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象
关注 已关注 已关注

聊天记录:开封地区风玫瑰图

老象: 啊啦当年读完工农兵大学回开封城市规划设计室接受老李总交给的第一个工作项目就是整月整周的去泡开封市气象台专心致志地制作这个风玫瑰图…

也就是说这幅开封地区风玫瑰图即出自啊啦之手…而且那时还没PC机,全凭啊啦一手算… Tracy: @老象 这个风玫瑰图是会变的吗?比如气候变化,拉尼娜现象 老象: @Tracy 谢谢,这是基于特定地区历年气象观测记录的风速风向频率统计图 老象: 统计历史阶段不同也会有些许变化 Tracy: 哦,就是记录 老象: 嗯嗯,是的… Tracy: @老象 你的人工智能计算能力厉害了,美国不卖芯片给我们都不怕 老象: @Tracy  :O 采薇: :D 苏三: 人才! 从文明学的角度看老象,是被小环境或地缘限制的一个人才 天才级人物一般只出现于最先进国家或比较先进国家的超大城市,而开封不仅身处河南这样的中等地区,而且开封怎么说呢,是非常落后的一个小城市 保守而古朴,我喜欢,但是那里出人才的几率极低 假如老象是中国超大城市的,很可能完全不同 不同地区的人思维模式行为模式都完全不同 你的信息源 你接触的人物 你的眼界 都取决于你的地缘环境 至于普通的生活 在哪里都是一样的,但是人类文明发展层级上的发明创造 一定来自最前沿的超大城市信息港 所以 规划后代的成长时 假如很有前途的就让他们到超大城市,假如是一般人才就在当地即可 孙剑: 阿拉上海宁 老象应该是上海知青,去了开封 老象: [动画表情] @孙剑 啊啦是地地道道的开封人 @苏三 @孙剑 开封生开封长,只是中学老师中有一大批上海支援内地的中青年知识分子 俺用“啊啦”没用“阿拉”完全是开玩笑习惯了而已 我的感觉旦凡是有点才料,出了开封的差不多都是出类人才,窝在开封被埋没的人才也确有不少 这好象还是个自古以来的历史现象 战国时代的魏国就出现了一大批人物,旦凡一出魏国大梁到了其他国家差不多都是指天挥地出将入相的顶尖人才 王海柠檬红茶: 看过小说中的开封,不在前进中的城市。 苏三: 我大约10年前去过开封,感觉那里还在80年代。不是褒贬,就文化角度,反而它很有辨识度 很有特点,很好,但是其他方面就 老象的行为方式 就有开封人的纯朴味儿,其他地方很难如此了 其实 我个人并不希望开封变得跟其他城市一样,多样性 大家为何去西藏玩? 还不是因为那里特别落后嘛 17岁之前大致决定你的根基 旅游的目的 就是体验 落差 体验差异,西藏在另外一个文明频道,所以你去了有一种穿越感 开封 也有,但是没有西藏那么大,因为它在平原跟前,否则也很有趣,小穿越 Tracy: 三姐是地缘决定论者 老象: 其实清末民初的近代开封一点儿也不落后,拜袁大皇帝所赐反而比较先进,甚至直追北上广 电厂电讯电报电话无线电大大小小家电 还有摄影电机机械香烟啤酒西餐糕点什嘛什嘛的在全中国都数先进行列 即便如现代大学高教事业,近代开封在全国也一样数前列 河南大学曾经是全国最早、最好的高校之一,名列民国早年全国五所中山大学,大批大批的世界驰名学者专家名人辈出 苏三: 后来就不行了。你找找原因?为何落后于洛阳了?我觉得洛阳变化特别大。 我主要是不了解开封 老象: 没啥,天时地利人和,要说也很简单:导致开封繁荣的大环境基础已经不再了 一个城市能不能发达主要取决于资源,尤其是交通资源 开封的资源都快被郑州吸干了… 如果当年省会没迁郑州的话,决计也不会是如今这个样子 其实看开点也都无所谓了,古今兴衰多少事悠悠不尽黄河滚滚流,是非成败转头空浪花淘尽英雄尽付一壶浊酒笑谈中… 我们家以前紧邻大相国寺市场西门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开封相国寺大市场与北京天桥天津南市南京夫子庙齐名,号称三不管民众繁华自由兴盛之地… 父亲小时候做过很多行当的学徒工友,石印馆照相馆中餐馆西餐店等,又特爱好养蜂园艺什嘛什嘛的等等,三十年代的这类杂书家藏都成套成套的 五六十年代,我家就有幻灯机照相机收音机座钟挂钟怀表缝纫机等等,这些大大小小的玩意儿,六七十年代全都被我悄悄地拆了又装装了又拆的玩儿了个七零八散… 王海柠檬红茶: 开封和郑州是不是一小时车程 我看的那个崇拜宋朝的小说,说开封夜市,很多郑州人来 老象: 嗯嗯,是的,夜市是开封一大特色

