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川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2月11日 2023

【雪川观影】《书店》:在书店,人永远不会感到孤单

— 原创 —

一家好的书店,就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成为爱书人心灵的家园,梦想的居所。  

电影《书店》,就像一册装帧简洁淡雅的书,字里行间书写着理想和勇气、对抗和热爱,吸引着观众沉浸其中,感受关于书籍的思想光芒,还有透过纸背的信念与力量。

这部电影2017年上映,在第32届西班牙戈雅奖获得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剧本两项大奖,还提名了最佳女主角、男配角、摄影、艺术指导、原创歌曲、服装设计等多项大奖。

电影改编自英国女作家佩内洛普﹒菲兹杰拉德的同名小说《书店》。影片由西班牙知名女导演伊莎贝尔﹒科赛特编剧、执导,拍摄剧组主要成员都是女性,因而整部影片体现出女性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追求。 

电影画面美丽宁静,服装道具复古优雅,剧情表达细腻柔和,叙事和对白,十分注重细节的刻画和描摹,颇具情韵之美。镜头语言的表现含蓄温婉,但柔中带刚,坚定有力,体现出闪耀思想光芒的欧洲文艺电影风范。 

读书,可以阅人生、净心灵、悟性情,阅读也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部电影,表达的是一段关于书店,关于书籍,关于阅读的记忆。一个简单的故事,让一个平凡的女人绽放耀眼的光芒,蕴蓄着深情,饱含着热爱,折射出勇气和善良。

故事的背景,是1959年二战结束后英国海边一个叫哈伯勒的小镇。小镇地处大海之滨,远离都市喧嚣,风景如画,古朴宁静。但是,这里充斥着阴冷和忧郁,阶级固化,社会保守,居民沿袭保守的生活方式,囿于自己的生活圈,人人忙于生计,日子过得昏昏沉沉,就连学生们放学后也要做杂活贴补家用。

更可怕的是,这里一百多年没有书店,除了老绅士布朗蒂希以外,没有一个人读书,没有一个人接触文学。而这位老人性格孤僻,幽居古堡,足不出户。影片开始,海风吹佛,海浪涌动,青草摇曳,海鸟低翔。女主人公弗萝伦丝(艾米莉﹒莫迪默饰)乘船远道而来,成为小镇的外来居民。

弗萝伦丝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她曾在英国其他城市的书店工作,在书店与丈夫一见钟情。不幸的是,16年前丈夫在二战中阵亡,但他们之间美好的爱情依旧温暖着她。战争结束,每当她身处书店,或者读书时,常常会回忆起与丈夫在书店里见面的情形。旧日时光,丈夫每晚读书给她听的画面历历在目。

正如影片开头所说:“当我们读一个故事时,我们身在其中,书的封面就像是房顶和四面墙壁,那些故事会像最真实的梦一样,持续陪伴着你。”毛姆也曾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书籍就像一盏心灯,当你沉浸在阅读中,所有的苦难与喧嚣,都会褪去表面的浮华,让你的心灵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安宁。

在丈夫离世后的日子里,弗萝伦丝一直沉浸在婚姻的幸福记忆里。那种精神上的快乐和知足,正是书籍所带来的灵魂共鸣和幸福余音。阅读,成为她的生活习惯,这是她的坚持和喜爱。她的相思之苦、孤独忧郁,在这里可以得到慰藉和安抚。年复一年的阅读中,她萌生了开书店的想法。书和书店,都能像港湾一样给予人精神的庇佑。

来到新的环境,弗萝伦丝花光全部身家,并且用贷款买下了被当地居民废弃多年的老屋,她想在小镇上开一家书店。当一箱一箱书籍搬进斑驳破旧的老屋,一个个古朴的书架上摆满图书,在书香墨韵围裹中,她手捧一本书,如同捧着蓄满阳光暖意的花草,清风怡性,沉香蕴含。文字散发的光芒,照彻漫长的行程,释解着浑身的倦意,还有心中的哀伤,在书中,她可以找到光明的出口和前进的道路。

伍尔夫在她著名的《一间自己的房间》里,写下振聋发聩的句子:“千百年来,妇女一直坐在屋内,时至今日,这房间的四壁早已浸透了她们的创造力。”伍尔夫强调的是其背后的象征意义,是物质所能带来的两种“自由”。

而弗萝伦丝也拥有了这样的房间。来到这个异地小镇,读书,散步,成为她每天的日常。读完一本书,散步在海边,海风拂面,海浪涌动,放空思绪,回味每一本书的情节,读书使她的生活变得充实而平静。

