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旅途,让我第一次经历了纳米比亚、博兹瓦纳和津巴布韦三个非洲南部国家。
这三个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情况有些类似。对于持有欧盟护照的旅客来说,要进入这三个国家无需事先在欧洲办签证,可以直接在入境时办签证。不过,从历史和自然条件上来看,津巴布韦历来土壤肥沃,矿产资源丰富,其国民经济的底子应该远远超过纳米比亚和博兹瓦纳。
可是,到了津巴布韦以后,我才发现这个国家有些与众不同。
在纳米比亚和博兹瓦纳的边境办签证,只需要填写表格,排队,交上表格,然后那位办事的官员将你的数据输入电脑,几分钟以后就敲章、签字,获得签证,然后入境走人。一切很简单方便,没有遇到什么特殊情况。
在津巴布韦边境的经历却完全不同。在那里填完表以后,我们可以在两个窗口前排队。开始时我们都没弄明白,这两个窗口到底有什么区别,就随意挑了一个人少的窗口排队。
过一会儿来了一位官员,问我们:”你们手里有美元,还是欧元?“。听了他的问话,我们都愣了一下,有些不知所措。
经过他的解释以后我们才明白,原来左边的窗口是”美元窗口“,那里需交30美元入境费;右边的窗口是”欧元窗口“,那里需交25欧元入境费。很明显,这属于津巴布韦政府的”外汇创收项目“!
很有意思地是,这个简陋的边境站有五位官员执勤,其中两位官员专管”美元窗口“,另两位官员专管”欧元窗口“,坐在他们中间一位官员专管那里唯一的一台电脑。
等了一段时间以后,轮到我站在”欧元窗口“前,那位官员很客气,也很认真,手持一本记事簿,拿了我的表格、欧元和护照以后,他将一张”复印纸“夹在记事簿中的蓝色和红色的纸页中间。也许一些年轻的读者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那张蓝页是”原件“,当那位官员用圆珠笔在蓝页上填写和签字时,通过”复印纸“将颜色印到了下面的红页上,也算同时书写了一份”复印件“。然后,他将”原件“撕了下来,连同我的表格、欧元和护照一起交给了左边的那位官员作复审。
左边的那位”专管复审“的官员仔细检查和核对了所有文件和现款,然后签字、盖章,并小心翼翼地将我上缴的25欧元放进了现钞储存箱,又将现金数额如实地填入了一本入账本。随后,他又认真地用圆珠笔为我填写了”签证“,并将其小心翼翼地贴在我的护照里。
最后,他又将所有文件交给了坐在中间的那位”专管电脑“的官员。那位官员将我的数据认真地输入电脑,然后客气地将带有签证的护照以及收款发票交还给我。就此,一切手续齐全,我可以入境啦!
这次过境,因为主要内容都须手写,而且需要两次复审,我们前后一共花了一个小时。
现在细细想来,这种三个官员相互监督的制度似乎可以很大程度地杜绝任何舞弊的行为。不过那本夹有蓝页、红页以及复印纸的记事簿以及这几位官员的举止,让我联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跟着奶奶去银行存款时的情景,不过那时还没有电脑。
在纳米比亚、博兹瓦纳和津巴布韦三个国家,外来的游客都可以用信用卡付款,但是原则上只能用他们本国的现钞,不能用外币现钞直接付款。因此在纳米比亚入境时,我们用欧元兑换了一些纳米比亚元现钞。
可是,在货币方面,津巴布韦更与众不同。这次我们来到了津巴布韦以后,亲眼目睹了很多日常琐事和平民生活以后才真正开始理解了这里发生的货币危机以及由此引来的国民经济危机,更深刻地体会了这些危机对平民生活的影响。
津巴布韦是一个位于非洲南部的内陆国家,面积39万平方公里,最大城市和首都为哈拉雷。它南接南非,西部和西南与博兹瓦纳接壤,西北与赞比亚接壤,东部和东北与莫桑比克相邻,尽管津巴布韦与纳米比亚无领土接壤,但是在赞比西河河岸两国仅相隔200余米相望。

19世纪末,津巴布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由于这里土地肥沃,矿产丰富,津巴布韦曾经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更是非洲大陆主要的粮食输出国,素有着”非洲的面包篮“之美誉,他们在20世纪初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2100美元。

1980年4月18日独立建国后,津巴布韦政府为了安置大部分无地的农民,逐渐采用了土改政策,大规模地没收了大多数白人的农田和财产,将其土地平均分配给那些无产阶层的农民。

津巴布韦政府的这种”没收私人财产“的措施实施以后,引起了西方国家强烈抵制,并遭到了其经济制裁,使这个年轻国家的经济首次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以后,政府政策的一再失误,以及很多农民由于无知而荒废了原本肥沃的土地,给国家经济发展雪上添霜,使其生产力大幅下滑,更使津巴布韦货币汇率大跌,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失业率急升。直至2003年,他们的GDP一落千丈,降到359美元,以后又经历了多次更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直到近几年才有所缓和。

这次我们来到了津巴布韦以后,在路上经常遇到很多小贩,他们争先恐后地向我们出售崭新、却无用的”津巴布韦纸币“作为纪念品,这些纸币的面值都超过一亿,上面的“0”多得数不清!


