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西北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9月11日 2025

奶奶

我常常想起奶奶。

按说,我俩好像少有相似之处——她高高瘦瘦,我矮还微胖。她家庭主妇,我少涉家务。她礼节很多,我极简生活。她几乎不出远门——例外还是我带出去的——我一直远走他乡。可我依然在许多个生活场景中不自觉想到她。

比如,在我家那位每次用力搓洗衬衫领的时候,就想起奶奶以前说我的:“你是不是怕洗疼它了?”当然他是恰好相反,非常下力气,而且一件衬衣能洗半小时。他和我奶奶一样好像对洗干净有执念。奶奶活的这70多年,每天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洗衣服。大好的上午,她准备好了早饭就要着手洗衣服。中午大家都上桌吃饭了,奶奶呢?洗衣服!她一定是仔仔细细地去对着光找到每件衣物上的小污渍,然后认真认真消灭它。机洗得不干净、他人洗的她也不放心,最为夸张的是她会直接从晾衣架上把儿媳洗过的衣服收下来重洗。

洗碗也是如此,她用丝瓜囊一寸一寸地刷,碗内碗外往复,再一遍遍换水,直到水澄清、碗壁用手能听到很脆的摩檫音才算罢手。洗澡,同样是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完成的要事。也是南方的水多,允许她做到清洗一切这般彻底。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眼睛里揉不得一点沙子”。

奶奶的生活习惯在老家的亲戚、邻居圈里可是出了名的,当然评论褒贬不一。外人夸她“活得太仔细了”,自己人则人前人后都常揶揄说“磨(四声,形容慢的意思)婆婆,不出活”。

其实奶奶也不需要太出活,她有爷爷呢!

我曾谈过我的爷爷,那是一个非常内敛的小老头,可能正是他的极度内敛,才得以“十八般武艺”傍身,会机械会裁缝,会水电会建筑,会种地会做饭……而奶奶好像是个标准的“领导范儿”,很擅长给指令。

“今天老四回来,你早点去割些新鲜肉,要瘦一点,别人家给你什么肉看都不看就带回来,再买些黄鳝、辣椒。”

“卫生间有点热,赶快装上电扇!”

“这衣服领子有点低、袖口也有点紧,你改一下。趁着有闲把那匹布做成被套吧!”

“昨天下过雨,地应该松了,去把花生拔了吧……”

好在爷爷是天生的“干事”,什么活儿也不推,什么样的事儿都能干。有时候“领导”指令给得不明确,“干事”做得不太让满意,她还会补一句:“我就少交代了一句,你就……”“干事”很自觉沉默,不争辩、不反驳。

呵!看到这儿很多人也会感觉奶奶是多亏遇到爷爷了。但是直到我自己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才真正体会到那样一位全职家庭主妇到底默默作了多少奉献。

听爸爸讲过,爷爷年轻时还老在外“谋事业”。四个虎儿子成语接龙似地“蹿”出来,她就一个人带,没人可以帮忙——她常常要面对各种窘境,比如一边是烧着菜的锅灶,一边是饿哭的孩子;一边是屋里发烧的孩子,一边是屋外下着的暴雨——急得崩溃也就只剩下和孩子一起哭了。

爷爷回归后,她才有了帮手,但奈何不了家徒四壁啊!她看似是“不太出明面上的活儿”,但是真像一个领导一样,处处操心、样样谋划着,而且事无巨细。

房子就那么大,怎么隔能住得下4个儿子?她必须规划好。孩子们在隔壁睡觉,半夜又踢被子了吧?她总要起夜去看,给掖好被角。过年去走亲戚,带几样伴手礼,拿什么比较好?她都要安排,哪个亲戚怠慢了她都会久久过意不去。每天要准备什么菜,什么荤配什么素?她都会过脑。来了客人,那就更不得了,恨不得把心掏出来炖了。

看起来内务都不像事儿,但对于奶奶这样的人,家务根本干不完——有洗不完的碗和衣服、擦不完的灶台、扫不完的地、晒不完的被子、整理不完的东西、操不完的心。每每当爷爷在午休时,她总还在自己的业务范围里转圈圈。她这辈子都没怎么午休过。

