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巴尔干半岛,我可太有话想说了。 五六年前,也是六月份,我邀约了几位朋友一起想去巴尔干看个究竟。 不爽的是,临出发前3天摔了一跤,脚踝骨折。万般无奈之下,退出了行程,而旅行团只退了我1/10的费用。他们也是无奈。
如果那时候我写游记,也会从“巴尔干半岛被称为火药桶”开始。就像今天很多人从巴尔干半岛回来写游记一样。说一战导火索,说前南斯拉夫如何解体,说波黑战争…… 因为那时我也做了功课,资料来源基本一致。
而今天的我,从巴尔干回来,我只想说和平,想说美好,想说和平下的美好。
我们的巴尔干半岛之旅只有5国——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塞尔维亚。 印象深刻的有:斯普利特,莫斯塔尔古桥,布莱德湖,十六湖公园,波斯托伊那溶洞,杜布罗夫尼克,卢布尔雅那,萨拉热窝……
6月24日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时,暴雨如注。


本该11:55起飞的东航,机长说有4位转机的客人需要等待。已经是1:06,机长走过来,我问:还没到吗?机长说已经关闭机舱,转机的客人是轮椅上的……我顿时语塞。





匈牙利布达佩斯机场,欢迎中国游客的广告牌。
第一天(6月25日)
当地时间清晨6:30,我们一行29人抵达布达佩斯·弗朗特里斯特国际机场(机场是以匈牙利钢琴皇帝,不是王子,的名字命名的)。开启了为期13天的巴尔干半岛之旅。
巴尔干半岛时间与北京时差6小时。纬度接近,因此六月底的巴尔干半岛,气候宜人。
一下飞机,就上了大巴,下了大巴就开始一天急行军式的游览。这是跟旅行团的宿命。 导游是个七零后,成熟稳重,知识积累丰厚。疫情前就在欧洲一片带团。经验丰富的他直接把我们拉到布达佩斯的山上,俯瞰城市。

带去的微单相机,第一天就罢工了。之后再也没有派上用场。这次行程全部手机摄影。






马加什教堂。极具艺术性的尖塔和钟楼。



布达和佩斯,东西相望,中间流淌着南北走向的多瑙河。 今天周日,教堂不售票,非教众不得入内。

在渔人堡,布达佩斯城堡山。遇见了拍艺术照的当地人,我也凑上去拍。摄影师把头伸进我的镜头,用英语对我说,你好,谢谢,再见。

他分明是拒绝我蹭拍。尴尬,我也只好用英语回他一句,拜拜,谢谢!




多瑙河在布达佩斯全境内长28公里。我们下午就会去坐游船,游览多瑙河两岸风光。







英雄广场。整个建筑群壮丽雄伟。象征着几经战争浩劫的匈牙利人民,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和对美好前途的向往。







国会大厦——匈牙利国民议会的办公地点,也是匈牙利著名地标,和布达佩斯的人气观光景点之一。








我问她,是在等朋友聚会吗?她说不是,今天周末,家庭聚会。


多瑙河两岸风光。以及微风阳光带来的惬意心情。








巴尔干半岛游的第一天就在兴奋、好奇、劳顿、迷糊中结束了。
6月26日(第2天)
先讲个故事
匈牙利是欧盟国,却不使用欧元。 兜里揣着一沓10欧,却上不了公共厕所。 于是我决定去兑换一点福林。1欧元≈370福林。 走进宾馆旁边的一家小超市。拿了一罐啤酒,老板娘看到我递上去的10€,连连摇头摆手,No!No!我看向陪我去的导游,什么意思?导游说,这里的小店是不接受欧元的。 此刻一位大胡子顾客拿出2000福林递给我,抽走了我手里的10€。导游看见了,走过去很礼貌地把2000福林还给对方,然后果断地抽回那10€。 他对我小声说,不划算的啊。再说你就要离开匈牙利,那么多福林,你怎么用?他从钱包里掏出500福林给我,你先解决眼前的付款问题。我接过钱继续排队,此刻旁边的一位女生大声朝我吼起来——#*?&¥%……听的我眼冒金星。什么事让她生气了?她不知道我不知道她在说什么吗? 我是懂英语的,可她喊的是匈牙利语。 此刻我已又一次把500福林和一罐啤酒递给老板娘。她又是连连摇头摆手。 哈!我完全懵了。 我和导游回到宾馆,导游问了前台才知道,这500福林是过期的货币(难怪那女生哇哇大叫)。是2022年1月作废的。 疫情3年啊,受冲击是全方位的。包括匈牙利经济,匈牙利的货币。包括原先跑这条线,兜里揣着福林的导游。 最后,我也没换到福林。而是用欧元在一家大超市买了啤酒,他们找还给我的还是欧元。
虽然觉得布达佩斯有点不近人情,天气倒是很和蔼。 黄昏的街头亲密感弥漫,早上的居民楼宁静安详。










这一天的行程简单,就是游览几个小镇。多瑙河曲湾三镇和匈牙利小镇。
这多瑙河曲湾三镇的名字有着刁难人记性的意思。它们分别是:维谢格拉德镇;埃斯泰格尔姆镇;和山丹丹小镇。唯有山丹丹小镇好记,我们乐意把这一堆小镇称为山丹丹之旅。




埃斯泰格尔姆镇。这里是眺望美丽的多瑙河湾全景的最佳地点,风景如画。




这一天遇到的第一个故事—— 在匈牙利国家大教堂(在埃斯泰格尔姆小镇,多瑙河边上)穹顶高百米,不重要,门廊的石柱多么宏伟不重要,重要的是听到了笛声!而且是中国名曲。 我以为是广播里播放的。静听了一会儿,发觉那人在那大树下正朝我看。 他大约看出来是中国游客吧。为了呼应他的热情,我从费力爬上去的阶梯再回下去。他当着我一个游客的面,吹起《茉莉花》。
身边好不容易有了欧元角子,连忙尽数奉献了。


之所以叫国家大教堂,是。因为它在布达佩斯属于最大的教堂。前廊柱的确宏伟高大的不可方物。




在这里,又发生了一个小故事。我们遇到了一个骑行的人。他说他就是多瑙河对岸斯洛文尼亚的人。骑行很多年了。


这是他骑行过的所有国家。他每次出行就穿着这件 T恤。把多个国家背在身上。

他的手机居然没有双镜头。和我合影的时候,他把手机反面对着我们。

一段古城墙 有多瑙河作为界河还是不够的,再修筑一段城墙作为防护。 攻占别人的地盘总会担心别人攻占回来。防御心理都是在冲杀时产生的。 现在这段遗留下来的城墙,后人看来只是个笑话,当初可是认真的。








从这里开始,我们进入山丹丹小镇。 它的原名叫:圣安德烈。这个多瑙河曲湾处的小镇,过去名不见经传。很多年前有中国人在这里开餐馆,把“圣安德烈”叫成了山丹丹。 从此,中国游客必到,老外也跟着叫“山丹丹”。








在这里我们享用了自费午餐。每个人都点了一份克罗地亚国菜——红烩牛肉意大利面团。以为饺子,结果是面疙瘩。我还点了一份含覆盆子调料的啤酒。没有啤酒味,但是很解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