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多少有几块反骨在身上,加之社恐,对大多数备受推荐的旅行地总抱有一种不确定性,甚至主观上会产生排斥情绪。这也使得虽然在距离陶伯河畔的罗腾堡不远的城市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不是来找我玩的朋友提议,以及带来看望我的父母周末出门走走,根本不会想到去罗腾堡看看。
提到陶伯河畔的罗腾堡(Rothenburg ob der Tauber),通常都会以位于德国旅游的浪漫之路和古堡之路的交汇处来开头,虽然实际游览过后会让人疑惑,堡呢?
当然堡不堡,并不影响这座小城的浪漫情调,由于没有受到战争的摧毁,更是在近20年得到精心修护,保存良好的老城完整地再现了中世纪的风貌,也就不难理解它“中世纪明珠”、“中古世纪瑰宝”的美称了。
老城小记
陶伯河上的罗腾堡位于巴伐利亚自由州的中弗兰肯。地理位置上,它刚好处在巴伐利亚与巴登-符腾堡的交界处;行政规划上,隶属于安斯巴赫县;而在经济区域的划分下,则归属在纽伦堡大都市区。
罗腾堡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960年,作为陶伯河河谷第一个定居点被建立,并于1247年由哈布斯堡的第一位神罗国王鲁道夫一世上升为帝国城市。关于帝国直辖城市,在纽伦堡篇提得够多了,这里重点阐明堡在哪里。
首先是Comburg-Rothenburg伯爵在如今的Spitalhof以西建造了一座名为Essigkrug的城堡。这是一个施瓦本和弗兰肯的贵族家族,于1116年消亡。有历史学家推测家族末代的一位母亲不详的女儿Gertrud von Comburg可能是康拉德三世的初婚妻子,但考虑到其私生女的出身,以及并没有其余证据佐证,基本上是不采纳这一说法的。
1142年,神罗国王,亦是霍亨斯陶芬家族的第一位罗马人民的国王康拉德三世,从维尔茨堡的新教堂得到一块名为Detwang的土地,并在如今的城堡花园(Burggarten)修建了罗腾堡城堡。康拉德三世在这里逗留并在城堡旁边配套开发聚落,由于城堡正好位于陶伯河上方,ob der Tauber便衍生为了罗腾堡的后缀。
而如今之所以看不到这个堡,据推测是在约为1356年的地震中损毁。
12世纪末,城镇初具雏形。直到13世纪中叶,一直受到防御工事的保护,并且自13世纪以来,条顿骑士团便有了一个名为Kommende Rothenburg的分之。
可能历史上的罗腾堡并没有遭受太多战火的摧毁,但战争的波及和动乱威胁却始终存在。比如15世纪初新城居民针对城市贵族发起的袭击,比如不止一次针对犹太社区的屠杀以及教堂改宗,比如宗教改革的争论。
之前可能在纽伦堡篇提到过,神罗的帝国城市多信奉新教,罗腾堡也类似。早在1522年宗教改革在市民和议会中便积聚了不少支持者,然而随着农民战争结束,旧的信仰卷土而来。从1544年决定引入宗教改革,直到1579年市长和议会签署路德教的协和信条,这无疑是一场漫长而磨人的斗争。
