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3日中午,八位好友,自订行程和酒店,从上海出发,乘坐高铁于晚上九点到达吉首,开启湘游之旅。一下火车,非吉首居民,被要求必须做好核酸才能出站。所订37座大巴和导游已经在等待我们了。
吉首,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地级行政区首府。人口40万。整个城市的建设,出呼意料的好。
第二天一早乘车到距离吉首70公里的茶峒古镇,正式开始湖南之游。茶峒古镇位于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边城镇,处于湖南、贵州、重庆三省市交界的地方,自古就有“一脚踏三省”的说法。
茶,苗语是汉人的汉。峒,山洞,旧时对南方少数名族的泛称。茶峒,顾名思义是汉人居住的小块平地了。这里以苗族和土家族居多。这里是沈从文笔下真正的边城-茶峒古镇。

沈从文老家是在花垣县隔壁的凤凰县,他在茶峒逗留的时间其实并不长,只有短短的三天。然而,在余生,他一直对这个小镇念念不忘,他写下了大名鼎鼎的《边城》,将小镇平凡人物的平凡生活勾勒得耐人寻味,同时也让这地处湘西边陲的偏远小镇闻名于世。


翠翠和大黄狗就在这里。





茶峒最早是一个坐落于清水江畔与其支流交汇处的小村落,清水江的冲刷造就了其平坦开阔的地势,加之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所以茶峒成为了适合居住、耕种的理想选址。




小镇上随处可见正在写生作画的学生们。










放飞无人机。







河中间有一个三不管的小岛,叫翠翠岛,岛上竖了翠翠的雕像。现在因岛上大兴土木,停止开放。

北门码头不仅是花垣西进儿黔的必经要道,也是)黔东隅物资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市场。战争期间,这里由于地势偏远,远离战火硝烟,远近商客大量涌入,一度造就了茶峒的繁荣景象。战火熄灭后,外来的商户、师生、难民,都如烟云般慢慢散去。如今,茶峒的繁华只能从寻常巷阳,茶峒人家精致的雕花门窗以及古朴油亮的曲尺柜台中追忆了。
北码头到翠翠岛的拉拉渡也停运了。

茶峒由手地理位置险要,自古便是兵家要塞。1802年,这里建成了一座石堡城,全以青石筑成,坚固巍峨。史料记载,当年茶峒协副将国山筑城,设东南西北四门,门楼上各有四座炮台,四百二十个垛口;设协台衙门,火药局,武器局等,开启了茶峒文武同治。古城墙和清水江作为一道防卫屏障,有力的保障了人民安居乐业,地区的繁荣昌盛。如今,石堡城仅存一面城墙和五个城墙垛子。
茶峒古码头,与重庆洪安古镇隔河相望。

拉拉渡收费2元一人,已俨然把重庆、湖南和贵州就这样通过一线牵连了起来,也把三地本不相关的男男女女们牵连成了夫妻、妯娌、婆媳。


我们八人分乘二艘游船,游览两岸三省市风光。

在陆路不方便的时代,茶峒由于水运方便,上至贵州松桃,下通沅陵,汇合成沅水直至常德,一跃成为湘西四大名镇之一。

船划出不久,船夫将船靠于对岸,在清水江畔的绿荫下,有一座丝毫不起眼的小石碑,小石碑有三个面,分别指向湖南、贵州、重庆三地,刻有国务院1997年的字样。
属于重庆的沿江民居。

最受人欢迎的美食便是一锅煮三省,是用湖南的鱼、贵州的豆腐、重庆的腌菜秘制而成。一锅煮三省汇集了三省的风情水土人文,辣椒的红、豆腐的白、酸菜的香完美结合,味道非常棒,让人赞不绝口。


