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象
关注 已关注 已关注

【散仙谷旧帖】新乡行:林姓祖祠比干庙,唐韵古音八里沟

新乡行:林姓祖祠比干庙,唐韵古音八里沟 二○○○年八月八日 来到新乡,老象就会不由自主想起一件有趣的事:大约十年前, 在硅谷,老象与一群台湾铁路公司的专家们偶遇闲聊。那时侯, 大陆人与台湾人见了面,彼此往往会产生一种十分新奇的感觉。 那是一种既亲切却又感陌生,想接近却又要稍拉开距离的感觉。 聊开后,其中一位中年人颇有兴致地问老象知道不知道新乡市? 老象答:知道,知道。新乡就在我们河南省。那可是个好地方! 刚解放时曾经还是平原省省会呢。后来随平原省并入河南省了。 “解放?”,他表示不解。老象也一时纳闷儿:“嗯,解放”。 这时,一位略上点儿年纪的台湾老专家插话,对那中年人解释: “哦,他们说的‘解放’,就是我们说的‘光复’”。这一来, 老象也糊涂了,直寻思:这大陆解放怎么会被台湾说成光复呢? 这个疑问一直伴随着老象过了好几天。后来,老象突然明白了: 那位台湾老专家定是把老象说的“解放”给理解成抗战胜利了! 事实上,新乡市是在1949年至1952年间为平原省省会的。哈哈。 那六七十年代家喻户晓的《平原游击队》故事就出在新乡地区。 平原省是平原游击队的故乡,也是抗日英雄李向阳原型的故乡。 新乡古谓庸国(平原省又称庸国,真是平庸中见伟大了。呵呵), 春秋属卫,战国属魏。新乡百泉湖风景秀丽,水下蕴无数泉眼, 细流常年涓涓,裹挟着一串串儿气泡时时涌浮,有如珍珠万千, 故又名珍珠泉(安阳水冶镇亦有珍珠泉)。百泉乃古卫水之源头。 池北苏门山坳有座古卫源庙,庙院里古碑林立,尽可寻幽探古。 晋代竹林七贤自叹不如呼啸于山林的大士孙登即隐居于苏门山。 老象于卫源庙中匆匆一转竟也见到了郑板桥竹叶诗画碑刻一通。 百泉之名甚古,可以远溯至上古三皇时代,於殷商时尤富盛名。 《诗经》中亦有赞美。《荀子》之《儒效篇》云:“武王伐纣, 暮宿于百泉”。新乡牧村乡即牧野大战之古战场,有古太公庙。 卫辉北临之淇县(现已划归鹤壁市),即是殷商故都朝歌之所在。 如今朝歌早已没了殷纣王。不过那里却有个自称随便的小美媚, 是老象在河南报业网站的山楂树聊天室里结识的可爱的女网友。 她曾表示过愿作向导,领老象好好逛逛朝歌城内外所有的景点。 唉,谁知道俺这身不由己的可怜老象啥时候才能有那个机会呢? 殷太师比干庙位于新乡卫辉市城北,比干墓自周武王克殷时封, 迄今已三千余年。墓旁立有孔子亲笔所书大篆《殷比干莫》碑。 比干沫邑人(卫辉北),子姓。公元前1092年夏历四月初四日生, 公元前1029年(帝辛戊寅三十二祀)十月二十六日为纣王所残杀, 终年63岁。殷纣王受妲己唆使将比干剖腹挖心肝以辨黑红忠奸。 比干的夫人带孕潜逃,于深山老林中诞下了比干的遗腹子坚公。 周武王灭殷后,遂赐坚公林姓,故后世皆尊比干为林姓太始祖。 如今海内外满天下林氏后裔尽源于此。比干庙内也遗有古碑林, 其中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吊比干文碑是文史书法价值极高的珍品。 西距百泉不远的石门景区,风光绝佳,是极好的避暑旅游胜地。 前年公司组织员工去石门山游玩。北出郑州,车行仅个把小时, 即到石门山。下车徙步,只见山路弯弯,溪流潺潺,悬崖峭壁, 峰徊路转,老象心旷神怡,竟恍然如行于山清水秀的国画之中! 於岔路口,见一位猎户正在出卖猎物。他面前放着两个铁笼子, 一个装只猫头鹰(猎人说那不是猫头鹰),另一个装了只猫豹。 