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仁者乐山,知者好水,诚秉礼者探幽索隐。 ——[汉]袁康《越绝书》
莫干山位于浙江西北部,最高海拔720多米。刚刚经历2023年冬季第一次降温降雨,竹林中的坡道泥泞、湿滑。赛道在海拔200-600米之间不段上下起伏,每段上升-下降海拔都在200-300米左右,长度只有1-2公里。
比赛参赛人数众多,30、60、100km赛道重叠,山道狭窄,拥挤是常态。“借过,谢谢,加油”,成为礼貌超越者给后进者最大的鼓励。
鼓励还来自每隔5公里左右,翻越2-3个山坡后,食物丰盛的补给站,让人流连忘行。


所有的路都一样,石阶、泥泞、陡坡,随着距离的延伸,步伐越来越慢。
傍晚,天渐黑,竹林中开始飘起细密、棉柔的冬雨,每一步都得格外小心。
头灯照耀的尽头,是可以触及的终点。

我承认,低估了莫干山跑山赛的强度,“山林幽冥,不知厉害之所在”。以至于赛后两三天,腿部肌肉中的乳酸扔未散尽,隐隐作痛。


二、竹
清风时至,玉声珊然;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 ——[明]王阳明《君子亭记》

山峰山脊绵延相连,赛道穿过茶园,茶园又被被竹海、村庄分隔。 莫干山的毛竹高大粗壮,因其笋壳布满细密的绒毛而得名。竹林望不到边际,“遍山修篁,万竿成海”,“蔽山成林,望而动衷”。


竹---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王阳明先生说,竹代表君子,有君子之道四焉:德行、操守、明理,容颜。竹有虚、静、通、间四个特点,对应君子的四个品格:谦虚、宁静、通达、条理。
“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挺然特立,不挠不屈;应蛰而出,遇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
竹林遮阴蔽日,于喘息之间,迈步之中,慢慢触及阳明先生《君子亭记》中竹的君子之气。


石径之旁,常见一小片的开着红花的姜科植物——蘘荷,冬雨之中,花瓣贴地而开。


山径尽头,竹林深处,隐藏着一座座寺庙、别墅,每一座建筑,包涵着自己的故事。


3、剑
眉间尺穿着青衣,背着青剑,迈开大步,径奔城中的时候,东方还没有露出阳光。 ——鲁迅《铸剑》

莫干山以莫邪、干将两位铸剑师得名。铸剑师生活在公元前500年春秋吴国。此时,吴王阖闾治下的吴国,是最强盛的时期,有将帅伍子胥、军师孙武。


春秋战国时期,兵器以青铜为主。冶铁技术还未出现,要炼制铁质宝剑,只能从稀缺的陨铁中熔炼。莫邪、干将取流星陨铁,熔炼打造成铁合金雌雄宝剑,成为春秋战国冷兵器冶炼的巅峰之作。

铸剑师儿子替父复仇的传说,成为中华文化中侠客故事的源头之一。从这个传说开始,剑与侠客、侠义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鲁迅先生根据这段历史传说,写作小说《铸剑》,主人公眉间尺、宴之敖者,成为侠客、侠义的代表。

那个时代距今太久远了,除了山名和雕塑,莫邪干将的痕迹稀少。但空气中、竹林深处,仍然飘荡着千百年来莫干山自有的剑侠之气。
被剑侠之气吸引,被奖牌剑叩动,在2003的秋冬之际,奔向莫干山,奔跑在竹林古道之上,吸取莫干山的剑胆侠气与君子之魂。
然后紧握这把剑一样的奖牌,在细雨乍停的深夜,告别莫干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