这也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开封相国寺大市场附近成长起来的最大受益之一,文物意识,不过一件不起眼咚咚,国家一级文物! 孙剑: @老象 九十年代之前,新疆的兵团农场里也有很多上海知青,带去了很多流行的东西。 苏三: 从文明传播角度,你可能受到了上海知青的影响,所以眼界与普通的开封人也不一样 老象: 啊啦主要是文革初没学上在家乱看闲书的结果,还是受老父亲影响比较大,基本上就是泡在家里两大书架的杂书里成长起来的,其实受上海知识分子影响没多大 大言不惭的说,还是上海籍老师受了啊啦更多的影响… 当然也免不了会受一些她们言传身教的影响 教啊啦初中语文的即一上海籍女老师 模样特似王丹凤,眼睛还更大了些 她老公在河大教书。她很喜欢我的作文,常常给打高分,我们是邻居,文革中她领我去她家将她家的藏书借我拿家看,郭沫若选集鲁迅全集什嘛的一本不拉全部看过,那时读书还特快,一两天一本的速度,她不相信我看那么快,还特意考过我… 到初中快毕业时,她悄悄对我说,你学的太快我都教不了你了… :D 她那时大约是小四十岁吧,没问过 教高中数学的也是一上海籍女老师,小五十岁的样子,上她的课我常常爬课桌上睡觉… 开始上课时自己先看看这节课主讲的公式看明白记住了然后瞌睡劲儿就上来了,大多是因为头晚读杂书看闲书闹的太晚,缺觉 啊啦同桌同学看我睡他也睡,结果被上海籍老师拿教鞭照头一阵乱点给敲醒… 老师对他恶狠狠的说你学习这样儿还睡?! 同学说我看彩象睡我也瞌睡了… :D 老师气的不行,说,你要能学成彩象那成绩我才懒得管你你随便睡! [动画表情] 这事我自己倒没一丁点儿印象,是后来同学聚会时这同学自己跟我说的… 初中教化工的兰老师也是上海人,同学给他起外号兰毛儿 有一次上他的课,调皮的同学半开教室门,门上放一把扫帚… 以后他再来上课,基本上都是先用脚轻轻蹬开教室门儿… 还有一次上课,他说你们应该好好学习认真上课,结果一常年练武的同学离开课桌上了讲台一把揪住兰老师的衣领左左右右前前后后一阵乱搡… 质问他谁不好好学习了?!这一下把又瘦又小的兰老师给吓坏了,兰老师趁那同学稍不注意猛一下挣脱了魔爪扭头便逃出了教室,临跑出去还没忘记把门儿轻轻带上,没成想没过十几秒钟他又回来了,推开教室门儿往教室里探了一下头儿…然后还是没忘记轻轻带上门儿…又跑了…教室里好一阵乐疯癫似地哄堂狂笑… :{

深圳陈老顽童: 开封,千年古都。地底下随便一挖,都够考古人研究一辈子的 老象: 嗯嗯,是的,而且辐射周边数百里 还有,往上数古都少说也有六千三百年 汴京土著: 赞! 老象: 谢谢… 田野-竹杖芒鞋走天涯: 老象被开封耽误了 :D 老玄: 老象生不逢时,但和68年下乡的老知青相比还是幸运的,至少当上工农兵大学生。不过洒家下乡的公社有位69年下乡的杭州知青,他77年考上北大,毕业后去米国,95年回国,08年当北大副校长。 老象: @老玄 啊啦幼儿园初小高小初中高中上山下乡当知青招工回城当工人读完工农兵大学哪来哪去再考上七八级一样也没拉下… 老剑: KFC被称为开封菜 idear: 开封第一楼的包子,是我吃过的唯一KFC 佐春雨: 老象老师 通才呀! 老象: @佐春雨 岂敢称师岂能称师恁太客气了 这有啥通才不通才的… 貌似非常复杂其实有小学算术水平就足够用了… 佐春雨: 你客气! 这也是家族传承多学科高手呀 老象: 多谢美言… [动画表情] 老象: 有不少在外行眼里显得十分复杂的事对于专业人员来讲稀松简单 也不少在外行眼里看起来非常非常简单简单到随随便便张嘴一喷就能给出解答的事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却是相当相当复杂有的甚至复杂到根本无法给出一个精确的解… 参: 嗯… 摆渡: 对… 老玄: 关键在于外行要有正确的心态,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要虚心学习,而不是去挑战。遗憾的是不少人做不到这一点。 内行的人可以从技术细节上讲为何有些目标实现不了,外行绝对无法从技术细节上讲,却坚信可以实现,颇为滑稽。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815 投诉

喜欢就来点个赞吧!
0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老象
创作 338 粉丝 21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

收藏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