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前我曾痴迷于她,那时的她盛妆出席,全然呈蔓延之势,从墙的这头一直开到墙的那一头,似乎没有停歇的意思。在茂密的叶丛中,深红的、浅红的花儿娇艳欲滴、少女粉面,点缀着那满墙的绿叶格外动人。与那花墙仅一尺之隔的,是刚刚褪尽绿色的参天植株,开出的红色花朵,像极了戏曲里青衣发簪的样子,在青灰的天幕下透出几分孤高。蔷薇许是开得忘情,不知不觉间攀上对面植株的枝桠,你会惊奇于它们相互悦纳不分彼此的相安无事。这倒让我想起了“庄生梦蝶”的禅味意趣。
是的,那时的蔷薇迎着迟迟春日,如一片燃烧的朝霞,点亮了那一条清寂的街道。淡淡的花香,亲切的花见,令路过的人驻足流连,以至于像我这样的痴者可以呆望多时。但就在今日,仅半月光景,那层层叠叠、自由舒展的花儿便没了踪影,徒留一路花香在记忆里弥漫,空剩那葱郁的枝叶,在岁月流转间,诉说着生命的起承转合。是的,仅两周,蔷薇花便经历了初绽、盛放到凋谢的全过程。我似乎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前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事实,于蔷薇花而言,生命的蜕变颇有些一气呵成的干云豪情。
还是有些遗憾没能赶上一场花殇,想那花瓣随风飘零的轻盈之态,那满地落红的凌乱之美,该是怎样一番哀而不伤的风雅。日本的樱花诗人西行爱樱花,曾深情地说:我愿春之际,死于花之下。落樱之美,令人祈望向死,在日本人眼里,樱之迟暮,与死相遇,得生命之本质,我因此迷上了这源于向美的生死观。而这些蔷薇花,也曾让我有过“沉醉不知归路”的花见,她开之灿然,凋之迅疾,忽然而已。如果说樱花之凋零令日本人向往死之优雅,那么蔷薇花之零落必是象征生之希冀,因为中国文化里自古就有“落红”精神的诗性召唤。
此时,看着眼前满目的葱绿随风欢歌,想起曾经的蔷薇花见,我觉着她比起花质淡泊、素朴而齐开齐落的樱花来,确乎更有“知生”之意趣。何况,于我而言,终是忘不了那年的四月,蔷薇盛放之时,一场属于我的劫难正在悄然谢幕,于是,蔷薇之于我便有了重生的意义。

我并非独爱蔷薇,百花之中,尤爱梅、莲、兰、菊,只是冥冥中让我与蔷薇有了某种关联。其实,岂止是蔷微,岂止是某一种花,世间千般万种,哪一种不是循了这个理的?——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即是死,死即是生。 2025.05.01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