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子
关注 已关注 已关注

华东师大校友日拍摄记

今年是新中国诞生70周年,也是大学毕业50周年,10月6日,我参加了新中国第一所师范大学~母校华东师范大学“心系祖国 荣耀师大”为主题的校友日活动。🇨🇳

我们是华东师大外语系俄语专业1964级学生,1969年毕业,大部分同学1970年才被分配到全国各地。全年级24人(8名男生、16名女生),分两个小班,各12人。

参加这次活动的有13人,是历年同学聚会活动中最多的一次。其中有两名同学专程从外地赶来,有一名同学是50年来第一次参加聚会。没有出席的同学都是因病因事无法脱身,事先打了招呼,表示遗憾。

禾子与同学们的心情一样,十分重视这次活动,妥善安排好家事。当天八点多一点,就到了华东师大中北校区。在母校的六、七小时,拍摄了许多照片和视频。回家后,还仔细看了其他同学拍的照片,并综合、选择、整理和拼制,做个帖子,留作纪念。

【活动联络人】 傅婉珍(右)、吴秀兰(左),俩人都是中学退休高级英语教师。她俩事先向校友会报名,并通过微信和电话与所有同学联系。活动当天,早早来到母校,领取有关资料和纪念品,抢先占据了会场的好位置。

傅婉珍是年级团支部书记。当年被分配在贵州,经过两次调动,同上海第二医学院毕业的丈夫一起调到上海市郊金山工作。三年前,其夫君不幸患癌,她是抽空一大早从金山赶来的。

1965年入校,1970年毕业的校友顾偁是文革前最后一批大学生,比我们低一届,同样是俄语专业的学生。他有深厚的母校情结。

严顺贤(左),小班班长,毕业后分配至安徽铜陵某中学改行任政治教师,其后被引进到上海某中学任教,直至退休。

沈银兴、曾瑞芬、高世英(自左至右)

沈爱丽(左),半世纪来,几乎不出席多人的同学聚会,与不少同学久违了50年。我与她毕业离校后,仅仅有过一次小聚。 曽瑞芬(右),定居山东,专程而来。她在上海也有一个居处,时而会来沪,因此见面数次。

这个拍摄地点很热门

久违五十年,相见泪汪汪。

惺惺惜惺惺,古稀伴耄耋。

禾子捷足先登,来到大礼堂,在右边几乎空白的巨大签名板上,选一个好位置,签名打卡。

毕业55年近八旬的教育系校友,在小辈的陪护下参加校友日活动。

领取一册《华东师大档案校史》,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单枪匹马踏进会场,只见观众稀少,有关工作人员和演员尚在准备和彩排,我抢机拍个小视频。

大会主持人宣布仪式开动

校领导讲话

校学生艺术团表演

全场起立,满怀深情唱国歌。

各院系历届校友代表

专业的、业余的拍摄师各显神通。

优秀校友代表感恩母校培养

男主持帅气,女主持美丽。他们脱口说的话也是令人激奋的美丽诗句。

青年女歌唱家卓诗瑜放声歌唱《我爱你,中国》,代表着参会者的心声。

校院领导和校友代表一起在台上唱歌,祝福伟大祖国繁荣富强!

台下的观众也在互动

拍摄了什么镜头?如此开心😃!

1969届外语系的校友巧遇了他外孙女的老师~2010届教育系学龄前专业的校友,禾子为他俩拍了照。

这位男校友带着两个孩子参加活动,其中躺在手推车里的还不满一岁。

庆典仪式结束,大礼堂门口拍照者众多。

校友分班活动

河东河西两大食堂开设多个窗口,免费提供校友用餐。

国富民强,今非昔比。菜肴丰盛,荤素搭配合理,有鱼有虾有肉,有菜有汤,还有水果点心。禾子觉得是近五年校友日最好的一顿午餐。

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的河西食堂供几千学生使用,有好多门,一个门一个系,门口有学生志愿者站着,用笔对来吃饭的同学伸出的饭卡打钩。

