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在群里和同事们聊天,话题围绕“吃”展开,在家躲避新型冠状病毒的日子里,大家充分发挥了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也充分的诠释了民以食为天的精神,并且不仅要“食”,还要“精”食和“美”食。
翻翻这两天的朋友圈,被美食刷了屏,手工凉皮大行其道,还有炸酸奶、炸糖糕的,对美食的热爱为这个无聊的假期增加了乐趣。
然后发现,自己对美食缺少基本的热爱和研究,民以食为天,而我以饱为宗。对于吃,我向来没有研究也不讲究,我对吃还停留在身体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是饥饿带来的原始渴望。虽然很闲,但是我也没有尝试做美食的冲动。我爱美食,如果不需要花时间和精力。不知道以后担任“家庭厨师”的时候会不会改变,但目前对麻烦的恐惧多余对尝试的热情。现在的我可能不会因为美食而爱上一座城市,也不会有为了吃某种特色美食而排队几个小时的勇气,更没有在厨房呆几个小时的热情。我不挑食,是对好的坏的都不挑,在我面前,众食物平等,食量平等,当然要除了我对个别食物天生的排斥。我很佩服那种能几顿不吃,又能在某些食物面前秒变大胃王的人。他们完全能因为不同的食物决定不同的胃容量。
以前总认为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俨然,我的追求还处在生物体的最底端,高端的生物已经摒除了吃饭仅仅是为了活着的陈腐观念,追求更高的境界,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更要吃精,再要吃美。对食物的研究臻入化境,中国人的创新精神在食物上都体现的淋漓尽致,色、香、味俱全早就过时,摆盘都成了一门艺术,吃饭不仅是为了活着,活着还要吃的更好。真心羡慕他们这种热情,对食物都充满了热爱。我这种人,可能对生活缺少最起码的尊重和激情,亟需提高生活质量,端正生活态度。

无论我对做美食有没有强烈的热爱,但从吃上,确实看到社会的进步,生活的变化,人们对生活的态度越来越精致,不再把吃当作生理的需求,而是一种新鲜的体验和乐趣的享受。“仓廪实而知味美,衣食足而求创新,居家闲而作大厨”,看来晒美食的都是衣食无忧,还有余粮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