而且她伺候了这个儿媳坐月子还要照顾那个儿媳,儿子们养大了还要带孙子们,自己熬成了婆还要去照顾久病的婆婆——要命的是她还不局限于做,总是要不留余地去做好。我很清楚地记得,爷爷的妈在80多岁的时候突然得了脑瘫,一个非常漂亮的老太太生活上变得不能自理,而且一瘫就是好几年。姑婆来了都会戴上口罩和手套,因为长期卧床的人身上会有异味。可一辈子“爱干净”的奶奶,却没有“盾牌”,就是俯下大高个,耐心给老人喂饭、擦洗身子、换洗衣物,她的服侍让世婆褥疮都好了。

说也奇怪,她那么讲究卫生的人,却谁都不嫌弃,什么样的衣物她都洗过——孩童的尿布,儿媳产后的内衣,老人失禁的睡衣,甚至包括乞丐的衣服。是的,她干过最离谱的事是收留乞丐——把一间独立的小房子专门收拾出来给人当宿舍,还帮忙给乞丐洗衣服做饭,她说“乞丐也是别人家的孩子,是不得已出来要饭”……她一定是高能量的人,才可以去照顾那么多人。但能量终究会被琐碎消耗殆尽。

她圆溜溜的眼睛变得没有神采了,细长的手指关节全都在日复一日的清洗和劳作中变形了。她原来笔直的身材也因为长期弯腰干家务而在侧倾的路上一去不返。每次疼痛跑去医院求助,医生说早就让你休息你就是停不下来啊!是的,根本停不下来。其实即便是医生开了药她也不会遵医嘱。去看医生更像是获得一次心理按摩,按摩完了也就完了。她好像没有“自我”“自爱”的意识。

历来,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她碰都不碰,她就是不馋任何食物,必须都留给孩子们。她的日子一直没富裕过,但是在孩子们的吃、用这块永远使最大的力。哪怕有个孩子半夜3点回来,零下的温度她都能立马起床给准备吃的。要是孩子说第二天要走,她就能去超市买许多吃的喝的,还能在家搜刮各种“特产”——年糕、剁椒、咸菜、花生等等,甚至熬夜做个速成版酒糟鱼,可谓绞尽脑汁——不想带,她会硬塞。我就在火车站出过几次“洋相”——一次是初中阶段,拿的手提袋破了,各种东西掉出来,路人看着我,我是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的。另一次是大学期间,同学帮我提箱子上楼梯,结果拉手断了,我哭笑不得,因为那装的全都是奶奶的“盛情难却”。她还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把钱塞进包里的某个角落。每当她准备这些的时候,爷爷都觉无奈:“总是能把你忙死了”。邻居们也常常边看边感慨:“这奶奶当得比妈都要操心。”的确,她给人的爱总是不遗余力。

所以“她出不出活儿”这事有争议,而“她是个好奶奶、好人”几乎是周围人公认的。她也许享受这样的好名声,也许她就是天生的付出型人格,于是一生都在付出。而我爷爷一定恨不得自己是大人物,这样奶奶就能名正言顺做更大范围的慈善。因为即便家里生活那么拮据紧巴,她去卖自己种的菜,也会半卖半送。爷爷靠做着当裁缝获取微薄的收入维生,她都常常做主不收费。

“不要工钱,材料费也是要的,在别处只会更贵。”

“不用不用,这么点小事,难得给你帮一次忙。”

别人硬给,她会跑着给送回去,上演一场你推我让的戏码,我们家人看见只能笑着摇头,典型的“穷大方”。好像在她的观念里,付出要比获得高贵。她不理解“致富是光荣的。”她终其一生,获得了什么呢?内心的满足吧!

她的良心也实在容不得一点沙子。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669 投诉

支持原创作品,期待你的赞赏

我的赞赏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给作者赞赏

记得在赞赏留言中写下名字哦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发自圈子
本作品入选糖水兴趣圈
人已加入
散文随笔
文字下午茶,在文字里感受你的温度。
加入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东南,西北
创作 95 粉丝 468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4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