其实,津巴布韦的货币本身似乎是人类货币史上的一种奇异。

1980年独立的时候,津巴布韦元(津元)很值钱,它与美元汇率为1比1.47。实行土改政策以后,由于经济崩溃,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开始无限制地印钞,造成了恶性的通货膨胀,津元的价值也像瀑布一样大幅贬值。至2005年,其兑换率已跌至100万津元兑换1美元,其国民经济之混乱,其通货膨胀率的畸形上涨都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理解能力。

由于这种超级的通货膨胀,津巴布韦市面上面值1亿与100亿津元的纸币层出不穷。于是乎,津巴布韦成了一个非常奇葩的国度,这里的每一家每一户都藏有亿万纸币,家里的纸币多到可以用车来拉,全国最不缺的就是“亿万富豪”。可是,平民每次去买菜都要背上一书包的钱;几千亿只能买一个面饼!这一切,最终导致了津巴布韦的国民经济几乎走向全面奔溃!


2009年,为了稳定接近奔溃的国家经济,津巴布韦政府签署法令,放弃使用本国货币津元,转为流通美元等外币。但是,由于经济低迷和贸易收支恶化,国家缺少外汇收入,全国市面上外币长期短缺,国家根本无法向平民支付外币。


2016年11月,津巴布韦中央银行宣布发行一种与美元等值的债券货币(RTGS-Dollar),以保持市场流动性。可是,这种措施依然无法改变市场混乱的状况。2018年以来,美元和债券货币的官方汇率与黑市汇率开始出现较大差距,导致物价大幅上涨。2019年2月起,津巴布韦央行开始通过市场手段调节美元与债券货币间的汇率,不再将两者官方汇率锁定在1比1。
刚到津巴布韦时,我们去一家饭店喝咖啡。喝完以后,一位女服务员向我递上了一张账单,上面写着:合计90 RTGS-Dollar。我看了以后有点不明白:这RTGS-Dollar到底是什么货币?
看到我不知所措的样子,那位女服务员好像早已见惯司空:“RTGS-Dollar就是津巴布韦央行最新发布的债券货币,它现在跟美元的汇率为9比1,90 RTGS-Dollar就是10美元。”

她这么解释以后,我更不明白了:“什么是债券货币?我从来没有见过……”
那位女服务员马上说:“别说你了,我也从来没有见过债券货币!”
我马上问她:”啊,你也没见过?!那你平时发工资时拿到的是什么钱啊?“
她无奈地苦笑:“RTGS-Dollar其实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货币,而只是津巴布韦政府新发行的一种虚拟的货币换算单位,是一种国家欠平民的债券。我们每个月发工资,其实就是在银行账号里增添债券的数字,比如1000 RTGS-Dollar,凭着账号里的这个数字,我们可以去津巴布韦国内任何地方换取商品。但是我们既拿不到相应的纸币,更不能用它换外币!”
她越解释,越让我摸不着头脑,简直不相信在现代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奇异的事情!

这时,我们的导游伊万也解释说:“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津巴布韦的货币发生过很多次恶性贬值,以致于纸币上已经没有足够地方写那么多”0”;更何况那些纸币的实际价值已经远远低于用于印刷纸币的纸的价格,正所谓:钱不如纸贵!最终,津巴布韦政府已经没有钱来买这么多纸和墨来印刷这些纸币!因此,他们决定发行这种虚拟货币,也不用再花钱财和人力去印刷一些无用的废纸!“
这种解释真让人感到哭笑不得!
于是,我对女服务员说:”好吧!那我就用信用卡来支付10美元吧!“
听我这么一说,女服务员好像有些失望,却又尽力不露声色:”对不起,我们这里只有前台有阅读信用卡的机器,那就麻烦你跟我走一趟。“

