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杰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11月3日 2023

能指的嬉戏——观胡雪晴、王犁画展

能指的嬉戏——观胡雪晴、王犁画展 王文杰

胡雪晴、王犁绘画展11月12日晚在杭州雁庐艺术馆开幕。王犁说:你在杭州的话就过来看看。我答应了。其实在看展之前我已经读到过关于这个展览的帖子。展览的标题叫“从千岛湖出发”,这是因为两位画家都是千岛湖排岭镇人。画速写又是他们高考前的必修课程,当时他们画速写画得很猛,夜以继日地画,乐此不疲地画。所以,千岛湖是他们画速写的原点。

但是,我比较关注他们画速写的指归。为什么他们现在还在继续画速写,都是事业有成之人,速写作为考学的敲门砖已经完成使命了。难道今天画速写是一种惯性作用?我看不是。

我注意到王犁的一句话:回到铅笔,回到初心。显然不是指回到高科备考时的基础训练,而是他是痛感自己绘画中缺乏一种经典转换的不足和困惑,以速写的方式作为“等待”,(他这里说的“等待”十有八九是一种谦词)他把看书、写字、速写都作为这种等待的方式,以渐渐丰厚清醒的自我认知,慢慢养就艺术的高度。我对王犁比较熟悉,他有文学情节,酷爱读书,喜欢个地淘书,随着阅历渐丰,他的阅读领域也越来越广,除了枯燥抽象的玄学,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都广为涉猎,他在教学中广征博引,又与同学书信往返、对话交流,所以在学生中有大量粉丝。 艺术家是要有才性的,画画要率性而为。性有天地之性,有气质之性,前者是先验的,后者是养成的。王犁懂得养气、养性,这就是他画速写的心灵指归。而回到铅笔呢,又有何指向?我看着他的铅笔速写,琢磨着他正在回归速写语言的本源性开启和本体性表现。

艺术家:王犁作品:《普鲁旺斯的山谷》 规格:20*26cm年份:2018年1月

艺术家:王犁作品:《停车看到的小镇》 规格:20*26cm年份:2018年1月

艺术家:王犁作品:《卞山要网点》 规格:19*27cm年份:2020年

胡雪晴大概也有同样的回归意向。只不过他在语言上回到了炭笔。

艺术家:胡雪晴作品:《雪景》 规格:21*28cm年份:2021年

艺术家:胡雪晴作品:《冬景》 规格:21*30cm年份:2022年

艺术家:胡雪晴作品:《小树丛》 规格:21*30cm年份:2022年

铅笔和炭笔应该是速写本体语言的主要介体。速写可以是水墨,可以是水彩,甚至可以是油画,但最重要的工具还是铅笔和炭笔,铅笔和炭笔体现了速写的“速”的特征和神采。其他工具画着画着往往会走向对画面关系完整性的追求,往往会滑向慢写。这就容易失去速写的特征所以回到铅笔和炭笔,不只是出于工具简便的考虑。而是基于速写语言本体性而作的选择。

说到语言,我觉得两位画家有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能指的嬉戏”。作为语言,不管是文字语言还是绘画语言,按照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分析都有能指和所指两方面。以往传统的二元论,都把能指和所指分开,所指往往是首要的。你要告诉人们月亮在天空中,你手指向月亮,人们顺着你的指向,看到了月亮。手即是“能指”,月亮就是“所指”。《庄子·外物》云:“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所指”是首要的。“能指”不过是指涉对象的工具。

一直以来,许多人把速写当作工具。上次浙江美术馆举办了“为什么是速写”,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还搞了一个研讨会。我在研讨会上作了一个发言。我说:速写何为?速写其实就是眼睛的追问,是线条的情绪流露,也是线条的天命开启。是在作画过程中的救赎。我是从知识的两种类型:一个是事功型,一个是获救型,去思考速写的。

可以说“速写何为”诉求的是一种获救型到知识。而“速写为何?”回答的则是事功型的知识。大多数人所熟悉的速写是艺考的必考项目,是一种造型基础能力的训练,是为了创作素材的搜集等等。这是事功型的认知。

