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M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3月13日 2022

岁月回眸 行者无疆

— 原创 —

——长城万里行纪实

关于初心 使命 勇气与坚毅

应出版社之约,编撰一本关于国家长城公园的大型图文集。翻遍过去累积下来的图文,总觉得还缺少一种关键的元素,思前想后,豁然开朗,缺少的是图片的视觉冲击力!于是,北上补拍长城图片,成了顺利编撰不可或缺的素材。过去二十年不停走过的沟壑山谷,将再次卷土重来!相比于往日那些颠沛流离的行走,如今“武装到牙齿”,用另一种方式践行初心!

北方的夏末,带着满满的行装踏上征途,从祖国大陆的最南端再次奔向大西北的河西走廊——那是一片再熟悉不过的热土,万里行将从那里开端。 因为是补拍,所以准备在长城沿线采用“蛙跳”方式行进,在原有素材的基础上,主要增补航拍镜头。

甘肃兰州往西,走过古浪县,在祁连山北麓,乌鞘岭横亘在黄土、青藏、内蒙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它是河西走廊的东起点,也是河西走廊海拔最高的地方。翻越乌鞘岭,向西就是一马平川的河西走廊。

始建于西汉王朝的“河西四郡”,时至今日依然是留名青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武威,张掖,酒泉与敦煌,分别继承了凉州、甘州、肃州与沙洲的千古遗风,在这里,汉、明长城遗迹比比皆是。

位于武威长城乡的明长城城堡头墩营,紧临长城,扼关守口,地理位置较为重要。

河西走廊牧羊人

“金张掖,银武威”,武威夜空的“银”色果然名不虚传。

长城边的农家孩子

山丹长城,是河西保存最完好的城墙

骆驼城遗址,位于张掖市高台县城西南20公里处。这是北凉古都、唐代重镇,是国内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唐古代文化遗址。

长城边随处可见的牧羊人

途径酒泉市,拐进去找到当年霍去病的那口“庆功酒泉”,两千多年过去,这只是一口复制泉水。但一昙酒引发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故事成就了一座历史名城。

嘉峪关,国人耳熟能详,它是现代河西“第五郡”,它的崛起,全因酒钢的发展和嘉峪关城的浴火重生。

走过嘉峪关地界,再向西就是戈壁荒漠了。在大漠深处的一片风电场下,一座明代烽遂顽强屹立。这是两种不同文明的历史碰撞,视觉冲击下,我在苦思冥想,它们能否擦出历史的火花?

在河西走廊深处,风电场随处可见,这与我国对外的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承诺是完全同步的。光伏发电与风电均是这种承诺背后强力的物质和技术支撑。

从玉门市去敦煌的路上,眼前已没有了绿洲,只有戈壁与大漠。在瓜州地界大漠深处,遇到了一组荒漠雕塑。其中的“大地之子”长度为15米,宽4米,一个婴儿以熟睡的姿势卧在荒漠里,他是否意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玉门关,无论是汉、明长城,均止步于此,再往西,罗布泊深处,朝廷只能以烽遂,城堡及卫所的形式宣示主权或管治权了。 

玉门关一带的汉长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基本上以红柳,芦苇,芨芨草以及沙砾黄土夯筑,历经两千多年屹立不倒!

玉门关附近,汉河仓城则是这一带最亮眼的汉代遗迹。它原是兵营兼军需仓库,它自西汉起矗立在疏勒河边,历尽沧桑,尽显历史的悲凉!

