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自驾由雷克雅未克出发,沿一号环岛公路向南直抵冰河湖。一路前行,小小冰岛丰富的地质地貌,幻灯片样不停的映入眼帘,从草原到荒原、从苔原到冰川、从冰河湖到黑沙滩……人们习惯认知中的水火不容,在这里却成了冰火交融与辉映,给这个岛国制造出无数地质奇观。 *** *** *** 文字:橡树 图片:橡树、毛睿 编辑:茅剑 音乐:无边的静谧
《橡树游记》之《北欧散记——冰岛:冰火辉映》 作者:橡树 第二天自驾由雷克雅未克出发,沿一号环岛公路向南直抵冰河湖。一路前行,小小冰岛丰富的地质地貌,幻灯片样不停的映入眼帘,从草原到荒原、从苔原到冰川、从冰河湖到黑沙滩……人们习惯认知中的水火不容,在这里却成了冰火交融与辉映,给这个岛国制造出无数地质奇观。 刚出发时,路边一派草原风光,正值盛夏,草茂花繁,马牛羊星散其中自在而食,只不见牧人守护。人们除了聚小镇而居,散落的民居很少,绿茵原野上偶见一栋红顶小屋,那情形,就像为童话剧布的景。一帘帘秀瀑,白练样从矮岩皱褶垂下,或纤巧或壮硕,最后都化着一潭清泉。最奇当地轿车,车后多挂着个拖斗,这样的搞法,倘若在国内,想必是上不了路的,但在这地广人稀的地方,这样的方式,无疑给生产生活带来了不言而喻的方便。 当草原的赏心悦目刚刚激发身体分泌出多巴胺,谁知画风突变,草原竟不知被谁收了个干净,汽车进入一种我从未见过的地貌:苔原。我们被苔原的壮阔、寂静与神秘震撼到,下车,沿观光小路来到更深处。吸一口清凉湿润的空气定神,再抬眼极目四望,世界被一层厚厚的、绒绒的草绿苔黄覆盖着,量身定做的巨毯一样覆盖着,每一个凹凸不平的石头、每一条起伏延绵的沟壑,都贴合得如此紧密、严实而圆润无折。整个视野没有一根草做装饰,也不用一棵树来点缀,极简的画面,却又有着极丰富的生动,无论是它柔美的色彩、松软的质感,还是活泼的姿态、圆润的线条……我们像走进了另一个星球,你只需静静的往那里一站,便即刻有了万兽之王的威仪!不信,你看脚下那拜伏成片的身躯,从眼前直达视野最远端,它们集体躬身候命的姿势,仿佛只等你一声令下,便会昂首起身飞奔而去!不!我不能承受这样的荣光,比起脚边的苔,无论是它从远古走向今日的生命长度、或是它遍及全球的生命广度来说,我都望尘莫及,更何况,在这片绿苔之下,也并非什么肥地沃土,紧密层叠的,不过是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火山石!透过苔的空隙,它们全都带着火焰熄灭后的如炭暗红、和炽热岩浆锻铸的蜂窝密孔,在度过火山喷发后相当长的、了无生机的死寂岁月,这才与绿苔一起鲜活了彼此的生命,并燎原成势,敬畏,成了我对它唯一的表达。 路不宽但很平,过苔原,不知怎么竟越走越荒,仿佛荒到了新疆戈壁,只是那荒滩沙石,完全没有新疆戈壁的多彩,除了一味的黑,便无他色。而与之相对的,是左侧渐渐有了雪山冰川,山上的白,因了山下黑沙的反衬,也因了阳光的照射,而变得更加耀人眼目。一条条冰川从雪山、冰原逶迤而下,像汉白玉同水晶混合雕塑的水流模型,动感十足的往山下奔涌着,奔涌着……有的阔大如凝固的银瀑,在火山灰与绿草坡上铺展开去、流淌下来,不知怎么突然就停了脚步,将自己如素锦一样随山就势的悬在那里。有的似河流蜿蜒,顺着沟壑如白龙出山,再顽皮地吐出长长的冰舌,舌上装饰湛蓝冰花雕琢的味蕾,用它品了天上的风雨阳光,再品脚下的沧桑变化,眼看就要舔到山下的黑沙滩了,却一时停住,那似动非动、似停非停的样子,顿时引人生出无限遐想与猜测。当一座座火山最终被冰雪覆盖,当火山灰的黑最终被冰雪的白包裹,这冰与火、冷与热、黑与白也终于从对立走向了融合与辉映,从面成就了冰岛奇观。而我,在看过冰雪之后,才幡然发现,这么近距离看冰川怎么没有一点高反呢?我的百科先生M说,海(大西洋)就在外边,这里的冰川是因了高纬度而不是高海拔,所以没有高反啦!想想还真是,在没有高反的地方观冰雪真是太方便太幸福了! 明明天气晴好,走着走着,突然头顶飘来一朵云,快递一阵雨,转而又是阳光朗照。窗外掠过的风景,似乎有了轮回,又见草原。不!对于看过北疆与川西大草原的我们来说,叫它草原确凿是夸大其词,还是叫它草坡比较贴切吧。爬上坡,一座红顶白墙小教堂抢先入眼,独立于半坡,灰蓝无际的大西洋与粉蓝粉红与奶黄晕染的天空联手,成了它壮阔美妙的大背景,更衬出小教堂的袖珍与朴素。看到这个标志性的小教堂,年轻人都兴奋的说:维克小镇到了! 来到维克小镇,最著名的,当然是它的黑沙滩了,我们看过草坡上的骏马花草便急急下到海边。