寺凤凰涅槃,再获新生。再次开启。

兴冲冲奔去博物馆,兴冲冲直奔展厅,进门第一件展品,汉白玉菩萨像。

尽管残缺,依旧美的动人(无端想起古董局中局中的佛头)

菩萨站立状,左臂下垂,右臂前屈放于腰间,柳腰纤细,身着绸衣,佩饰璎珞、项链等饰物,尽显雍容仪态。

菩萨全称“菩提萨埵”,意为“觉有情”,向上的目标是达到彻底觉悟,向下的责任是普渡众生。在大乘佛教中,菩萨的地位很高,仅次于佛,协助佛一起教化众生,以种种化身降临世间,解救众生苦难。

帐单碑文

地宮放置物品的账本清单,记载了地宮内所藏珍宝的名称、大小、重量以及供养者,对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文物定名提供了准确的文字信息,也对唐代职官、僧伽、作坊制度,金银、琉璃、丝绸等制造工艺,服饰、香道、茶道以及唐代社会政治、经济、科技、中外文化交流、宗教艺术等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字资料。

鎏金带座银大日如来 唐咸通十五年(874) 1987年法门寺地宫后室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大日如来是佛教密宗至高无上的本尊,是密宗地位最高的佛。密宗所有佛和菩萨皆自大日如来所出,在金刚界和胎藏界的两部曼荼罗中,大日如来都是居于中央位置,统率着全部佛和菩萨,是佛教密宗世界的根本佛。

鎏金羯摩三钴杵纹银阏伽瓶 唐 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法门寺博物馆藏

细节图

这件银阏伽瓶钣金成型,纹饰鎏金。瓶底墨书“北”。

地宫出士四件阏伽瓶,四瓶均为晚唐密宗大师智慧轮所供,圈足内分别墨书“东”“南”“西”“北”,出土时分别放置于地宫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角。根据器上年代,此器是在唐咸通十四年至十五年(873-874)迎奉佛骨时被放入地宫。

迦陵频伽纹金钵盂 唐咸通十五年(874) 1987年法门寺地宫后室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纹饰精美绝伦

钵孟是佛教僧侣云游化缘时随身携带的盛装水或食物的食器,为比丘十八物之一,其材质、颜色、大小于佛教律典中均有定制。法门寺地宫共出士4件金银质地的钵盂。此件钵盂由纯金打造,内壁刻4只迦陵频伽,是唐代錾刻金银器中的精品。

鎏金坐佛纹云头银如意 唐咸通十五年(874) 1987年法门寺地宫后室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细节图

如意在佛教世界中是一种重要的法器,在佛教造像或绘画中多有菩萨手持如意。此件如意的云头部錾刻有坐于仰莲座上的如来,左手施降魔印,右手上举作无畏印。两侧下方各一供养童子,或合十或捧盘,其下有莲瓣团花。

鎏金迦陵频伽纹壶门座银棺 唐咸通十五年(874) 1987年法门寺地宫前室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棺体四周纹样

棺体两边各錾刻鎏金迦陵频伽鸟2只,前档錾刻有一佛二弟子。

鎏金双鸯团花纹大银盆 唐 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士法门寺博物馆藏

此盆集浇铸、模冲、捶揲(ye)、錾刻、鎏金、铆接等多种制作工艺于一体。盆底錾一对以鸳鸯为中心的阔叶石榴大团花。盆外两侧铆接两个前额刻“王”形纹样的天龙铺首,口衔海棠花圆环,环上套接弓形提。

五瓣葵口大内凹底秘色瓷盘 唐 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法门寺博物馆藏

盘整体造型犹如一张收口的荷叶,加上厚薄匀称的胎体和莹润可人的青绿釉色,呈现了“无中生有,似盛有水”的效果。为唐代廷官造专供官廷使用之器。

秘色瓷是晚唐浙江越窑专为皇室烧制的宫廷用瓷,但因长期缺实物印证,真实面目成为历史之谜。法门寺地宫出土十四件秘色瓷,除一件净水瓶外,余下十三件与《衣物账》碑记载一一对应,其中两件为金银平脱青黄釉瓷,十一件为青釉瓷。为秘色瓷的判断建立了标准,揭开了秘色瓷千古面纱。

秘色瓷的瓷士需专门粉碎、淘洗、腐化、捏练,从而达到较高的“玻璃化程度”;提纯釉料并改良施釉方法,通体施釉后采取支钉架器的方法;装烧采用瓷质匣钵涂釉密封的方式,以创造匣钵内的还原气氛,便于形成天青色调的釉面效果,且可以保证釉面的光洁。

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 唐 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法门寺博物馆藏

做工精良

纹饰精美

香囊由唐僖宗供奉,是迄今发现唐代香囊存世品中最大的一枚。

香囊内部装有平衡装置,设有内、外机环,连接香盂。圆球滚动时内、外机环也随之转动,香盂的重心始终保持水平不变。

这种持平装置符合近现代航空、航海所用导航仪器的陀螺仪原理。而此香囊的出现,表明我国早在9世纪就掌握了这一原理。

香囊又称香球、薰球,古代皇室贵族常用熏香器,或随身佩带,或陈设于室内,或悬挂于车帐,主要用于熏衣香体、悦心怡情。

可惜展览规模太小,只有39套42件展品,太不过瘾了。

留点遗憾,去法门寺饱览吧!

棒棒糖于大蓝鲸

2024.1.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702 投诉
博物馆专辑
本专集共有 14 篇

支持原创作品,期待你的赞赏

我的赞赏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给作者赞赏

记得在赞赏留言中写下名字哦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棒棒糖
创作 83 粉丝 338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5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