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利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6月13日 2021

散文:湿漉漉的粽香

散文:湿漉漉的粽香         湿漉漉的五月,是一个值得纪念和回味的季节。         我说的五月是农历五月。而庚子年的农历五月,是经过了润四月的。2020年的夏至是农历五月的初一,严格的说,从这一天算起,夏天才算真正的开始。是经过了恐惧、不安、压抑而漫长的春天,经过了长达四个多月的封城闭足,经过了新冠疫情不断变换的数字,进入炎热的夏季。而此时,地球村上的新冠疫情,正在疯狂肆虐。         说起润月,就不得不佩服我们聪明的祖先。中国几千年所采取的传统农历实际上为阴阳合历,既考虑到与太阳直接相关的阳历回归年,又考虑到与月亮位相变化的阴历朔望月。一个朔望月平均为29.5306天,积12个朔望月为354天或355天,与回归年(约365.25天)相差11天左右,3年累计下来就已超过一个月。         为了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古人采用设置“闰月”的方法。现行农历“置闰”的方法是“十九年七闰”,即每隔2年到3年,就必须增加1个月,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置闰”的规则是依据二十四节气来定。          农历庚子鼠年为闰年,增加了一个“闰四月”。这个“闰四月”从阳历5月23日开始至阳历6月20日结束。受“闰四月”影响,自此以后,庚子鼠年内的农历节日,如端午节等,在阳历中的对应日期相较去年来说,都将向后推迟18天。2019年端午节对应的阳历日期在6月7日,2020年端午节对应的阳历日期自然就落在了6月25日,是21世纪最晚的三次端午节中的一次。         五月是需要怀念的月份。在这样一个富有诗意和爱国传统的节日,每年的端午节,总是让我们来纪念一个人,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攻破楚都郢。楚大夫屈原不愿苟且偷生,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于是,每年的这一天,艾草的清香便氤氲了每一座矗立于炊烟袅袅的屋子,家家户户的餐桌上就会飘起蜜粽的甜香。         记忆中的五月粽香,是我有记忆以来最美的味蕾。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每到端午时节,位于密州西北的故乡大朱苏铺村,总是在雨意迴恍中,湿漉漉的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粽子的清香。故乡何时把槲叶作为包粽子的原料,这槲叶又是出产自哪儿?对于年少的我,一无所知。但它那独特的清香味儿,粘糯而可口的粽子,不知俘获了多少如同我一样懵懂的少年。         如今在网络发达的今日,借助百度得知:形状大如荷叶的槲叶,是指槲树的叶子。槲树为多年生灌木,木不成材,易弯曲,且生长缓慢。在当地主要用于烧火做饭。据 《本草纲目》记载:槲叶,气味甘、苦、平,无毒,具有止血、止渴利小便的功效。我认为用来包方形的槲叶粽子,主要是因为它气味的甘甜。          密州西北乡的端午节,总是从节前五日左右就开始了。我们故乡有个传统习俗,就是在端午节期间,家家户户包粽子,看望嫁出去的闺女。因为我有四个姐姐,大姐、二姐早已出嫁,所以,我儿时的端午包粽子总是要提前几天。         包粽子多数是从节前十余天的某个下午开始,准备原材料了。记得有一年,三天两头的下雨。每到这个时候,邻居家的爷俩总是要吵架,湿漉漉的空气里,到处弥漫着粽香和吵架的声音。         母亲从端坐于墙角处的米缸里,舀出金黄色的黍米,放进早已盛好的水盆里泡发,而父亲摘下悬挂在西屋墙上、用塑料薄膜包裹的槲叶,投进另一个盛放清水的大盆里,等清水慢慢将其泡软。一个小时后,母亲取出事先买来的大红枣,放进另一个小盆里,舀上清水使其变软。         雨水一直在下,黄昏降临。此刻,原先的备料已泡发合适,一家人围坐在堂屋里,开始包粽子。          那时的我,不会包粽子,只会眼瞅着一个个长方形的粽子从母亲熟练的手中,脱颖而出。每当此刻,我会缠着母亲教我。这时,母亲就会手把手教授我:选四片叶子,两片槲叶叶柄朝外各自迭压,另两片槲叶也是叶柄朝外、相互迭压后,将其四片相互叠加,放适量泡好的黍米和大枣,左右叠一下,再上下叠加不要露出糯米,取一根稻草或细线缠几圈系好就可以了。于是,我便教此方法开始包第一个粽子。虽然初次试包,在母亲的亲手教授下,有模有样,如母亲包的大致相同。         此刻,夜空的雨水依旧淅淅沥沥,顺着屋檐滴滴答答地垂落,砸出浅浅的水窝,溅起一朵朵亮晶晶的水花,倒影着煤油灯忽明忽暗的光芒。于是,我们的影子也在斑驳的墙壁上,忽明忽暗地晃动着。          两个多小时后,原先泡发粽叶的大盆,就堆满了粽子。锅底下燃烧的木柴,努力地舔舐着锅底。父亲将包好的粽子,一一码放到热气彤彤的大锅里。         继续往锅底下续柴禾,不一会儿,黍米、大枣的本味与槲叶的清香,相互碰撞,所激发出的混合香味,袅袅娜娜、悠长回味,沁人心脾。它们拼命的从门缝里,挤进淅沥的夜雨中。空气中开始摇荡起漂浮不定的粽香,仿佛雨水里不肯散去的紫薇花香。         第二天早上,用木柴煮了差不多1个小时,然后在锅里闷了一夜的满满一大锅粽子,一只只吸足了充足的水分,饱满的像婴儿肥,整座堂屋里弥漫着槲叶、黍米和大枣特有的香味儿。        此刻雨停了,仿佛被一股股浓香洗尽了铅华,天空出奇的蓝。父亲挎上一苑子香粽,领着我去看望二姐。二姐的家,与我们村一河之隔。这条河位于村西,俗称西河。那时的西河清澈见底,游鱼徜徉,是我儿时游泳抓鱼的天堂。          路上,父亲告诉我说:过了端午节,二姐就要全家投奔亲戚,搬到东北去谋生。二姐一家四口人不容易啊。          自从二姐生了二胎男外甥后,家里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贫瘠的土地出产的食物,都不够四口之家食用。无奈之下,只得投靠亲戚闯关东去。         说完这些话的父亲,眼圈红红的,心情沉重,一脸的无奈和恋恋不舍,让我多年以后的我,方才理解了那时父亲复杂的情怀。         自此以后,二姐只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回老家一次。而于2004年2月3日去世的父亲,临终前一直再也没见过我的二姐。到如今想来,睁眼离开这个世界的父亲,相比是挂念远在东北的二姐,至死也没合上那双期盼的眼睛……         一片粽叶,裹入缕缕情思;一把艾草,插上憧憬期望。五月粽香,就是家乡的味道,就是乡愁的味道。无论是在他乡,还是在远方,我都将每时每刻地怀揣着这种魂牵梦萦的味道,悄悄地走进给予人类以生命、又无私接纳你的土地。          五月,充满烟火气的蜜粽香的五月,活在我的记忆里,也活在众人的纪念里,也必将永远活在中国人的纪念里!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590 投诉

支持原创作品,期待你的赞赏

我的赞赏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给作者赞赏

记得在赞赏留言中写下名字哦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发自圈子
本作品入选糖水兴趣圈
人已加入
治愈亲情
他们的爱不在眉眼之间,而在岁月里。
加入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王炳利
创作 8 粉丝 56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5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