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国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9月14日 2019

风啊,水啊,一顶桥·木心美术馆(2019-09-14)

— 原创 —

木心(1927年2月14日—2011年12月21日),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出版多部著作。1927年生于浙江嘉兴市桐乡乌镇东栅。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2年定居纽约。2011年12月21日3时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

孙家是乌镇的大户人家,二三十年代家里就有钢琴,有西洋画册。孙家故居与茅盾故居在同一条街上,少年时木心常去茅盾家里借书看。1946年木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49年任杭州绘画研究社社长,上世纪50年代分别任中学教师与上海工艺美术设计师,著作二十种,“文革”被抄没。前后三度被囚禁,1979年获平反,任上海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1982年移居纽约,重启绘画与写作。同年,陈丹青从中央美院毕业,初到纽约的陈丹青意外与木心先生结识,从此成为他的学生。1984年,《联合文学》用了1/3的篇幅去叙说木心这个文学的鲁滨逊。一个月后,他在哈佛大学举办了人生第一个画展。这时,年近六旬的木心才逐渐成名。

1994年,木心孤身一人从纽约回了趟阔别半个世纪的故乡乌镇。面对乡音与旧景,他倍感亲切。然而,走到东栅财神湾祖宅时,庭院败落、污秽。乌镇之行的感慨,木心记录在散文《乌镇》中 “…… 铲除一个大花园 要费多少人工 感觉上好像只要吹一口气 就什么都没有了 永别了 我不会再来” 他说,我不会再回乌镇了。

这篇文章1998年12月发表于台湾《中国时报》。时任乌镇党委书记的陈向宏注意到这篇文章,始知木心先生及其成就。2000年,37岁的陈向宏,向73岁的木心,发出了回乡定居的邀请。陈向宏说,乌镇是历史文化名镇,要发展,要振兴,要有一种姿态从我开始。乌镇正在复活,修旧如旧的新东栅和新西栅,孙家故居重建。木心为新家取名晚晴小筑,但他似乎并不急着“叶落归根”,从收到邀请到返乡定居,木心犹豫了五年。 2006年9月,木心终于束装,决定回国。半年多前,他的著作第一次在大陆出版,简体中文版的《哥伦比亚的倒影》,但在他的遗稿中,留着这样的句子。 去吧去吧 我的书 你们从今入世 凶多吉少 没有人会像我这样爱你们 我还是为你们祈祷 晚晴小筑的访客逐渐多起来,但木心时常闭门谢客。很多读者为他来到乌镇,却在围墙外转悠,不敢扣门。他很在乎,访客应当得体,并且有趣。

2011年,他去世的那一年,握笔的手都无力了,他还在写。木心美术馆的筹备紧锣密鼓,老人却已经油尽灯枯。他坐着轮椅到现场来看地。他说这个地方好,卧东怀西。一则他家在东栅,艺术作品放在西栅。二则他身在东方故国,但作品中有西方文学与艺术的影子。木心临终前,见到美术馆设计稿时,喃喃道:“风啊,水啊,一顶桥。”2011年12月21日,回到乌镇不过五年,木心过世,他最后的手迹是“功成名就乎?壮志未酬也”!四年后,由贝聿铭弟子冈本博、林兵设计的美术馆在乌镇西栅景区内落成,陈丹青任馆长。

14日上午在西栅景区游览各个展馆后,把通安客栈的退房手续办妥,行李交服务台,由他们送达西栅景区二号停车场,去最后一个地方:木心美术馆。

浅绿色的湖水清澈平静。

远处是从西栅景区2号停车场进入景区的石拱桥。

乌镇大剧院

游船码头

木心美术馆在乌镇西栅景区的入口处元宝湖畔,现浇混凝土结构的两层位于在湖面上,而以水景庭院为特色的第三层则沉在水下,使得建筑看上去好像漂浮了起来。美术馆的水泥墙里外都覆满了线型的压痕。铺有地砖的人行桥将建筑的入口大厅与湖岸连接起来。