老象可以在极近的距离细看那只猫头鹰,它两只眼睛呈玛瑙色, 直径在两公分以上,晶莹透亮,炯炯有神。黑色利爪坚硬如铁。 猫豹,大小形状如虎纹家猫,只是颜色偏土暗。老象以手逗之, 它伏身含胸向上勾头目露凶光发出眼镜蛇般的“哈哈”气息声, 大张的嘴巴显得比脑袋还大,爪牙尖利异常,显然是只小猛兽。 据猎手讲,猫豹十分凶残,常逮家猫为食,连虎豹也惧其三分。 这话使老象不禁想起小时侯听人讲过的爱抓猫吃的“山狸猫”, 想来就是这种猫豹了。猫豹昼伏夜出,不会象家猫般的喵喵叫。 沿着山涧北边小路走到尽头儿,是大半圈儿铁桶样的立陡石壁。 一泓细细的瀑布从二、三百米高的山崖上飘然而下,宛如龙涎。 远看,那瀑布显得很细很细。到跟前,才发现它足有十几米宽。 山路从瀑布后石壁下的石槽中穿行而过,绕着瀑布转了半圈儿, 从南面又回到瀑布下碧清的深潭边。瀑布后面浅浅的水帘洞里, 有座小小的山神庙,终年香火不断。老象在瀑布后面站了很久。 细细品味和玩赏着“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的情景。其实, 那不是秋月而是太阳。在瀑布后面的水帘洞里隔着水帘看太阳, 晶晶莹莹一点也不刺眼。虽然看不到彩虹,却也另是一番美景。 回到岔路口走另一条小路,沿贴着石门南门框修造的石阶向上。 所谓石门,其实是两座几乎挤挨到一齐的高大石山。外看象门, 里面看是一线天。石门顶上还有门楣,那是块径十余米的巨石。 石阶一直通到巨石底下,在那里可避风雨,也可作手擎巨石状。 从巨石下绕到石门的北门框,上去,就是瀑布顶上的上八里沟。 那儿有不少山户。可以吃到既独特又便宜的真正山野风味小吃, 还能喝到山民们自酿的柿子醋。在这偏僻的深山石屋的房顶上, 你还可以看到几个白色大炒菜锅一般的卫星电视微波接收天线。 在山民的院子里,老象见到了很多两头用圆木板封闭的圆木桶, 是用截成六七十公分长、三四十公分粗的掏空了的原木制做的, 还用泥巴密封过,其中一立面上钻了一个直径一两公分的小洞。 真奇怪,也不知这是干什么用的东西。老象楞楞地瞅着想啊想。 直到看见一只小蜜蜂钻进了那个小洞洞儿里,老象才豁然醒悟, 啊哈!蜜蜂箱!老象小时侯跟老父亲学过养蜂,光是养蜂的书, 老象就看过几百本。自然就想起来了此即中国式的古老养蜂法。 玩山玩水玩石头,玩不足玩不够,可是,天快黑了,该回去了。 老象再恋恋不舍,也不得不回到下八里沟的停车场,集合候车。 车场边空地上,有几个十一二岁的山丫头山小子儿在跳皮筋儿。 老象瞅着也甚觉有趣儿。你看他们一边儿跳着,还一边儿唱道: “yat e sam,sam e yat,yat e sam se ng louk chat,chat bat gau,gau bat chat... ” 老象直看得听得入迷。猛然间,老象心里一阵狂喜:丫,入声! 古音呀!你听那急切短促收抵舌的“yat(1)”和“chat(7)”音! 美妙雅,老象一直以为在如今的中原地区早已没有了入声古韵, 未成想於此离郑州不足一百公里的山沟里竟然听到了唐韵余音!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134 投诉

已有2位小伙伴点赞了哟!
0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老象
创作 338 粉丝 21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

收藏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