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生灵——骆驼
2022-12-31出不去就翻箱底儿。 2019年1月,赴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浑善达克”冬季那达慕拍摄。
在蒙古人的生活中除了蒙古马,还有一个忠实的伙伴,那就是骆驼。骆驼是蒙古族五畜之王,在五畜之中以耐寒、耐热、耐渴、耐饥、耐劳而著称。
从古至今,人们喜欢称骆驼为“沙漠之舟”。在丝绸之路上、瓷器之路上、成吉思汗越大漠征西夏的路上、明清的“茶叶之路”上均有骆驼留下的足迹,是它一步一个脚印随人类走出了旷世文明、走出了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相互交融、走出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明相互传播的道路。
蒙古人称骆驼为“天赐生灵”或“戈壁之宝”。在无边的大漠戈壁,风沙多、干旱缺水、植被稀疏,生存是极难的。然而骆驼却以特殊的机体构造、器官功能在这里傲然生存。它就像是上天赐予沙漠的生灵,有了它,沙漠、戈壁便有了跳动的心脏。

骆驼是生活在大漠戈壁牧人的主要生活帮手,除乘骑驮物之外,其肉、绒毛、奶在牧人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骆驼肉美味,富有营养价值;绒毛可以制作绳索、毡子以及各种保暖性的服装鞋袜等;富含维生素C的骆驼奶则享有“沙漠软黄金”“长寿奶”的美誉。

蒙古人像喜爱马一样喜爱着骆驼,认为骆驼能通人性。在牧人的生活中,骆驼通常会成为牧人最忠实的伙伴,有关骆驼救助主人的感人故事也在草原上广为流传。骆驼是最富有情感的动物。母驼的母爱、母驼的眼泪及母驼的哭泣曾让无数人为之感动。在蒙古族歌曲《驼羔之歌》中这样唱道:在海市蜃楼飘渺的远方/隐约走来的是我的母亲吗/蕴热着乳汁向我匆忙走来/太阳西下的远方隐约走近的是我的母亲吗/孕育着母爱向我匆忙走来……。

这首动人的歌曲形象地描述了母驼对驼羔的爱,可以说它的母爱绝不逊色于人类。当母驼失去驼羔的时候,哭声非常凄凉,让人不禁产生怜悯之心。有一首蒙古族歌曲中这样形容:“它的哭声让母亲胸前的盘扣断掉,让主人坚硬的鞍桥为之断裂……”

在大漠戈壁,蒙古人与骆驼是这里的主人。在与骆驼相依相存的漫长过程中,一个包含了蓄养、生产、民俗、宗教、文学、竞技等内容的驼文化从中孕育而生。这一文化博大精深,折射着蒙古人对骆驼的钟爱、敬佩、感恩等情感。

在蒙古人的心目中骆驼早已不是蓄养的牲畜,而是生活中的忠实伙伴。因而在蒙古族驼文化中不难看出各种拟人化的特征。如蒙古族《功臣驼》《劝奶歌》《骆驼赞》等颂词;蒙古人给不同年龄段的骆驼起固定不变的名称和以骆驼的容貌特征,习性来起名字的习俗;蒙古族以悠扬的马头琴声感化骆驼,唤醒母子感应的“劝驼哺乳方式”等习俗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蒙古族是最了解骆驼的民族,也是最爱骆驼的民族,他们在蓄养骆驼的过程中向世人们解读着骆驼,也传承着骆驼的善良和吃苦耐劳勤奋顽强的精神。


































世界上没有第二个蓝旗、锡林郭勒了,也只有对,爱它的人,它才向你呈现,它的美丽和温柔,将你的爱,用它亘古不变的大地和天空,默默的给予回报!
大地原本波澜壮阔,从这里,我们看到了祖先的印记,也看到了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再有30分钟就要跨年了。再见,2022,2023,有期许!
摄影:阿狼 文字:图雅(内蒙古画报社),阿狼引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