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儿
关注 已关注 已关注

消失的驴车

天气变冷,街边的驴肉馆就开始火爆,尤其是暮色初上,灯火阑珊时,小小的店子人满为患,他们举着杯子,筷子上夹着驴肉,兴高采烈地推杯换盏,桌子上的火锅冒着腾腾的热气。也有朋友邀请去驴肉馆小聚,但都被我谢绝了,大抵这辈子是不会吃驴肉了。每当经过驴肉馆,我心里就有说不出的滋味,常常想起曾经在工厂里拉车的驴们,它们是工厂里的一道特别的风景。 转眼离开工厂六年了,极少去厂里,正式办理退休后,更没有机会去厂里了,似乎兴趣不高,也没有什么留恋的东西,倒是那些老机床、老同事、老故事让我记忆犹新。进厂报到的第一天,让我稀奇的就是拉料的驴车了,实在是难以把一个大型的汽车制造厂与驴联系起来,可是这些驴车用了很多年,我们真该向那些驴致敬,它们是有功之臣。 一进厂子,我就被分配到机修车间当车工,机修车间属于后方车间,接触驴车的机会并不多,偶尔在厂区的公路上遇见它们,赶驴的师傅浑身油乎乎的,他们赶车的技术相当高,驴们也许年轻力壮,拉起车来轻轻松松,那可是一板车钢料啊。每每相遇,我总会看一眼那赶车的人与那拉车的驴。 八九十年代,厂里的职工大约几千人,每逢上下班,清一色的蓝工装就像汹涌的海水,如今那种壮观的场景再也难以寻见。吃饭时食堂爆满,单身宿舍住满,工厂里的每一个角落充满了人气,我们正值朝气蓬勃的年龄,工厂也风华正茂。 我家住西郊离厂子较远,因此我也住上了单身宿舍。单身宿舍是最早的旧式房子,整齐的三层楼,整面山坡都是,大约十多栋吧!最前面的一栋是女职工宿舍,宿舍墙外的路旁就是冷拔车间,厂里所有的原材料都是经过冷拔车间工艺处理后再运往各个一线生产车间。驴车担负着运输的任务,所以上下班经过冷拔车间,天天见到驴车也不足为奇了。 每天完成运送材料的任务,驴就被它们的主人系在冷拔车间马路的拐角,它们有的卧在地上悠闲地嚼着干草,有的互相嬉戏打闹,有时在昏暗的路灯下,冷不丁的嚎叫一声吓你一跳,让你觉着这驴有点坏,急眼了,我们会冲着它做鬼脸,学驴叫,并咒它下辈子还当驴。 那个年代没有电子产品,书是唯一的精神食粮,单身有图书借阅,大大满足了我们喜欢看书的书虫。寂静的冬夜靠在床头,捧一本喜欢的书,如一条深海快乐的鱼,让人忘记了时间,半夜的驴叫总会打断思路,提醒我该熄灯就寝了。 淡忘了很多事,可是那驴深刻,尤其是那不甘委屈的眼神。起初我并不觉得,后来是因为天天见到驴,就像每天要见到我的工友。 一九九一年秋天,我调到螺帽车间,螺帽车间是一线生产车间,驴车运送材料,自然离驴更近了。每天上午上班,驴车会准时满载而来,工友们各就各位,冷墩机、攻丝机、清洗机上下道齐鸣,震耳欲聋,空气里流动着烟尘。驴车占满过道,等待天车工卸载,不算太大的车间显得格外拥挤。最热闹的是两辆驴车见面,卸完材料突然嚎叫追赶起来,这时候有人吹起了口哨,工友们看热闹的看热闹,起哄的起哄,领导伸着头站在二楼的窗口看一眼迅速离开,未婚青年多低头不语。拉车的老师傅喝斥着发情的驴,此时,他的话和鞭子也无能为力。 年复一年,转眼十多年过去了,我们从青涩年龄到结婚生子,驴们也从青年到壮年甚至暮年。车间地面通道油多,力气渐退的驴不似往日那般轻松,我看见它们十分吃力,当板车停滞不前时,一道鞭子甩到背上,驴一惊,奋力一搏,四蹄在油滑的地面上艰难的挪动,眼神哀痛又自卑。每当看见时对驴难免起了恻隐之心,打抱不平与拉车的师傅理论几句。 2002年春天,我调离螺帽车间,此时的驴车也被汽车慢慢替代了,车间的领导换了一拨儿又一拨儿,工友们也步入中年与退休年龄。后来过了几年再去车间,几乎找不到原来的机床,地面也改造成水磨石地面,稀稀拉拉的几名老同事仍坚守在一线。望着陌生又熟悉的车间,忽然惆怅起来,那年那人那驴在脑子里挥之不去,十分怀念。 再也没有遇见驴车,那哒哒的蹄声愈来愈远,那累得像驴一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545 投诉

喜欢我的作品,就赞赏支持哦

我的赞赏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给作者赞赏

记得在赞赏留言中写下名字哦


已有103位小伙伴点赞了哟!
6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蓉儿
创作 59 粉丝 195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

收藏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