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国
关注 已关注 已关注

天平红叶·枫染山醉(2019-11-03)

2019年11月3日12:50赶到苏州天平山景区,匆匆在小小得月楼用餐。

天平山,位于苏州城西约14公里,海拔221米,山势高峻,因山顶正平故名,天平山以怪石、清泉、红枫“三绝”著称,山上奇石嶙峋,危耸峭峻,似封建时代大臣朝见皇帝用的附笏一样,人称“万笏朝天”山腰有钵盂泉,又名白云泉,泉水醇厚甘冽,相传茶圣陆羽品评为“吴中第一水”。山东南麓之古枫林,为明代万历年间宋代名臣范仲淹十七世孙范允临从福建带回,植于这祖茔之地。现存158棵,深秋时节,满山红叶若红霞缭绕,层层片片,蔚为壮大观,有“天平红枫甲天下”之誉,迄今已举办了二十六届红枫节,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

“天平红枫甲天下”,天平山是与北京香山、南京栖霞山、湖南长沙岳麓山齐名的四大赏枫胜地。天平山的红枫,学名枫香,叶呈三角状,植株较其它几处高大。这片枫林的幼苗,是范仲淹的第十七世孙范允临,从福建带回的(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他把380余株枫香幼苗植于山前,现已历经近四百余年的风雨。你看那一株株枫香粗壮挺拔,主干高达10层楼房,要两三人才能合抱。这一棵棵饱经沧桑的枫香树,无不呈斑驳老态状。有的根部盘突,树干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树瘤";有的枝干四展,构成幅幅图画。这些看似老态龙钟的古枫香树,却都是生机勃勃的。初春,生发出许多新枝,夏时,枝叶繁茂如盖。近些年来,天平山风景管理处又栽种了2000多棵"接班枫",与古枫林形成一片,时至深秋,交相辉映,景致更为壮观。这些枫香树,由于树龄不同,地势不同,长势有强有弱,又受山体阻挡,所接受的寒气不一样,其叶的色彩变化有先有后,有深有浅,甚至出现绿丛中一株红。更有趣的是:在一棵树的大小枝叶上呈现出嫩黄、橙红、赭红、血牙红、深红等自然景观,似如鲜花争艳,为树冠之花,人称“五彩枫”。枫红时节,天平山麓红霞缭绕、丹枫烂漫。慕名前来天平观枫赏景的游人如结如云。因而有诗形容"丹枫烂漫景装成,要与春花斗眼明。虎阜横塘景萧瑟,游人多半在天平"。秋到江南何处去,天平观枫最佳游。秋季来天平山观赏红枫更令人陶醉。

苏州市园林部门规定:60~69岁的老人减半,15元/人,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谢谢啦!

故地重游,倍感亲切

电视新闻上说枫叶染红了天平山,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待到了此地,感觉不到层林尽染的迷人秋景,枫叶未尽红,银杏尚带绿,真正的观景佳期要到11月底。

听莺阁

十景塘

《范坟》是范仲淹十七世孙范允临所建。安葬范仲淹曾、祖、父三代。由于范仲淹功勋卓著,朝廷赠太师衔给其曾祖、祖、父,号称“三太师”;并分别追封为徐国公、唐国公、周国公,世称太师坟。故天平山俗称“范坟山”,又名“赐山”。对范坟的古迹,人们并不熟悉,以致疑误。一般 误认是范仲淹古坟,实际并非如此。 范仲淹来到故乡苏州,因有先祖与父亲的遗踪和坟庐,有聚族而居的祖宅和族人。范仲淹在苏州任知州任职半年多,为家乡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至今仍为家乡老百姓所铭记。短短半年内,他去扫祭过先祖墓园,在天平山白云泉畔品茗以后写了古诗《白云泉》:“子晋(相传为周灵王太子,喜吹笙作凤鸣)罢云笙,伯牙(传说春秋时人、善琴)收玉琴。徘徊不拟去,复发沧浪吟。乃云尧汤岁(指古代盛世),盈盈常若今。万里江海源,千秋松桂阴。兹焉如有价,北斗量黄金”。诗中充满着诗人用世之心。范仲淹在苏州的时间并不长,从1034年的8月到1035年的3月,总共做了半年的苏州知州。因为按照宋朝的律令,范仲淹是不能回家乡做官的,应该回避。但这一年苏州的水灾很严重,而范仲淹治水有功,予以嘉奖。治理好水灾,又匆匆将他调走。离开苏州后,范仲淹升官进京,当了开封府知州。范仲淹没有等到退休,在赴潁州任的时候,64岁那年(1052年五月二十目)死在了徐州。