破城子遗址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当地人历来贯称“常乐城”。此城是汉代始建沿用至唐代以后,曾经认为是玉门关东移后的唐代玉门关。

河西走廊一个折返2500公里后,为了避开贺兰山中俄军演现场,我先越过宁夏绕进入了陕西地界的长城。 天高地阔,良田沃野。万籁寂静,宇宙鸿荒。独步长城,心高气爽!从宁夏盐池县进入陕北定边县,先前的黄土,沟壑,贫瘠印象大有改观,青山返绿,新时代就是有新气象。

这是陕北靖边县无定河附近的一处古城遗址,它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大夏国所建,俗称统万城,开发商就是匈奴的首领赫连勃勃,故又称赫连城。距今将近有1600年的历史。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晚唐诗人陈陶的一首《陇西行》,描绘的就是这块战乱悲凉的土地。

镇北台被称作万里长城第一台,位于陕西榆林市城北四公里的红山顶上。是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在红山之顶修筑的明长城上最大的军事瞭望台,至今已有近四百多年的历史。

陕北府谷,这是一个建在黄河边的小城,虽简单素颜,却民风淳朴。沿府谷东西伸展的长城基本就是它与内蒙的边界,这里长城绵延,墩台密布,城堡连片,可想而知当年长城两边战事的频密与残酷。 时光荏苒,当硝烟散尽,物是人非,古战场上偃旗息鼓,城堡墩台早已固化成历史的标签,野地里的芳草却一茬茬的倔强繁衍,正可谓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从府谷北上内蒙古包头,在包头以北,固阳城外,秦长城绵延在什尔腾山巅上,这些利用山上的含铁的石块垒砌的城墙别有特色,极尽恢宏。

在汉民族中首推“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雕塑同样矗立在包头东郊的战国赵长城边。而赵长城至今足有2300年的光景,比秦万里长城还要年长。    固阳原为北魏的地盘,也是鲜卑人与柔然人交锋的古战场。鲜卑拓跋世家尤其是拓跋焘建立的北魏王朝在乱世中统一了北方,对中华文明的赓续有着巨大的贡献。从漠北走出的几代枭雄,也能留给后世的人们骄傲自豪的理由。

在宁夏三关口长城附近的西夏王陵

待中俄军演结束,我再次从内蒙乌海南下,“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我不知晓当年岳飞的“长车”是战车还是天车。千年之后的今天,我驾着我的越野车一头闯进了贺兰山涧,在它的碎石路上耗费了六个小时,品味了头顶的烈日,大漠的荒芜,干涸的戈壁和无信号无导航的绝望。在几十平方公里荒漠,靠着指南针和长城的走势,终于找到了贺兰山脚下的北岔口长城。  

宁夏南部固原战国秦长城,长城已经在固原城外固守了两千多年。2300年的风雨冲刷,长城的形制已经模糊了,现在看上去更像是一条长长的土坡。虽然也叫秦长城,但它并不是秦始皇长城,而是秦昭襄王长城。秦始皇他爹是秦庄襄王,秦庄襄王的老爸是秦孝文王,秦孝文王的父亲是秦昭襄王,所以,秦昭襄王是秦始皇的曾祖父。正因为存在着两条秦国长城,所以学界才给两条长城定义为战国秦长城和秦始皇长城,后者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万里长城。

盐池古城新貌

固原北上盐池,一马平川的荒漠上矗立的八步战台长城,究竟能否阻挡对方骑兵的冲击?这恐怕要问问沉睡地底下千百年的将士们了。今天来到此地,我能做的只是对历史,自然界和人文的品味与凭吊。

从盐池重新穿越陕北,在府谷跨过黄河进入山西地界,沿黄河一号公路及336国道从河曲溯河北上偏关,这两个晋西北最靠内蒙的县城,历史上是明蒙两大民族角斗的古战场。黄河从准格尔旗调头南下,造就了气势恢宏的八百里晋陕大峡谷,成为了山西与陕西的天然分界线。

大峡谷边,狭窄的336国道上,沿黄长城烽火台一路与黄河相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长城与黄河握手的地方。如此密集的火路墩与烽火台,当年警惕地注视河对岸蒙古人的一举一动。而今,它们早已固化成历史的雕塑,见证了化干戈为玉帛,天地翻复的进程。如今我们能见到的,就是中华大地上黄河与长城这两大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相守相融。

晋西北偏关一带的长城烽燧

老牛湾,一个始终让人难以释怀的晋西北黄河边搁在石头上的小村子,它在晋陕大峡谷的最北端。悬崖之下,黄河静静地流淌,此时,黄河就像文静的少女,向人们展示出温柔多情的面孔,颠覆了人们对黄河奔涌咆哮的固有印象。

古堡,烽燧,黄河,绝壁,这些人文与自然诸元素的完美结合,足以构成一个长城美学的话题。一直以来,残缺与沧桑,也能构成一种美感,是很多人都无法想象的图景。但是,当你身临其境之时,你常常会被眼前的景象所感动。因为映入你眼帘的不仅是实景图像,它还是沉淀的历史,是民族的悲欢离合,是足以让你哽咽的家国情怀。此时,残缺美与沧桑美就是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长城图腾!