而我从“获救”型的认知出发,认为速写呈现的是一个独立的审美世界的确立。是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离披点画,时见缺落,不了了之,笔意已达。如杨之光先生的舞蹈速写,寥寥几笔就能捕捉住舞者的最富神韵的动态瞬间,本身已经是一件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作品,线条空灵飞动,神采飞扬。有的速写 较之他的没骨彩墨舞蹈人物更加精彩。

胡雪晴、王犁的速写就属于后者。这里的获救意味着“能指”的解放,“能指”的嬉戏和狂欢。

艺术家:王犁作品:《嘉业堂》 规格:27*19cm年份:2020年

艺术家:胡雪晴作品:《樱花大道小景》 规格:21*30cm年份:2022年

你说它没有所指吗?不是的,但所指不是唯一重要的。王犁到处跑,总是带着速写本,画不离手,信手拈来,江南“童年的山村”、“九龙山风景区的溪水”、拉萨的“尧西平康三楼”,台湾“台南的二手书店 ‘ 城南旧肆’ ”、新西兰的“皇后镇码头咖啡馆”、法国的“塞纳河畔”、加拿大“渥太华国会山背影”等都是“所指”,留下了旅次的印记。

但在我看来,他不是为了画对象而速写,对象不过是一个借题发挥的契机,诚如余飞鹏的序中写到的:他的笔调随着不同地理给予的心性催化,把或繁或简、或松或紧、或拙或巧等置于不同画面的团块空间里,形式多样。这其实就点到了王犁在速写中沉缅于“能指”(线条在画面上沙沙作响的痕迹)的游戏。

艺术家:王犁作品:《千岛湖观景台》 规格:21*28cm年份:2020年

艺术家:王犁作品:《九龙山风景区的推土机》规格:30*21cm年份:2020年

艺术家:王犁作品:《大樟树下的斜坡》 规格:19*25cm年份:2021年

胡雪晴的速写也同样有一种炭笔语言的味道。

艺术家:胡雪晴作品:《夏日公园》 规格:21*30cm年份:2022年

艺术家:胡雪晴作品:《在溪岸边的房子》 规格:21*30cm年份:2022年

艺术家:胡雪晴作品:《咖啡馆一角》 规格:21*30cm年份:2022年

不只是“能指”带出“所指”,也不只是“能所”合一,而是速写语言“能指”的“自我指涉”成为了两位画家的共同面貌。在“能指”的“自我指涉”中,线条有了独立的审美意趣。它并不关乎山,也并不关乎水、关乎树、关乎房子,而只关乎线条自身,关乎画面的结体,关乎构图的气运。就如同伦勃朗画《浪子回头》的那只脚,油画家看到的是笔触、色彩和质感这一系列“能指”的游戏体现出来的那种浑然的“油画味”和本体语言之美。而不是脚后跟这个“所指”有多少动人之处。

展览中还有胡雪晴的油画和王犁的水墨画。作品数量多,大多没有见过。相对于速写来得更加完整,但在回到语言,回到能指的嬉戏这一点上如出一辙。至于审美的品格,胡雪晴的油画更加简约淡雅,而王犁的水墨则更具生猛野趣。

艺术家:胡雪晴作品:《机车》 规格:25*30cm年份:2023年

艺术家:胡雪晴作品:《浮影》 规格:25*30cm年份:2023年

艺术家:胡雪晴作品:《水闸》 规格:20*20cm年份:2023年

艺术家:胡雪晴作品:《堤岸边》 规格:30*30cm年份:2023年

艺术家:胡雪晴作品:《夜幕》 规格:30*30cm年份:2023年

艺术家:王犁作品:《千岛湖常见》 规格:34*22cm年份:2023年

艺术家:王犁作品:《浙西山色》 规格:34*22cm年份:2023年

艺术家:王犁作品:《云栖竹径》 规格:34*22cm年份:2023年

艺术家:王犁作品:《水乐洞》 规格:34*22cm年份:2023年

艺术家:王犁作品:《浙西山中》 规格:34*22cm年份:2020年

艺术家:王犁作品:《人行明镜里》 规格:34*22cm年份:2020年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2611 投诉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王文杰
创作 302 粉丝 2247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0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