木心美术馆的大门敞亮通透,犹如先生的为人处世,表里如一。(此照片是网上借用)

进入大厅迎面是一堵木纹墙,自上而下挂一条幅,木心手迹:风啊水啊一顶桥。据说这是木心去世前,在病榻上看着木心美术馆设计图而喃喃自语的一句话,其意只有他知道。

大厅东侧木纹墙上是一幅硕大的宣传海报:文学的舅舅,巴尔扎克。

木心美术馆在2019年7月14日至10月31日期间推出年度特展“文学的舅舅:巴尔扎克”。当木心说“巴尔扎克是我舅舅”,他说出了中国读者与欧洲文学的温馨时差:十九世纪法国小说的无数角色,高老头和欧也妮·葛朗台等,在中国的二十世纪,他们伴随从木心到我这代读者,渐渐长大,犹如近亲。

美术馆的一楼与二楼,共分五间专馆,长期陈列木心作品:序馆以实物综合介绍木心生平;一号、二号、三号、四号馆陈列木心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包括其“狱中手稿”。第五馆为文学专馆,陈列木心各时期大量手稿,并辟有小型影视馆。

艺术的伟大,是一种无言的伟大,抵挡住百般亵渎诅咒,保护着随之而伟大的艺术家。博物馆,音乐厅,画廊,教堂,安静如死,保存着生命。 ——木心

木心先生的眼镜和钢笔,斯人已去,再也不会带上眼镜洞察世事,用笔记录世事的变迁。

作品手稿

木心先生家的客厅,陈丹青等一批学子曾在这里聆听先生的教诲,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如今用美术馆的形式来表达亦师亦友的先生的敬慕之意。

早晨走进教室,画儿们齐声高叫,先生画得真好。

木心先生用过的绘画颜料和画笔。

先生的作品抽像空灵,非吾等俗人所能聆悟,也用不着假装风雅,看不懂。先生的遭遇令人唏嘘,先生的执着值得敬佩。

木心的作品不仅是神秘和空灵的,也有人物画和书法作品。

从楼梯上二楼,格栅设计的落地玻璃窗外是一大片白色的鹅卵石铺就的一楼屋顶,不知是何原因照片上却是五彩的颜色?

东侧墙上是一幅建筑模型

木心先生的作品有一种神秘而空灵的感觉,他的作品是非人间的。

这个展厅展示的是本心当年在监狱里的手稿,不允许近距离拍摄,昏暗的环境,再现了当年木心所处的艰辛恶劣的环境,前来参观的人们都会自觉的放慢脚步,生怕自己打扰了在獄中潜心创作的木心先生。

这是放大的手稿复制品

木心美术馆的邻居乌镇大剧院

木心的世界里还有诗和书

这里展出木心最喜爱的四位作家的手稿,包括拜伦、查尔斯·兰姆、奥斯卡·王尔德以及弗吉尼亚·伍尔夫。木心先生是这四位文豪的忠实读者,对他们及其文学作品的评论不吝笔墨。木心先生曾说,“人类文化至今,最强音是拜伦:反对权威,崇尚自由,绝对个人自由。”

木心先生曾从这些大师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如今他与他们在一起。

木心美术馆中的图书馆,台阶式的座椅,尽头是一架钢琴和落地的玻璃窗,窗外是缩水版的中国山水。会弹钢琴的木心,在监狱中,手指被生生掰断3根。 在文学上他是音乐家,在绘画上他是魔术家。

从木心阅览室出来,从这设计独特的楼梯下去。

初识木心先生,聪明才智难得,坎坷人生唏嘘,挥手道别先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乌镇的水滋润了木心先生的文字,乌镇的水润色了木心先生的画。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692 投诉
乌镇来过 未曾离开
本专集共有 5 篇

支持原创作品,期待你的赞赏

我的赞赏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给作者赞赏

记得在赞赏留言中写下名字哦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
发自圈子
本作品入选糖水兴趣圈
人已加入
观展 · 艺术现场
可以触及的体验,更直接的视觉冲击
加入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朱振国
创作 530 粉丝 998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13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