接着便是大不幸的三十年战争。作为新教的帝国城市,罗腾堡虽有自己的心之所向,却又要效忠于信奉天主教的皇帝斐迪南二世。1631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占领维尔茨堡,意图向南推进,而天主教的将军则打算在弗兰肯建立新防线,就这样原本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微不足道的罗腾堡,被两头一夹,成了前线。
先是帝国军队进城,随后被击溃;又是投降,被瑞典军队占领;罗腾堡议会的移交谈判破裂后,帝国军队的主力抵达后又开始围城炮击……而这一切均发生在1631年的10月。
战争最绵长的苦难往往不是发生在战场上的。短暂的谈判过后,被围困的瑞典人得以撤退,而被释放的罗腾堡则遭到了劫掠。由于与瑞典人一起坚守的行径,许多议员被捕且受到死亡威胁。当然马格德堡的事件并没有重演,但赦免也被翻译为赔款和帝国士兵的驻扎,而军队驻扎的衍生物饥饿、输入性感染和进一步袭击也始终伴随。
终于,于次年1月13日,帝国军队撤离。可罗腾堡的发展和荣光却停滞了。
这也可能是它的旧建筑保存完好的原因之一。当然也和它在17世纪下半叶和18世纪的保守相关。
提到保守,就不得不说,在魏玛共和国时期,罗腾堡市和选区便发展成为了NSDAP的大本营。于是快进到二战结束前夕,清算自然是少不了的。一个是美军轰炸主要毁损的是较新的老城东部,一个是美国人的捐助重建,让罗腾堡在古迹得以尽可能保存的同时,因为重建和翻新焕发了新生。
行程计划
陶伯河上罗腾堡非常小巧,这份官网上的地图(游客中心可领)推荐的两条线路,一条耗时一个半小时,一个耗时两个半小时,便可见将老城美景尽收眼底。我是从P点进入,这也是最靠近火车站的城门,走的蓝色虚线,只是最后特地饶了下Y点和Spitalhof,但也刚好是一圈。
P. Rödertor 罗德门
罗德门是最靠近火车站的门。出站左转,第一个路口过马路,直行即可。
虽说罗腾堡这样的景点总不缺游客,也就不缺带路人,但罗腾堡老城的入口真的太多了!能少走一点是一点,尤其夏天真的好热!
R. Markusturm 马库斯塔楼和罗德拱门
古朴的石板路、红色房顶的木质房屋以及窗台上的鲜花装饰构成了罗德堡最简单也是最美丽街景,在灿烂的阳光底下,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那么美好。
有人说,这能让人产生置身于中世纪的幻觉。
说来奇怪,当中世纪出现在历史和文化篇章中,它往往象征着黑暗和蒙昧,可当它修饰的是景色,代表的却又是浪漫和童话。这不禁让我想起之前读到的——德意志的浪漫主义同中世纪的精神密不可分。
偶尔在自身的幻想世界里寻求心灵的避难所,也不失为一种调剂。

