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传世之作苏州博物馆 作者 黄秀钟
昨天,受邀去苏州博物馆,参观现代主义最后一位建筑大师贝聿铭送给家乡的礼物,贝聿铭设计苏州博物馆是一个难度极大的挑战,不仅要蕴含苏州悠久的历史文化,还要考虑新建筑对紧邻的拙政园,狮子林等大量苏州古典园林的影响,贝聿铭不愧是伟大的设计师,苏州博物馆为中国留下了又一个可传世的经典园林。


在苏州博物馆大门外,很难想象这是一座多么惊艳的建筑,这种“不惊艳”正是苏州博物馆追求的目标之一,苏州园林注重园内感受而非园外,造园者讲究将自然风光尽可能压缩到有限的空间里供使用者欣赏,对外立面基本只有围合要求,通常就是立一堵围墙,这种外围平淡无奇,内部别有洞天的建造格局,让我们一走进苏州博物馆就十分惊艳。



苏州园林几乎没有超过三层楼高的建筑,这并非古代中国的建造技术达不到或经费不足,而是由于屋子一旦过高,屋外屋内视野所得的意境都会遭到破坏,不高不大不突出也成为了苏州博物馆设计的一个重要理念,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既与周边的建筑层高和规制基本相似,自身也能产生建筑上的错落有致。



苏州博物馆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空间处理独特,建筑材料考究,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线引入到室内,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由几何形态构成的坡顶,玻璃天窗设计独特,屋顶的立体几何形天窗和斜坡屋面形成一个折角,呈现出三维造型效果,不仅解决了传统建筑在采光方面的难题,更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建筑的屋面造型样式。



苏州博物馆,白色墙体和周边石材的运用,园中的水上曲廊,使建筑的整体风格达到和苏州园林的统一,为了使材料和形式协调,采用深灰色花岗石取代传统的灰瓦,这种被称为“中国黑”的花岗石黑中带灰,淋了雨是黑的,太阳一照颜色变浅成深灰色,石片加工成菱形,依次平整地铺设于屋面之上,立体感很强。



苏州博物馆中心部分是入口处、大厅和博物馆花园,东西部为展区,展馆还与忠王府连接,拥有八个角的大厅,是贝聿铭通过对传统的苏州建筑和中国建筑要素的几何形状转变,重新诠释设计出来的,它是所有参观者的导向并为去博物馆所有展区提供通道。



1999年,苏州市邀请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位于历史保护街区范围,紧靠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与周边环境十分协调,2006年10月6日,苏州博物馆新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师贝聿铭祖籍江苏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1927年,贝聿铭曾在上海就读青年会中学,高中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30年代赴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学,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为“贝聿铭年”,他曾获得美国建筑学会金奖、法国建筑学金奖、日本帝赏奖等,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为主,代表作品有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2019年5月16日,贝聿铭在纽约曼哈顿逝世,享年102岁。



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被称为封山之作,他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建筑智慧结合东方的传统美学,把对家乡的情感全部融汇在这座建筑里,创造出了独具魅力的视觉之美,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园林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实属不易。



贝聿铭在发展现代主义建筑的几何构成上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苏州博物馆丰富的几何构成,为流于僵化的现代主义建筑开拓了新的道路,贝聿铭以他丰富多彩的建筑作品,向人们表明,现代建筑决不是单调的机械主义,而是同样可以呈现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





苏州博物馆,内庭外院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内庭是贝聿铭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他在手法上更注重自然光的投入,使内庭成为光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这也是贝聿铭先生的名言让光线来作设计的最好表现。



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建筑物始终秉持着现代建筑的传统,贝聿铭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招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他从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从不自己执笔阐释解析作品观念,他认为建筑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



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曾在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10岁随父来到上海,18岁到美国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设计,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喜好的材料只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他是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美国许多大城市都有贝聿铭的作品,他设计的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被誉为美国建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还有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纽约议会中心,也使很多人为之倾倒,贝聿铭设计的华盛顿国家艺术馆被美国前总统卡特称赞,说是首都华盛顿和谐周全的一部分,是公众生活与艺术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艺术象征,贝聿铭的作品不仅遍布美国,而且分布于全世界。





在苏州博物馆,我想如果在中国所有博物馆里评第一,那苏州博物馆一定排不上,但是如果要评哪家的博物馆设计的最有创意,做的最文艺范儿,苏州博物馆一定会甩开其他博物馆一大截,贝聿铭先生送给家乡的这一礼物,让苏州博物馆成为当今热门的打卡地。





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设计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殿,他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苏州博物馆,就是他晚年留在家乡土地上的传世经典之作。


作者简介: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南京晨光报主编、晨光电视台台长、南京新闻台全市早新闻主编。《新华日报》、《扬子晚报》、《金陵晚报》、《金陵瞭望》等省市媒体专栏作家。著作《妙相神功》一书在香港出版,《黄秀钟文集》一书收录了30多万字的200篇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新闻获奖作品。退休后被返聘到北京,采访撰写编辑中国航天发展史书,现定居上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