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始建于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于17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整座宫殿具有藏式风格,高200余米,外观13层,实际只有9层。由于它起建于山腰,建筑与山峦融为一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伟的宫殿,衍伸着藏文化的灿烂,是属于世界的文化遗产,是举世公认的“天上的宫阙”。
布达拉宫是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是数以千计的藏传佛教寺庙与宫殿相结合的建筑类型中最杰出的代表,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例证。




布达拉宫依山建造,由白宫、红宫两大部分和与之相配合的各种建筑所组成。众多的建筑虽属历代不同时期建造,但它各宫殿的修建都十分巧妙地利用了山形地势,使整座宫寺建筑显得非常雄伟壮观,而布局又十分协调完整,在建筑艺术的美学成就上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创造了一项世界土木建筑工程史上令人惊叹的建筑佳作。


布达拉宫是“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其金属冶炼、壁画、彩画、木雕 等各方面成就均闻名于世,它的各部分装饰设计、装饰风格、装饰(雕刻、壁画、彩画等)艺术都体现了以藏族为主,汉、蒙、满各族能工巧匠高超的技艺和艺术水准。布达拉宫不但在整体建筑艺术上有着创造性的突破,而且在建筑装饰艺术上也达到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布达拉宫重重叠叠,迂回曲折,同山体融合在一起,高高耸立,壮观巍峨。宫墙红白相间,宫顶金碧辉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是拉萨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西藏人民巨大创造力的象征,是西藏建筑艺术的珍贵财富,是独一无二的雪城高原上的人类文化遗产。




宫宇叠砌、迂回曲折、同山体有机地融合,这是布达拉宫给人最为直接的感受,也是它最突出的特点。




1961年,布达拉宫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摄影 契丹 文字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