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原neet的一点感想
2022-5-20中国社会上存在着约1500万人口的家里蹲人群。这群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或参加就业辅导的族群,也有另一个名字叫做尼特族(neet,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一般认为尼特族或多或少拥有一些心理上的障碍或疾病,失去了社会功能,因此以一种病态形式寄居,被周围的人视作蛀虫,祸害自身和家人。
尼特族现象的成因
尼特族多困扰于焦虑、抑郁或躁郁等心境障碍或其他精神障碍,阻碍了他们与社会接轨的脚步,但这并非其出现的根本原因,而仅仅只是结果。在社会发展的越高级阶段,人的存在越依赖于认知结构,然而存在趋知,知归茫然,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进展的过程中,信仰危机和价值真空的问题日益凸显,虚无主义开始流行。其实多数“正常人”也只是在生活工作的夹缝中抓取属于自己存在的意义,而尼特族只是恰好不幸没能成功地在现实生活中“抓”到那个意义与价值感。原因有很多,比如学生时代的社交恐惧,被欺凌,对于学校的厌恶与恐惧阻碍了心灵的顺利成长和使其形成了对世界较为悲观的认知;又或者在前者的心理基础上,成人后工作中碰壁,心理问题加重,最后一蹴不起。尼特族在成为尼特族之前也有很长一段的心理矛盾期,这个时期他们多仍然在努力适应社会,但同时屡屡失败,内心苦闷,开始思索深奥的哲学问题,却不得答案。矛盾期过后,尼特族选择妥协放弃,进入颓废的状态,依靠游戏、视频、小说等度日。再者,尼特族家庭条件不至于不工作就会饿死,因此导致了尼特族的出现。
放下对尼特族的偏见
上文已提示尼特族的存在,是由于其在追寻自我存在意义与价值感过程中受挫,尼特族的本心也和“正常人”一样,想要成为一个有价值被需要的人,但长久以来的心理压抑降低了他们大脑的可塑性,使得这个过程在恶性循环中越变越难。心安理得的尼特族是很少见的,我见到的大部分尼特们,都想要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奈何出于恐惧和长期封闭,蜕变的过程需要很多人的支持,而这又是孤独的他们所欠缺的。
尼特族也有光明的未来
要从根本上消解导致存在的无意义、自我的失落与内心生活的空虚的虚无主义,则需要理论上运用存在主义哲学,实践上进行多方调整。存在主义哲学强调存在先于本质,我们自己存在的意义可以由我们亲手去创造,而不要因为外界的一些否定就了自己全部的存在意义。我们追寻存在意义的过程本身就值得欢歌快舞、可歌可泣。而生活实践中,尼特族要学会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改善饮食结构,健康作息,逐渐恢复大脑的可塑性,这样才能慢慢拾回自信,找到喜欢做的事。本人求学经历坎坷,曾三次休学在家。最后一次已进入成年阶段,因此可认为是尼特族的一员。尼特期间害怕与人交流,暴饮暴食,体重上升20余斤,每天靠动漫电视剧度日。转机是想到健身房还有余额,又开始去锻炼,饮食也恢复了正常。接触了学车,学习驾驶知识也锻炼了许久未用的大脑,科目一考了98分,增强了自信。后来选择复读,逐渐恢复社会性。现在是高考再战前18天,我进行这样的总结回忆,主要是希望自己不迷失初心。尼特的我,是一个剥去了光环,熄灭了理想的“无用”的我,但也是我的真实一面。尼特的经历告诉我我活着并非为了优秀的成绩,为了好工作好地位,我活着是为了找寻我自己的价值,为了身体的健康,为了为了内心的充实、丰盈与平安。
最后,尼特族不是怪人,更不是社会的蛀虫,ta们只是和所有人一样迷茫的追寻者,ta们只是生命的时钟比一般人慢一些。大脑的损伤是可逆的,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