在山西偏关内蒙清水河县接壤处的明长城,相比于赵长城,秦长城,汉长城,金长城等,它算是最年轻的长城了,总共也就是三四百年的光景。明长城犬牙交错的坐落在内蒙与山西两省的分界线上,有时候很难断定七拐八弯的它们究竟绕到了谁家的地盘里。车内的导航一会报山西,一会报内蒙,差点没把我懵晕过去。

万里长城穿越全国15个省区,换言之长城资源遍及15省区。而能用一条公路把这些资源串联起来的,唯独山西。我沿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从晋东北走到晋西北,这就是山西与内蒙的分界线。我为这条高等级的旅游公路以及沿途的明长城现存遗迹的规模所震惊!    

山西在地理上是一个很特殊的省份,这个酷似平行四边形的省份之所以被称作“表里山河”,那是因为它的北部边界就是长城,西部边界是黄河,而东部则是太行山。这样的地理条件理论上是固若金汤的。

北齐,南北朝时期一个北方的割据政权,由高洋建立。尽管这短命的王朝只存在27年,但北齐长城也算是一个很大的历史工程,它的规模仅次于秦汉长城。现在山西,河北很多明长城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改建的,山西岢岚县的宋长城就是其中一例。

说实话,在此之前我从未听说过宋代有长城,走遍长城沿线也未见过有宋长城,这里冒出一段宋长城我还的确半信半疑。    实际上这里本身就是一段北齐长城,而宋朝也许在短期内利用了北齐长城的基础加固了墙体而已。不管它是北齐长城还是宋长城,当我站上它那完全用石块垒砌的墙头时,感觉还是很震撼的,毕竟它也是千年历史遗存!

广武长城位于山西山阴县境内,明洪武七年(1374)修建,是山西迄今保存完好的长城。城墙的10号敌台坍塌之后,仅剩一座箭窗券洞幸存,其独特造型成为广武长城的标志性景观,被驴友们昵称为“月亮门”。

广武古城,是山西省现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它雄踞隘口,南望内长城,西接辽代雁门关关城遗址,古老的城堡内现仍居住着数百户村民。这里历史上曾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胶合点,是中原王朝和草原王国的缓冲点。这里曾经孕育了雄视千古的英雄名将,也曾走过化剑为犁的和平使者。

山西恒山,沿代县北境和山阴南部逶迤绵延,绚丽壮阔。蜿蜒于山巅的长城,则犹如玉带联珠,将恒山山脉的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等联成一体。放眼遥望,就知道这山梁沟壑丛中隐含着丰厚的人文历史,而著名的雁门关就建筑在峻拔的雁门山脊。

从雁门关北上到右玉和左云,在荒凉的晋北长城沿线,这是两个最为动听的地名,她没有江南水乡的婉约精致,却有着内秀的尊名,就像一对孪生姐妹,她们相邻安坐在晋北长城边上,遥看着广袤的草原与中原。

当人们在行走长城的时候,常常会有另有一种感慨,不是长城如何震撼,如何壮美,而是有的所见或恍如隔世,有的则成为了绝唱。眼下,左云县摩天岭长城边的八台子村后山坡上,这座被称为“大单巴”的教堂遗址,只剩下孤独的塔楼矗立在荒凉的山坡上,竟然是一座与古老长城为伴的近代文明建筑。两件残破不堪、独一无二的历史遗存、代表中西建筑文化的产物在此交融,使人有一种时空倒错之惑。

山西阳高长城乡,处在晋东北最后的地域阳高县,这里墩台密集,城堡绵延,在万里长城中,绝无仅有!它如同大地的五线谱,令人赞叹释怀!