当我们双脚踏上黑沙滩,与金沙滩银沙滩相比,这黑沙滩真是黑得名不虚传,不单沙滩黑,好像为了一种默契,甚而连天也跟着暗了下来,天空蓝,化成了浓云中一只眯缝眼。海水蓝也没有,只一望无际的深灰浅黑,唯有涌动的浪花,还翻卷出一波一波难得的白。说它是沙滩,不如说它是卵石滩更准确,整个海滩,全是大小不一但外形相似的黑卵石,说是卵石,表面却并不光滑,全身密布着蛋糕样的细孔,掂其重量,也轻,毕竟它们也是火山的孩子,经过火的洗礼,全身都有了金属锻烧后的质感。偶有铁锈红与泥土黄的,在满滩的黑色中十分显眼。稍远,伸进海中的一段山坡被海潮冲刷成了山海关的老龙头,几方巨石,断续做了它的延伸,更像残缺的海堤遗址了。而我们走下的草坡,在临海处则高耸成了陡岩峭壁,裸露的岩石,全都清一色的棱柱状,且相互之间贴合紧密站姿坚定,仿佛只有通过人为计算精准施工,才有可能如此这般排列齐整。但我知道,事实相反,这一切不过是火山喷发时顺便玩的一个小游戏,这些坚硬的石头,被轻松切割成了统一的形状规格,日常说的鬼斧神工,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越靠近冰河湖,天气就越来越阴沉,甚而下起了雨,虽是盛夏,但在这高纬度地区,还是冷成了我们的深秋初冬,只好先住下来,期待休息一晚醒来,又是一个好天气。 早上醒来,期盼中的好天气没有等来,但雨却慢慢的停了,只是那满天浓云,完全没有隐退或消散的意思。 原以为,冰河湖,是不是就跟北方冰河开冻时满河的冰凌一个样?及至湖边,才晓得自己的想象有多么的局限,也是多么的乏味。面对这个年龄不足100岁、面积随年增加也不过十多平方公里、而水深已达200米的新生湖,你不得不惊叹,世上竟有这样奇美的湖泊? 冰河湖内接瓦格纳冰原南端,外则直通大西洋。湖水清澈洁净,带着稀释后的冰川蓝,给人以玉液琼浆的质感。那些原本用来形容湖面的词儿,不管是“静湖”也好、“镜湖”也罢,到了这里,统统用不上,如果硬要我说,它更像是一湾生着巨礁、停着舰船、泊着小艇、栖着鸟兽的拥挤海湾,只是那一应礁石舰船小艇禽兽,全都以带着黑色火山灰的蓝冰雕琢而成,就其规模,完全不输现实版的大小,而形色则又生动多了。不信,你看那拥塞一方的“乱礁”,体大如房,它不单有着礁石黑褐青灰的色,还有着礁石被海水冲刷后凹凸不平的肌理。而并排停泊的两艘“舰艇”,带着舰艇惯常的流线身形,入水是晶莹的冰川蓝,面上却用火山灰调成了潜艇黑,完全有种先锋导向的设计范。也有像多层“冰淇淋蛋糕”的,从上到下,由雪白到薄荷蓝到蔚蓝到天青蓝一层层叠加,再同样由火山灰点缀一点巧克力棕,一块巨大的清凉的蛋糕就在那里诱人了。也有晶莹如“翠玉”的,不带一丝杂质,仿佛被人精挑细选出来的上品一样,或朴拙或精巧的立在水中,任你在想象中将它们雕琢。最生动有趣的,莫过那些肖了“鸟兽虫鱼”的蓝冰,有的如北极熊相拥,有的似飞鱼相逐,有的如莲有的似塔……不但吸引了我的目光,就是鸥鸟,也常去驻足欣赏。无论是沿湖漫步,亦或是乘船游湖,那些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色泽有别的蓝冰,随你用怎样丰富的联想,都不足以描绘出它晶莹润泽、冷艳奇绝的美,但这种美,却是以它从冰原上剥离、消融为代价,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它才能稳定下来?我自顾这样想着,脚却不自觉的跟随湖冰流动走向了冰河湖的入海口:钻石沙滩。 因了冰岛整体就是一座火山岛,钻石沙滩也毫无悬念的应该是个黑沙滩,可人们为什么要将它与钻石联系起来呢?待我站上沙滩,看冰河湖顺流而下的蓝冰,一路跌跌撞撞来到入海口,面对一望无际的大西洋,对故土的眷念让它万分不舍,而海潮也似乎特别理解它的心思,一波一波的将海中浮冰送上沙滩。当晶莹剔透的冰块散落到黑沙滩的背景上,顿时焕发出钻石才有的熠熠光彩,于是,这片平凡的沙滩,便有了钻石沙滩的美名。 返程路过一硕大火山坑,像人为开采的大矿坑一样,却在坑底,蓄上一汪形态美好如蓝宝石吊坠的湖水,而湖水的颜色,随着观湖方位与云影天光的变化而有了祖母绿、深海蓝与翡翠冰种的不同。站在坑沿,我想,凡尔纳在《地心游记》里通往地心的通道,就是一个火山口,地点就在冰岛,会是这里吗?但无论如何,我都不愿从火山口去到地心,我喜欢地球表面畅快的呼吸、喜欢它四季轮回的美丽、喜欢自由的奔走、喜欢安心的歇息……而在这里,我更喜欢它冰火辉映的奇迹。 2021-7-15于山居补记2017年冰岛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