咒钵庵,范氏族人学佛敬佛之场所。

胸次月临天宇静 毫端风鼓海涛飞

即色即香美人身而说德 大慈大顾恒河沙以为期

《寤言堂》取王羲之《兰亭序》:“寤言一室内,放浪形骸之外”句意而名。 此处为休养之所。

堂前原有联云:“门前绿水飞奔下,屋里青山跳出来。”描写此处景色,甚为恰当。 门前抱柱有联:“无风山自由,有主燕还来。”

《鱼乐国》《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与濠梁之上。庄子曰:‘多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此处有深池,旧多鱼,故名。

《听莺阁》苏州左手书写的书法家 费新我 题写 取韦应物诗:“东方欲曙花暝暝,啼莺相唤亦可听。”句意为名

“鱼戏应同乐,莺闲亦自来。” 取自宋代 余靖 “湖光湛寒碧,帘影拂莓苔。鱼戏应同乐,鸥闲亦自来。雨馀轻霭合,竹外杂花开。久欲留诗去,惭无绮靡才。”

翻经台,晒经书之处

墙上嵌有清乾隆七年《范氏迁吴始祖唐柱国丽水府君墓门碑》。 牌坊上所署“迁吴迁祖”之祖即指范隋。而牌坊所署“唐朝柱国丽水府君神道”的意思是:“唐朝柱国丽水府君”是指范隋在唐末懿宗大中二年861曾任处州(今浙江丽水)县丞。柱国,肩负国家重任的大臣;府君,旧时子孙对其先世的敬称。神道,指墓前的开道。坊北八字墙上嵌有清乾隆七年《范氏迁吴始祖唐柱国丽水府君墓门碑》,记述雍正七年(1729年)修墓建坊经过。

丕承前烈,意为继承前人的功业

《岁寒堂》:面阔三间,左右出两厢相对。“岁寒堂”得名于范仲淹的《君子树》诗,咏松的,诗中有“万木怨摇落,犹如春山碧。乃知天地威,亦向岁寒惜”句

“高花风堕赤玉盏,老蔓烟湿苍龙鳞。”曾国藩题

《范参议公祠》:原系范仲淹第17世孙范允临(1558~1641)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由他的儿子、范仲淹第18世孙范必英修建。范允临曾在福建担任过参议,后来辞官归苏州,在天平山白云古刹的旧址上修建祖祠。天平山的红枫,就是范允临从福建带回的枫香幼苗所种。

天平山登山之路,由此开始。

御碑楠亭

御碑亭四周的石刻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树树枫叶红,山山有余晖

第二十六届天平山红枫节

火福·天湖阁老板阳澄湖养蟹第一人,此路头尾两家都是他家的,通吃!

告知今晚包厢已满,只有三楼平台尚有部分余位,那儿白天供不应求,晚上因临湖风大,不知几位能否接受。

平台上一边搭建帐蓬,开阔视野,白天把酒持螯赏景,但晚上湖风猎猎,不禁佝头缩颈,到了帐篷内,便觉风小了许多。

今晚的主角!

当我们用餐结束之时,又来了四对夫妻十五人,一口沪语,也是天平山来客。

平台中央的捕蟹小景

包房内,平台上冰火两重天

皓月当空,湖柳依依, 波光粼粼,尽兴而归。

路的前方便是阳澄湖畔重元寺内的武则天像(苏州华谊兄弟电影《通天帝国》中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716 投诉
天平红叶 枫染山醉
本专集共有 2 篇

喜欢我的作品,就赞赏支持哦

我的赞赏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给作者赞赏

记得在赞赏留言中写下名字哦


已有87位小伙伴点赞了哟!
7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自圈子
本作品入选糖水兴趣圈
人已加入
道听“图”说
图说您的故乡和他乡的故事,道长这厢有请。
加入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朱振国
创作 530 粉丝 998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

收藏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