开了几十年车,第一次“阴沟翻车”。离开长城乡,看到十墩村的城墙和墩台很震撼,于是便生出了“得陇望蜀”的贪念。把车开上了山腰上的田间小路,一不留神打滑碾踏了田埂冲进了地里,右边两个车轮深陷其中,车底被搁在田埂上,动弹不得。热心的村民知道后,带着铁锹和千斤顶跑上来帮着顶车,铲土,修路,折腾了一上午,总算把车推上小路。铲土修路破坏了约两平米的黍子地,赔钱致谢后,看到老乡们仍在修复田埂,再次下车作揖致谢,挥手告别!然后进入河北,继续行程……

离开山西进入河北,张家口大境门长城,在明长城众多的城门关口中,它的存在实属年轻。建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只有350多年历史。

同属于张家口地域的样边长城位于怀来县境内,海拔1100多米,修建于明代正德15年。众多人喜欢样边长城的原因,一是它还保留着原始的残破,没有被现代工艺“修旧如新”;二是地处荒野,交通不便,游客不多,来的大多数都是有理智的长城爱好者,惺惺相惜。

北京居庸关长城是个建筑复合体,关城内包涵多种民族的文化元素。最富含文化价值的我认为不是传统的城墙,而是关城内那座元代的过街云台,门拱内壁上除了壁画,雕塑,还雕刻了多种民族文字的经文,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为了拍摄金界壕(金代长城),从河北怀来绕了近600公里的路,到来内蒙古达里诺尔湖北岸的贡格尔草原。嘎松山下,这条湮没在草原上一千多年前的金界壕遗址映入眼帘。金人的土工作业的确不如汉人,为了防备蒙古人而修筑的金长城,其寿命只有数十年,大金便被蒙古人灭了。自然,长城也成了摆设。 千百年来,即使不计风雪摧残,光是牛马羊的反复践踏,就足以摧毁残存的墙体。不过,从高空俯视,还是能看出原来的模样。往事已矣,后人因为凭吊,因为考古,因为复原历史,也会不时想起这远古的长城……

从内蒙南下再返河北山海关,一座闻名遐迩的关城。过去一些长城读物轻率地介绍“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其实这至少犯了两个常识概念倒错的谬误。一是万里长城是历代长城的泛指,并非专指明长城,二是山海关只是明长城一个关口,并不是明长城的东部起点。

山海关北倚燕山余脉,南临渤海之滨,当山海之汇,故得名山海关。想当年,踌躇满志的曹操抵达渤海之滨,挟北征乌桓得胜班师之豪气,曾挥毫写下了《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借此壮丽景色抒发其乐观气度以及创立恢弘大业的胸怀。    然而,曹孟德再有才华,也不过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千百年以后,伟人毛泽东同样站在这渤海之滨,抚今追昔,笔锋一转,壮志凌云地写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644年4月,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年月。李自成与吴三桂及清军多尔衮三支代表着三种不同势力的军队在山海关及九门口“一片石”战场的一场殊死决斗,彻底改变了两个朝代的命运,也颠覆了骄兵农民军的命运,从此,满族人成了中原的主人,并统治中国长达268年之久。

“一片石”战场的所在地,位于辽宁省绥中县境内的九门口长城及其关隘。它始建于北齐,扩建于明初洪武十四年(1381年),曾是明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因城墙修建在九江河上,筑有九座泄水的城门,关口因此而得名九门口。

满族人取代明朝立国,炮火硝烟之后,原来散落在辽东及辽西的长城,城堡等明军的军事设施,除了被战火摧毁之外,也遭到了清朝政权的大规模清除,所剩无几了。 位于葫芦岛市绥中县的锥子山长城得以幸存,究其原因是因为隐藏于冀辽交界的深山之中,人迹罕至,除了自然因素,人为的破坏较少。锥子山虽然不是一个声名显赫的山,但在万里长城中,却是一个响亮的名字。