弗萝伦丝坚信,无论一个地方有多么偏远,只要有书在,就会有希望。善良的渔夫找来一些小孩子,帮弗萝伦丝把所有的书架钉好,一本一本的书被摆放上去,书店逐渐有模有样,弗萝伦丝书店取名老屋书店(The Old House Bookshop)。

渔夫提醒格弗萝伦丝,这个小镇上只有布朗蒂希一个人看书,并且这个人从不外出。弗萝伦丝问渔夫,你看书吗?渔夫说,不,读书让我疲惫,现实生活已经让我觉得够了。

老屋书店,是小镇上唯一的书店,破旧的老屋,摇摇欲坠的老屋,在小镇街道荒败的转角处。因为有了书店,这里开始变得绿意盎然。弗萝伦丝既是为了唤醒小镇上人们的思想,也是为了实现属于自己的心愿。

书店给小镇带来了文化气息,带来了思想冲击。弗萝伦丝订购了大批文学书籍,但问津者甚少。“禁忌之书”《洛丽塔》的出现,却成为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在那个保守的年代,尤其是在更加封闭守旧的小镇哈伯勒,这就像一块巨石投入湖中,激起一阵轩然大波。

人们听闻后,聚集在门口驻足观望,议论纷纷。恰恰因为好奇,意外地点燃了人们对书籍的兴趣。老屋书店渐渐有人光顾,人们开始在忙碌之余带一本书回家,或是来店里读书。书店,就像一束光穿过云翳,照亮了这座小镇。原本封闭守旧、一成不变的小镇,仿佛注入了新鲜血液,人们开始看书,接触文化,了解文学。买书,读书,成了小镇的新风尚。 

老屋书店的第一位顾客,其实是老绅士布朗蒂希,他在老屋书店开业前就写信给弗萝伦丝,请她挑选一些值得一读的书,由报童送到他家,他会照价付钱。这既为老屋书店带来了一笔稳定的收入,也逐渐建立起了他们之间的友谊。

我们在弗萝伦斯给布朗蒂希包好的几本书中,看到了《华氏451》《火星纪事》《牙买加的飓风》和济慈的诗集。弗萝伦丝与布朗蒂希的交流中,也提到过萨克雷、狄更斯、济慈等作家诗人。这些细节,也体现了小说作者和电影导演缜密的思考和深刻的寓意,穿透这些书籍本身的,正是人性的光华,思想的光芒。

布朗蒂希与佛萝伦丝有着相同独立的灵魂,镇上都说他的妻子是为了采樱桃给他做蛋糕淹死在了河里。实际上,布朗蒂希年轻时与妻子在蜜月期间和平分手,她一直生活在伦敦,他们依然是好友。小镇上的人们对他抱有偏见,喜欢听谣传谣。长期以来,布朗蒂希除了在海边散步外,平日里一直独居一隅,不与外人交往。孤独中他爱上了阅读,书籍给予他慰藉,让他摆脱流言蜚语的困扰。

弗萝伦丝因老屋书店结识了布朗蒂希,他们成了好朋友。布朗蒂希邀请弗萝伦丝来家里做客。他深爱着书籍,每次读完书后,会将自己的感受分享给佛萝伦丝听。佛萝伦丝读到一本好书时,也会主动请教他的看法和观点。布朗蒂希说:“你让我相信,再一次相信,我以为已经消失的东西。”

两人以书会友,暗生情愫。在广袤无垠的海边,海风吹拂,草浪起伏,两个自由而孤独的灵魂相遇,布朗蒂希握紧佛萝伦丝的手,传递着温暖和力量。弗萝伦丝小心翼翼地靠近,她感到,这像极了爱情。布朗蒂希低下头,优雅而绅士地亲吻了弗萝伦丝的手。

但是,好景不长,弗萝伦丝忽略了残酷的现实,那就是小镇上的那些权贵,以及他们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以“社交女王”加马特夫人为代表的上层权贵互相夤缘攀附,把控着小镇的文化产业和话语权,他们将艺术作为标榜自我的工具。在他们看来,佛罗伦斯是小镇的“闯入者”,也是庸常的女性,废旧老屋变成书店,让他们感到尊严尽失。

小镇是孤立的社会圈,小镇的生活规则,不会轻易打破。弗萝伦丝凭自己的情怀和对生活的勇气,想开始一段新的生活,实现长期以来的梦想。但是,加马特夫人动用一切关系,发誓要夺回老屋的支配权,夺回属于上层阶级的话语权,关闭弗萝伦丝的书店,还要将她赶出小镇。