Q. 罗腾堡老工匠之家
真中世纪的印刻!想要了解中世纪的人是如何工作和生活,请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景点。不是说内部有多么惊艳,而是处处都透着一种真实,无论是并不平整,宛如拼布的石板地面,还是露出了岁月痕迹,几经修复的墙,或者是它从事不同工种的好些位主人。
我去的时候并没有其他游客,很闲的工作人员便给很闲的我讲起了房屋构造的一些特别之处。比如室内有一口可以随时取用水的井,这其实非常罕见;又比如楼层非常低矮系过去的人身高矮小之故,这一点得到普遍的改善则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了。

S. Weisser turm 白塔楼
从拿着罗腾堡纹章盾牌的雕塑位置拍到的白塔楼

拱门外是一处停车场,适合加车前来的游人。从这里可以登上城墙,幻想中世纪和三十年战争期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如何绷紧神经,守城作战。

不过最有趣的还是墙面上记录着的修复捐赠者的铭牌,有种教会的Stifter的感觉......


在城墙上拍到的圣雅各教堂


T. Klingenbastei und Wolfgangskirche mit Schäfertanzabinett 克林根城门和沃夫冈教堂


克林根塔楼最早是最为水塔在使用,后来人们在城门外侧挨着它修建了一座哥特晚期的教堂,即沃夫冈教堂。从功能来说,沃夫岗教堂是一座防御教堂,它是这一系列防御工事的组成部分。在沃夫冈教堂,还可以看到牧羊人之物的成列室。
据说在中世纪这个城市的牧羊人会向圣沃夫冈请求自我庇护以及对英雄的庇护。而如今牧羊人之舞的各类艺术创作,以及装扮成牧羊人的游行活动已然成为了罗腾堡的一道风景线。

E. Rothenburg Museum 罗腾堡博物馆

D. St. Jakobs Kirche 圣雅各教堂

圣雅各教堂建于1311年至1484年,哥特式,最早的时候是一座天主教堂,是在罗腾堡引入宗教改革之后改为的新教教堂。因为内部多个祭坛神龛而闻名,尤其是哥特晚期及文艺复兴过渡时期的雕刻大师蒂尔曼·里门施奈德(Tilman Riemenschneider,约1460年-1531)于1499年到1505年之间制作的圣血祭坛装饰屏。

所谓的圣血据说是最后的晚餐期间从圣杯中洒出的一滴葡萄酒,化体为耶稣的血。这件圣物便保存在祭坛上部十字架的水晶胶囊内。装饰屏右翅膀上是耶稣进军耶路撒冷,左翅膀是橄榄山(位于耶路撒冷老城东部,《圣经》记载了很多发生在此处的事迹和言论,是基督徒的朝圣之地),中间的场景则为最后的晚餐。
中心的人物是犹大,而非耶稣,不过这二位的五官惊人地相似。使徒约翰靠在耶稣的腿上熟睡,将犹大整个移开,方能完全可见。圣血祭坛装饰屏被放在位于西面的管风琴廊台下。
而东面圣坛放置的主祭坛则是1466年完成的十二门徒祭坛。两侧的画作是弗里德里希·赫林(Friedrich Herlin)的作品,它展现了罗腾堡最原始的模样以及1466年的市场广场。

此外教堂的两座塔楼高度截然不同,且拥有5500根管子的管风琴是巴伐利亚最大的管风琴之一。教堂的花窗玻璃也美轮美奂,圣坛一侧的花窗玻璃高达17米,展现了圣母玛利亚的生活场景、耶稣的生活和受难,最古早的可以追溯到1350年。

F. Burgtor 城堡花园门



G. Burggarten 城堡花园


关于康拉德三世罗腾堡建造堡垒,以及罗腾堡公爵的生平记录。
这位罗马-德意志国王,或许有些陌生,但他的侄儿兼继承人就很有名了——神罗第10位皇帝弗里德里希一世,因为对伦巴底的纠缠和入侵,又被叫做红胡子巴巴罗萨。
然而康拉德三世去世的时候,他其实是有存活的儿子的。当然,这和欣赏或者希望统治平稳过渡的觉悟无关,而是与弗里德里希一世在法兰克福选举之前所展现出来的谈判技巧和让步相关,协议就这么愉快地达成了。
有趣的是康拉德三世的儿子弗里德里希最后是以罗腾堡公爵的身份死去,而弗里德里希巴巴罗萨则让自己的儿子康拉德继承了这一爵位。



H. Franziskanerkirche 圣方济各教堂

作为满心欢喜的少女玛利亚的教堂,今天新福音教派的圣方济各教堂在1256年至1309年被建造。1986年教皇方济各作为歌德的学生在罗腾堡逗留3月,提升他的德语水平,就是在这座教堂做客。教堂附属的修道院于1281年被建造,但是由于宗教改革于1548年解散。如今在教堂东部的圣坛依旧放置着蒂尔曼·里门施奈德设计制作的方济各祭坛。

I. German Christmas Museum 德国圣诞节博物馆
这是一家连锁的圣诞节装饰品商店,出售各种各样以圣诞为主题的精美工艺品。即便不需要为圣诞添置饰物,也很值得去逛一逛,看一看。

C. Historiengewölbe 历史苍穹
罗腾堡的历史博物馆,以及最老的监狱。

它粗浅的展示了30年战争,其中的高光便是1631年战败,罗腾堡落入帝国军队手中。前市长乔治·努施 (Georg Nusch) 在蒂利将军的要求下一口气喝下3.25升的葡萄酒,让城市免遭毁灭。应体力将军的要求。鲁石市长一口喝下。 3.25升的葡萄酒。
如此戏剧性的故事当然只是个故事,它首次出现可能是在1770年。历史学家确信所谓的Meistertrunk从未发生过,Der Meistertrunk的市民庆典剧目却由此诞生,自1881年来每年都会公演一次。