出山海关向东二百里,就是明代的宁远古城,现在的兴城。这是一个有着悲壮历史故事的古城,这也是被称作辽西大地上的“勇者之城”。       晚明期间,后金势力在东北的迅速崛起,已使朝廷嗅到了浓重的火药味。万历之后,辽西局势每况越下,明军一退再退,丧失了辽西大片土地,只能退守到北镇、宁远一带防守,在最后的地盘上挣扎。    受命于危难之时的袁崇焕扛起了继续抵抗的大旗,朝廷对辽西战事的最后一场赌注押在了他的身上。然而,宁远大捷不过是奄奄一息的明王朝一次回光返照。他们的奋力抵抗,都不过是为了挽回大明王朝最后的一点颜面,为他们身后的中原民族争回一点尊严。

东经124.31度,北纬40.31度,这是辽宁丹东宽甸县的虎山地域,也是此次长城万里行最东的地方。一条大河横亘在眼前,它就是中朝分界线鸭绿江。江畔西岸的山头上矗立着虎山长城,它就是明长城的东部起点,始建于明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 

在虎山长城濒于湮没几百年的时间里,人们都将明长城的东端起点误认为是“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实际上,山海关距离虎山足有千里之遥。东出山海关,1950余里的长城蜿蜒曲折之后到达鸭绿江与瑷河交汇口处的虎山,才算走到了它的东部起点。硝烟散尽复登临,江山依旧美如斯。极目远望,江河如丝,飘逸天际。无边沃野……

素面朝天,浑然天成,无论是晴天,阴天或是雨天,大地总会用自己的行为艺术来阐释它的博大与恢宏,展示它的肌理与横纹,装点关山,道法自然,这就是地理大阅读的韵味。这样的风景,留在镜头里的镜像,已成雕塑,篆刻不灭。    茫茫野地,巍巍山岭,目视所及,空无一人,万籁寂静,精灵犹存。独享这个静谧的世界,体验前后人不朽的情怀和自然界恒古不变的伟岸。

齐鲁大地,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与鲁国的地域,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了很多恢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而齐长城,就是当时齐国修建的与鲁国之间的防御工事,比人们熟知的秦长城还早了400年。    从东北返回,南下位于山东莱芜境内北部齐长城沿线的锦阳关、东门关、青石关等三大关。历经近2500多年的历史洗礼和风雨侵蚀,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是锦阳关西长城岭段,城墙最高处6米,最宽处5米,上有雉墙,后有站墙,属于单边城墙,全部由石块垒砌。    莱芜是春秋时期齐鲁两国交汇之地,此地发生过著名的长勺之战、艾陵之战、以及解放战争期间莱芜战役等重要历史事件。

2001年算起,长城持续不断走了二十年,而此次万里行,前后58天,21750公里,从南国边陲走到北国大漠,从汉玉门关走到明长城虎山顶,从西到东横跨了甘、陕、宁、蒙、京、晋、冀、辽、鲁、豫十省区。战国齐长城,魏长城,先秦长城,秦长城,汉长城,金长城,宋长城,明长城,都从万里行程的车辙下掠过。艰辛历程,危情险象,只有自己知晓其中的甜酸苦辣。    在塞外贡格尔草原时就听闻南京疫情已反转,全国区域完全控制,中高风险地区从最多时近350个减少至不足5个,只剩下扬州与云南两地。从塞北进入东北后,再闻喜讯,江苏全境清零,终于被我熬到清零时刻,得以一路绿码毫发无损踏上回家的路程。 有诗云: 塞外忽闻收建业 初闻喜讯暖衷肠 捂胸自问愁何在 热吻苍天喜欲狂 更赞山河已无恙 秋光做伴好还乡 即从丹东穿盘锦 便下京津向濮阳!

2022.3.13图文原创

附:最后一段伪七律是仿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律诗而编,大有不敬。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1764 投诉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
发自圈子
本作品入选糖水兴趣圈
人已加入
旅行打卡
美好风景,愿与你一起分享
加入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TXM
创作 131 粉丝 3683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47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