布朗蒂希为了弗萝伦丝挺身而出,与加马特夫人争执,却不幸被气倒在回家的路上,离开了人世。因为惺惺相惜,因为相知相怜,布朗蒂希的意外死亡让佛萝伦丝悲痛万分。

电影镜头采用无声的表达方式,小提琴演奏的背景音乐由弱渐强,悲伤的旋律,是对命运的倾诉,也是对幕后黑手的控诉。画面和音乐细腻地表现出佛萝伦丝对布朗蒂希的悼念和哀思,还有声声痛惜,那是属于他们的,美好而隐约的爱情。

除了布朗蒂希,和佛萝伦丝最亲近的人,还有一位小女孩克莉斯蒂。她刚来书店做帮手时说,我不喜欢看书,但是我要在这里工作,你要支付我12.5先令。她们愉快地相处,在嬉戏、交谈和阅读中结下了深厚友谊。正是佛萝伦丝的影响,图书的光芒照亮了克莉斯蒂黯淡的童年时光,让她心生梦想的种子。

电影大部分叙事情节,是由第三人视角来完成,讲述者就是克莉斯蒂。她说:“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又被人剥夺,但任何人都无法夺走,她内心深处所拥有的东西,她的勇气。”

在加马特夫人的谋划中,弗萝伦丝最终失去了老屋书店,遗憾地离开了小镇哈伯勒。油轮载着落寞的弗萝伦斯和她的行李箱缓缓离开海岸,她平静地望向远方。

这时,远处传来克莉斯蒂的呼喊,弗萝伦斯转过头,小女孩正拿着那本她推荐的书《牙买加的飓风》,向她用力招手。这时,她还惊讶地发现,她苦心经营的老屋书店和那所百年老房,被浓浓火焰和滚滚黑烟吞噬。克莉斯蒂巧使伎俩制造意外烧了老屋,她不愿看到这片纯净的地方被侵占,那里有她童年美好的记忆,不容掠夺。

后来,克莉斯蒂叙述说:“我依然记得,她看到我手里的书时露出的微笑,谁也夺不走她的勇气。”这个曾经不喜欢看书的女孩,多年后也开了一家书店,保留了对老屋书店的回忆。

或者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长大后的克莉斯蒂,就是那个在伦敦市区开着书店,写下这部原著的女作家佩内洛普﹒菲兹杰拉德。她被誉为“二战后最伟大的五十位英国作家”之一,也是“第一位获得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的英国作家。”

火烧老屋,是整个电影的高潮。一把火,烧光了顽固保守者的反对与质疑,守护了老屋的纯洁与宁静,也燃起来克里斯蒂心中对知识的渴望。尽管原著中并没有这段情节,正如电影中也没表述老屋闹鬼这段情节一样。对于内心坚定勇敢的佛萝伦丝来说,闹鬼的恶作剧不值一提。但无论如何,导演还是尽可能真实地再现了原著的故事情节。

电影表达的思想和理念令人深省,整部电影的叙述舒缓委婉,但依然笼罩着悲情的色彩。无论思想的传播,还是艺术的普及,没有孕育的阵痛,就不会有新生的希望和力量。

压抑的悲伤,透过英式淑女绅士人物展现出来,显得纯净、优雅和深刻。电影在平和的叙述中,充满希望和温情。故事的节奏,画面的张力,音乐的铺垫,安静而缓慢。

特别是电影在画面、场景、服饰等方面,构思和创作十分精心,谋划和布设非常精细,无不体现出女导演和女制作人在艺术上的缜密考虑,匠心独运。

每一帧画面都体现出唯美的追求,随处可见的精彩细节,油画一般精彩。海边小镇,石墙老房,老旧斑驳的窗框门棂,绿壳车子,有台灯的房间,精致的家具,中国漆盘、茶壶。

“她遗留给我的,除了中国漆器托盘,还有那份勇气和对书的热爱。她说的话很有道理,在书店里,人永远都不会感到孤独。”

长大后的克莉斯蒂如是说。弗萝伦丝关于书店、读书的梦想和力量,传递给了克莉斯蒂,传递给了更多的人们。而电影《书店》,擎起阅读的烛火,将照亮更多人心中的梦想和前行的道路。

2023年2月11日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1993 投诉
雪川观影
本专集共有 10 篇

支持原创作品,期待你的赞赏

我的赞赏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给作者赞赏

记得在赞赏留言中写下名字哦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雪川
创作 60 粉丝 409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2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