那时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国家对师范大学学生更是备加照顾,享受月伙食费15元。因此我从高中进入师大后,犹如上了天堂。饭吃饱吃好后,读书也有心思有劲头了,成绩节节攀升,名次级级提高。

五十年变化,天翻地覆。现在的学子,身在福中,更应该珍惜,趁着年轻时候多学些知识和本领,以利今后为国效力。

当年也有留学生,好像都是越南人,有专用的小食堂。现在各国学生都有,也进了大食堂。

四位低一届的同系同专业校友

1968届化学系的瞿毅清同学,是我班徐嘉珍同学的好友,她俩当年都是校文工团话剧队队员。徐家在南京,要照顾年迈体弱的丈夫没法来,拍一张照片给她看看。我对瞿不熟悉,据她说,她当年曾随文工团到黄山茶林场演出过,刘浩德认识她。

河西食堂供学生用餐外,还设有几个小饭店,其中在“秋林阁”,我吃过饭,它相当于校外的酒店,也许是校内饭店不纳税的缘故,菜价廉物美。

请一名2018级校友~路人甲为我们在河西食堂门口拍了集体照。

漫步在校区的林荫大道上

宿舍区附近的大道上街沿有商店,也有卖旧书旧物的地摊。

这是一辆安保人员巡视校区的小车。以前安保人员很少,就是校门口的几个,属校保卫科管理。

男生在住了五、六年的原第七宿舍楼前合影怀旧(现改为女生宿舍)

女生在住了五、六年的第六宿舍门外留影纪念

八女一男席地而坐休息,其中一男不久前生病住院,才出院不久。人老了不必称勇,劳逸结合随时随地不能忘记。😇

共青场旧貌换新颜

新建的高层教学大楼

经典的建成近百年的教学大楼

林荫大道是校园的风景线

华师大地标景观~建造于1967年的毛主席塑像

“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的林彪题词已经抹去,但开国元勋毛主席仍活在我们心中。🇨🇳❤️

在毛主席塑像前,或个人,或组合,拍照留念。

套上母校刚发的红衣,表达“心系祖国,荣耀师大”的心情。

禾子为同学们的各种组合一一照相,有同学也要我穿上红衣加入。见不远处有一位小伙伴,搭话后得知他是2019气象专业研究生,内蒙古人,1996年出生。于是请这位孙子辈的小校友为我们拍照,留下珍贵的合照。

绿茵茵的大草坪当年叫做“9·15广场”,这是为了纪念1966年9月15日毛主席第三次接见全国各地来京的红卫兵和革命师生而命名的,因为华师大有近2000名师生也被接见。

毛主席塑像建成后,诸如欢呼毛主席最新指示之类的全校师生大会大都在这里举行。

50年没参加同学聚会的沈爱丽成了热门人物,同学们都与她合影。

丽娃河桥

丽娃河及其周边风景

当年的外语教学楼

1964级俄语专业一班参加校友日活动的同学

1964级俄语专业二班参加校友日活动的同学

禾子与同班同学邬文珍、邵家玉

禾子与长久保持联系的吴秀兰。上世纪八十年代,借出差之便,去过她工作的江阴南菁中学,四年前,借她任南菁中学上海校友会工作之便,又赴江阴参观了南菁中学新校区。(南菁中学是江苏省重点中学)

在教学楼周边溜达。当年无数个早晨,就在这一带边走边背外语。

在校门口拍照留念

有知识有内涵的女人,花甲古稀,经久不衰。💐

再见,母校!我们明年再来。

摄影:禾子、吴秀兰等

文字:禾子 制作:禾子

完稿于2019年10月7日下午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1442 投诉
校园系列
本专集共有 26 篇

喜欢我的作品,就赞赏支持哦

我的赞赏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给作者赞赏

记得在赞赏留言中写下名字哦


已有121位小伙伴点赞了哟!
17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自圈子
本作品入选糖水兴趣圈
人已加入
道听“图”说
图说您的故乡和他乡的故事,道长这厢有请。
加入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禾子
创作 738 粉丝 3308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

收藏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