用角角鱼制成的一锅煮三省,鲜美无比。


吃好午饭,来到有四千二百多年历史,位于吉首市区万溶江河畔的乾州古城。此为北门入口处。

胡家塘,唐宋时期就已存在,由大塘和小塘组成,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

塘内有一口安澜井,相传与万溶江相通,因内有黑龙作怪,当地巫师以宝剑镇之,得以平静,故名安澜。井深不可测,水质清冽,水如泉涌,为乾州古城水源之一。

满塘的莲叶。




乾州青石古城的南门是一座月城,她屹立在万溶江畔,雄伟壮观,不仅极具观赏价值,还因城开三门,成为我国古城建筑史上的绝品。
纵观中国的月城,均为两座城楼及直通相对的两道城门。唯乾州古城的月城有三座城楼,开三道城门,中间一座主楼,两边各一耳楼,布局成“品”字形,主楼与耳楼的高矮错落、间距搭配可说尽善尽美,这就是几百年来闻名于世的乾州“三门开”。

天津总兵罗荣光率兵抗击八国联军、保卫大沽口、以身殉职。

文庙临街有一道约18米长的影壁,影壁中间用瓦砌成菱形四瓣花窗,处街可窥其内。窗两边各有一道门,左门上题的“德配天地”意为厅校学宫,入学者从左门而入。

右门上题的“道冠古今”,表明这里是供奉孔子的地方,拜孔者从右入。

进得门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用红砂页岩制成的四柱石坊,用莲苞作顶,横刻“棂星门”三个大字,意为“得士”“进贤”之意。


跨过石坊门,有一半圆形水池,深约1丈2尺,碧水清清,名叫月池。月池上有一座石拱桥,俗称月宫桥,又叫状元桥,凡学业有成者,必来踏桥、拜孔,表示谢恩,祈求前程远大。或学子临考前踏桥、拜孔必能功成名就,高中榜首。桥的两边还有两棵高大的桂花树,取登月折桂之意。



正前方就是大成殿,殿前设置供皇帝参拜的“御道”,上雕盘龙图案,此道只能皇上走,其他群臣或有功名者只能从左右进拜。御道上的五爪金龙是没有龙头,那是因为以前文庙对面有一所书院,屡屡失火,当地百姓便请来苗老司,他掐指一算,说是文庙里御道上的龙在做怪,这条龙是火龙,跟万溶江里的水龙打架时,殃及到书院。解决办法是把这火龙龙头砍下,然后用钉子钉上。据说龙头砍去后,书院就再也没有失过火。

街景。


对于游客来说,乾州古城只能是顺便带过,名不符实。
9月15日游览距离吉首30公里的矮寨大桥和德夯苗寨。
登上矮寨大桥内部有两种方式:一是在景区门口走悬崖栈道上去(需要买套票),二是在景区门口直接搭摆渡车到达大桥入口。我们选择走悬崖栈道上去。

参观矫寨大桥先要到游客中心,换乘收费游览车至景区入口。

从矮寨大桥景区验票处进入,全长1.5公里。栈道与似刀劈斧削的峡谷悬崖垂直,与谷底落差500米,栈道还设置了100米长的玻璃路面。



在德夯溪峽谷南侧崖壁,矗立着三座青灰色的岩石,直径25-50m,高80150m,像三个并肩而立的苗家姑娘,面朝峽谷,翘首期盼自己的情郎,当地人称三姐妹峰。三姐妹峰系石灰岩体内部节理和裂隙在物理风化、溶蚀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共同参与下,裂隙不断扩大,致使外部岩块失稳,不断坠落和崩塌,最终使外国岩体离化,形成几十米甚至数百米高的喀斯特岩柱群。

矮寨特大悬索桥位于湖南湘西矮寨镇境内。矮寨悬索桥,距吉首市区约20公里,跨越矮寨镇附近的山谷,德夯河流经谷底, 桥面设计标高与地面高差达330米左右。桥型方案为钢桁加劲梁单跨悬索桥,全长1073.65m,悬索桥的主跨为1176m。该桥跨越矮寨大峡谷,主跨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2012年3月底,创4项世界第一的湖南矮寨特大悬索桥正式通车。