那时,我还没有意识到她的失望,就跟着她往前台走去。走在路上,女服务员看到周边没有旁人,便不好意思地请求我:”实在抱歉,你能不能考虑支付现金……”
我好像有些迟钝,还没有完全理解她的意思:“支付现金?你们这里不是可以用信用卡吗?!”
停顿了一会儿,她似乎豁出去了,红着脸直接向我解释:“如果你支付美元现金,我可以代你用债券货币支付……”
看着她说话的神态和语气,我马上明白了,原来她想偷偷地从我手里换外币……
不知怎么的,我突然想起了自己小时候,那时从国外来中国的华侨和外国游客都可以直接用外币换一种虚拟的货币”外汇券“,这些外汇券的字面上虽然也跟人民币有同样价值,但是它们却能买到普通人民币所买不到的东西。当时我们不都十分希望能够这么偷偷地用人民币换外汇券吗?!
想到这里,我的心头突然感到一丝心酸,马上毫不犹豫地向她支付了现金。

到了万基国家公园以后,我多次借休息的机会与导游姆卡西闲聊,希望能从他那了得到第一手信息。
姆卡西大约五十岁左右,平时话不多,但是还是挺愿意向我们介绍津巴布韦的情况:“可悲的是,谈到津巴布韦,全世界都会联想到畸形的通货膨胀以及天文数字的纸币。要解释这种现象,我们无法避开原总统罗伯特·穆加贝。对津巴布韦的黑人来说,他是津巴布韦独立的最大功臣,所以民众都十分信任他。应该说,独立以后的第一个十年(1980-1990)津巴布韦的经济发展得还算不错,大多数国民对生活都很满意,对将来也充满希望。可是九十年代以后,穆加贝越来越高高在上,他的政府也作出了很多令人费解的错误决策……”
说到这里,姆卡西看了我们一眼,继续说:“津巴布韦独立以后,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后,为了保障自己的权威,预防政变,穆加贝与军队结成了一种权益联盟。为了不断地保证这些军人的忠心,穆加贝必须接受他们提出的条件:军饷不能用本国的津元,而必须用美元支付!

于是,津巴布韦中央银行很大一部分外币收入都直接变成了军饷发到了军人手里,无法用于经济建筑和提高平民的生活水平。为了弥补这些空缺,政府开始无限制地印钞,由此引发了恶性的通货膨胀。尽管如此,只要穆加贝能够满足军队的要求,他的地位一直很稳定。直到最后几年,中央银行的外币收入已经无法满足军饷的需求,那些军官也就肆无忌惮地发动了政变,推翻了老朽的穆加贝”
看着他有些颓丧的目光。我问他:“近几年津巴布韦的经济情况好像有所好转,你觉得前途如何?”
他回答说:“是的!现在的政府努力发展旅游业和采矿业,努力将国内经济搞活!你们从维多利亚瀑布到万基国家公园的路上一定看到了好几个大煤矿,这些都是津巴布韦与中国企业合资的采矿企业。近些年津巴布韦向周边的国家打量出口煤炭,既满足了这些国家对能源的需求,也大幅度地增加了津巴布韦的外汇收入。很可惜,这种采矿业很可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环保的问题!”
我又问他家里的情况,他说:“我家里有一个大女儿,两个儿子。我本人没有机会上大学,所以希望大女儿能够上大学。我们这里大学不多,都在大城市,所以上大学的开销很大。不管怎么样,我一定会千方百计地凑足钱,供她上大学!”
听了他的话,我又感到一丝心酸:“可怜天下父母心!”

为了感谢他这几天鞍前马后的服务,我们想额外给他一点小费,也算资助她女儿上大学吧!为了他能妥善地拿到钱,我又问他:“听说今年津巴布韦政府发表公告,平民不允许私藏外币,所有人手中的外币都必须上交银行,然后按官价折换成债券货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他苦笑地回答:“是的!政府为了尽力汇拢民间的外币,确实发布了这项公告……”
我急忙问:“如果我们直接给你外币,你必须全数上交银行,那怎么办?”

他又笑着回答:“没关系,津巴布韦的公民早就习惯了这种多变政策,所以上有其政策,下必有对策!”,说完他的脸上又露出了一丝黠慧的笑容,似乎在说:我们这些习惯与野生动物打交道的人怎么会被这点尿憋死呢!
来到非洲之前,我们阅读、也听说了很多有关的报道、文字和新闻,可是百闻不如一见。来到这里以后,特别是近距离地接触了这里的人以后,以前之所闻已经不再是道听途说,而是成为了一种实实在在的亲身感受。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了苏格兰的哲学家大卫·休谟的一句名言:
“美并不是事物的内在品质,它只存在于观看者的心灵中,而且每个心灵都会感受到不同的美”
用这种心灵去看非洲,你就不难发现那里的很多美!
(文中一部分照片是作者本人的作品;另一部分照片来自网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