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老师名孝濂,1939年出生,今年83岁,土生土长的云南人。曾孝濂老师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教授级画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暨美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云南美术家协会会员。
我认识曾老师是在2019年9月,当时,受朋友之邀,我有幸参加了由昆明当代美术馆为曾孝濂老师举办的个人生物绘画作品展览。当看到近百件曾老师的绘画作品,那么栩栩如生、精美绝伦,我震惊了,从中深刻地感受到艺术家与植物面对面的呼吸。
据说,曾老师的生物绘画作品,所画的物种,都是他亲自到原始森林中采风,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绘制完成的,有的植物品种现在已经绝迹或者频临绝迹。由于曾老师的绘画生涯长达60多年,在他较早期给植物标本绘画时,国内对生物种类标本的采样留存还没有像现在这样使用照相机拍摄成彩色照片的条件,因此,那时对稀有植物的采样留存能够用彩色绘画真实准确地记录下来就显得非常珍贵。也是通过这次画展,我对曾老师及他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由此对曾老师的创作历程多了份关注。


2021年9月,我再此受邀参加了昆明当代美术馆为曾老师个人作品举办的第二次画展。这一次的观展让我有机会跟曾老师进行了简单的聊天,通过友人的介绍我对曾老师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由此,也让我对曾老师的认识有了升华,对他的才艺和人品更加敬重。

此次画展曾老师的作品突出了鸟类和昆虫方面的内容,也有部分新的植物类品种。作品依然还是那么五色斑斓、形神兼备、惊人陶醉。


然而,这次画展让我真正感到震撼的原因是,曾老师在上一年刚刚才做了一个肺部的外科手术,半个肺叶被切除了,这对于一位80多岁的老年人来讲,精力和体能消耗很大,能挺过来都不容易。但是,对于一位将生物绘画作为终身追求、而且有志要将相对小众的生物绘画进行科普宣传、并流传于世的人来说,曾老师硬是靠着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在手术成功之后,身体得到较快地康复。重要的是,曾老师康复的目的不是为了静度余生,而是要与时间赛跑,用有限的生命为后人创作更多的艺术精品。这次画展中的不少作品就是在那段时间里完成的,据说他为了抢抓时间,每天工作8个多小时,笔耕不辍。



正是秉承着这份执着,曾老师从事生物绘画工作,一干就是60多年,至今仍在耕耘。这期间,曾老师为包括《中国植物志》在内的科研著作创作过2000多幅植物科学画,为科技图书插图亦有2000余幅;出版了《曾孝濂百鸟图精品选》册页(中国科普出版社出版)、《花之韵》画册(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以及《花花世界》、《一花一鸟一世界》、《鸟语》、《花香》、《曾孝濂花鸟小品》明信片(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和香港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多次入选世界各地画展,出版多种个人画集,还应约为国家设计了多套邮票等等。可以说曾老师是:厚积薄发、大器晚成、著作等身......


曾老师的两本绘画专辑

曾老师设计的《中国鸟》系列邮票
曾老师是一位画家,他用绘画的语言和形式赞美大自然,呼吁我们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热爱;曾老师又是一位植物学家,他的绘画注重科学性,他常说:其画作一定要经得起业界的考验。能够把科学和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更多的人近距离地关注关爱与我们共同生存的那些花鸟昆虫,在这个领域,他做了有益的探索和示范。曾老师还是一位孜孜不倦的老年人,活一世终一事,将看似平凡的事情作成了不平凡,并自成一体,终成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