A. Rathaus 市政厅

终于到了罗腾堡的核心——带市政厅的市场广场。它由两部分组成,背后哥特风格的那一部分可以追溯到1250至1400年,年轻的部分,即文艺复兴的改建发生在1572至1578的3年间,由建筑师Leonhard Weidmann规划建造。巴洛克的拱廊约在1680年完成。
市政厅的塔楼约60米高,提供了一个极佳的登高望远的去处。
每年圣灵降临节Der Meister的剧目在市政厅的皇帝厅上演,骑士便会牵着他们的马经过这里。然后营地生活和市集便会在城市盛行。
圣诞期间,在浪漫的“Reiterlesmarkt”上,烤杏仁和热红酒的气味飘散在空气中。Reiterlesmarkt同样是罗腾堡可以追溯到15世纪的传统。
Reiterle取自日耳曼战争与死亡之神沃坦的人类代表,他在黑暗季节与死者的灵魂一起在空中飞翔。在灯光游行中,孩子们可以收到圣诞礼物、糖果和其他礼物。当然,特别的罗腾堡雪球也会被提供。

吹泡泡的泰迪熊
市场广场上有很多家有趣的礼品店和玩具店,可以玩上很久。

J+K. Georgsbrunnen + Fleisch- und Tanzhaus 圣乔治屠龙主题的喷泉以及肉和舞蹈屋

L. Medieval Crime Museum 中世纪犯罪博物馆

M. Johanniskirche

N. Plönlein 普连莱广场
经过如此多的铺垫,终于到了摄影大师的城市主题——明信片创意点,即普连莱广场。它是一个历史久远的广场,名字来源于拉丁语Planum,意为平坦的广场。大多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师都会选择在历史悠久的旅店金鹿(Goldener Hirsch)的高处或者附近拍摄一张镜头朝右侧的科布伦茨门(Kobolzeller Tor)延申,而普连莱则作为合奏,来使画面更为和谐。

X. Kobolzeller Turm 科布伦茨塔
科布伦茨塔是老防御工事的一部分,大约在1360年被建造,老于城市的环形城墙,并于1727年翻修。
正在维修,正面有吊车,从后面拍吧!


Y. Double Bridge 二重桥

特地绕去了二重桥,从城外往城内拍,很特别的视角。

重新回到城内,朝Spitalhof方向前进,还记得吗?Comburg-Rothenburg伯爵在如今的Spitalhof以西建造了一座名为Essigkrug的城堡。如今虽然城堡早没了踪影,但美景依旧。
W. Reichsstadthalle 帝国城市大厅



V. Spitalturm 医院塔楼
作为防御工事的组成,罗腾堡的有非常多的塔楼,可能保存下来的就不止40座,小心不要迷路哟!






回内城的一路上,景色非常漂亮,而且游人很少过来,非常便于拍照。





Sieberstor 筛网人之门
筛网人之门的名字来源于附近制作筛网的手艺人,在1602年前被又叫做黄色马鞍门。它将罗腾堡内城与建于中世纪晚期的医院周围的郊区隔开。

O. Gerlachschmiede 旧铁匠屋

最后的感想
找资料的时候在维基百科上看到,罗腾堡一半以上的游客均来自于国外,这也就使得在新冠期间非常多独立经营的手工艺商店生存艰难。
在时代的浪潮下,人果然还是那小小的一粒粟米。
进化、发展、创造,人类正一步步将理想中的生活实体化,却也从未真正拥有过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