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纳米比亚前,我到过唯一的非洲国家是埃及。可是纳米比亚的朋友都说:埃及不是非洲!我们这里才是真正的非洲!
这样看来,纳米比亚是我踏上的第一块非洲土壤!
纳米比亚法定通用货币是纳币,一元人民币=2.1纳币,一个欧元=17纳币。纳国银行不支持直接的人民币兑换,可以接受美元和欧元的兑换,在纳国兑换外币是需要手续费的,大约1.9%。在纳国消费刷VISA手续费和兑换的手续费差别不大,省去了携带现金不安全的不便。
刚进入纳米比亚,我们在机场用欧元换了纳币,一下就觉得手里的钱多了,好像身价也搞了许多!
这次旅游,我们经过了纳米比亚最大的两个城市温得和克(Windhuk)和龙杜(Rundu)。除了一些古典的欧洲式的建筑以外,很多现代化的建筑都跟世界上其它国家差不多,连装饰和广告形式也差不多,所以远远看去,不根本无法辨别这到底是哪个国家。




一百多年前,纳米比亚曾经有过三十年的德国殖民史,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七十年它更是南非的殖民地,因此这里是左行交通。虽然如此,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以后,德国对它的影响一直在增长。

在德国生活了一段时间的人,初看到这个超市的入门,也许会愣一下,不知道这到底是在纳米比亚,还是在德国(下图是德国的一家超市)。

走进超级市场,你更会感到惊讶,简直会怀疑,自己到底在哪里?

这里购买新鲜的肉制品

这里购买宠物的食品和其它家务用品

这里购买牙刷、牙膏和保健用品之类

这是超市收款处前的巧克力和口香糖

这里购买洗衣液、洗洁剂,后面是不同的罐头食品

这里购买菜油、调料和面制品

这里是奶制品

这里是新鲜食品,除了红薯以外,其它东西跟德国也差不多

我到处看了一下,留下的印象是,这里面60%以上的货物都来自德国(经过南非),20%直接来自南非,其它一部分是本地产品。
在这家超市里,我只发现两个柜台跟德国不一样:
这是非洲妇女喜欢打扮,专门购买的不同颜色的假发,还有用不同颜色头发编好的小辫子

还有就是专卖比尔通(英语:Biltong)的柜台。

“比尔通”一词来源于荷兰语,由“bil”(臀肉)和“tong”(长条)两个词组合而成,这是原产于南部非洲的一种腌制肉类,是纳米比亚的特产。比尔通可以不同的肉类制作,例如牛肉、鸵鸟肉、斑马肉、旋角大羚羊肉、高角羚肉,斑纹角马肉,南非劍羚肉等等。


我们很好奇,买了一包,味道还可以,有点像中国的”牛肉干“和“猪肉干”。

很有意思的是,纳米比亚到处都充斥着”可口可乐“,在大小城市里也时常能看到”肯德基“,却没有一家“麦当劳”。

在网上查了以后才发现,这个世界上确实还有一些“没有麦当劳”的净土(蓝色),其中大部分在非洲!

这是超市里的厕所,很有趣的是,洗手的水龙头是朝里边的,用起来不很方便,但水向里边流,所以不会溅得满地都是!

离开了超市,我们开车经过一个村庄里,看到那里养着很多鸡,有些小孩抱着家里的鸡走到我们车边,向我们推销。


最有趣的是,一位男孩调皮地手抓鸡的双脚,高举着那只鸡,大声地向我们吆喝:快来买啊!这就是我们的肯德基!
可惜,他来得太突然,我没来得及拍照。虽然如此,现在想起那个情景,依然会默默地笑起来。
(文中照片是作者本人的作品,历史图片来自网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