桥梁下层设观光通道,桥两侧设有观景平台。有电梯到达。此通道通向电梯。


步行在桥上,可以俯瞰德夯大峡谷、九曲十八弯的湘川公路,远眺群山,视野极其开阔。


俯瞰三姐妹峰。





从矮寨大桥停车场经过二十多分钟的山路,才到德夯苗寨。


德夯为苗语:意为“美丽的峡谷”,景区四周山势跌宕,绝壁高耸,瀑布层叠,峡谷深幽;融之于山寨内沿溪的筒车、水碾、古渡、小舟、吊脚楼,实乃天地相接,天地作合之界。

苗寨村民谈恋爱用的八人秋千。






盘古峰海拔700多米,峰顶呈葫状,分大小两峰,绝壁千仞,天险难度,站立峰顶,方圆景色尽收眼底。

十元一位,乘电瓶车直接到玉泉溪峡谷里面。

在德夯苗寨交汇的是九龙溪峡谷和玉泉溪峡谷。九龙溪峡谷全长2400米,两岸奇峰耸立,姿态各异,沿途溪流清澈,风景绝美,峡谷的尽头是流纱瀑布,流纱瀑布高216米,是全国落差最大的瀑布,也是中国十大最美瀑布之一。由于近三个月没下雨了,导致瀑布断流,河流干涸。

德夯之美,美在浓郁而神奇的苗族风情。寨中生活着80余户苗民,寨子四周山高壁嶂,古木遮日,寨中小溪蜿蜒而过,民居依山而建,傍水而筑,木楼青瓦,砖砌石封,显示了苗族人民与山水和谐相处的理念。这种封闭的自然环境,也使得苗族文化得以长期保存。






接龙桥是德夯苗寨中最有特色的桥。桥是半圆形的石拱桥,修得古朴优雅,两头是巨大的青石板彻成的石板路,连着夯峡溪两岸的苗寨。九龙溪穿桥而过。




德夯风雨桥。

德夯苗寨内餐厅大多只有一个经营,既是大橱又是服务员。莱价超便宜,味道也很不错。




摆手堂是古时土司王议事、接待贵宾的重要场所,也是土家族人祭祀祖先和逢年过节举办大摆手歌舞活动的地方。


土王桥直接通往历代土司王的行宫,土司王经常在此休闲吟咏,故得此名。桥头有“楚界铭文盟誓土司八百年江山如画,海疆卫国抗倭东南第一战功绩永垂”的对联,讲的是第一代土司王彭士愁溪州盟誓和第二十代土司王彭翼南抗倭立功的故事传说。

挂满红灯笼、红绸带的土王桥,超有氛围感,白天有着小桥流水人家的雅致。










现存于芙蓉镇民俗风情馆内的溪州铜柱,重五千余斤,高丈二尺,入土六心,形八面,内中空。铜柱建于公元前940年,是楚王马希范与溪州刺史彭士愁多年交战后谈合结盟的见证。虽然铜柱历经了千年的风雨洗刷,霜雪侵蚀,但任然清晰如初,是研究土家族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被土家族视为神物。





大瀑布旁边悬崖上,篆刻有明代唐伯虎所提“楚蜀通津”。





瀑布钙华墨指在联酸盐硰地区地装河漫布壁上沉积的钙华层。它顾湯布水流线往下增长,星委4状。河流沿途不断溶蚀石友岩,形成可洛于水的联酸氢钙,在湯布区强烈的水动力条件导致其中的脱气、碳酸钙重新析出沉淀于瀑布陡坎上,形成的钙华。瀑布钙华的堆登常能架空形成较大空洞,芙蓉镇濕布钙华最厚约5M,其下有1-2 M左右人可进入的“水帘洞.堪称教科书式的瀑布钙华。




猛洞河穿土王桥而过。








特意找了家开在悬崖边上,看的到瀑布的饭店,边吃边喝,边欣赏芙蓉镇美丽的夜景。




清晨的芙蓉镇,少了游客的喧闹,凸显古朴宁静。


街铺两边是板门店铺和土家吊脚楼,一条石板小路直通酉水岸边的渡船码头。从码头向左望去,可以看到芙蓉镇大瀑布和悬崖边的飞水寨。五里石板街见证了芙蓉镇的历史变迁,同时也见证了芙蓉镇从默默无名到名扬海外的过程。









早餐后离开芙蓉镇,前往凤凰古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