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比亚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这里每天阳光普照,蓝天少云;第二印象是:这里地处高地,但人口稀少,除了远处的山丘,没有任何高大的建筑物。
下面这张照片是我从机场开往首都温得和克途中拍的一张全景。远远看去,你也许会觉得这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山间城镇,似乎不会相信,这是一个现代国家的首都。
纳米比亚的领土很大,差不多82万平方公里,比德国的领土大两倍以上,但是全国却只有二百六十多万的人口,也就是说,纳米比亚的每平方公里平均只住着不到3个人,是非洲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也是全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国家之一,更何况这里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最干旱的国家,所以这个国家可以名副其实地被称为“地广、土陋而人稀”!
19世纪下叶,欧洲列强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都已经在世界各地拥有自己的殖民地,唯独刚刚崛起的德意志帝国还没有自己的殖民地,这一点让德意志国王,特别是让首相俾斯麦感到耿耿于怀,很不甘心。
当时,欧洲列强在美洲,亚洲以及中东地区的殖民地都已经分割完毕,大多数地区都已经有其“殖民宗主”,几乎无地可分,唯独非洲大陆的归属尚没有最后定夺。
于是,俾斯麦为了德意志帝国的利益,与葡萄牙国王合谋在柏林召集了一次所谓“柏林西非会议”,邀请了欧洲很多国家的首脑一起讨论在非洲建立殖民地以及发展贸易的事宜,其目的就是正式瓜分非洲大陆。
这次柏林会议大厅的墙上挂着一幅高大的非洲地图,可笑的是与会的各国首领几乎都没有去过非洲,对其所知甚少,所以根本罔顾非洲各民族和区域的实际分布,只是武断地采取在地图上按照经度和纬度直接划分势力范围的做法来分割殖民地,造成了现今不少非洲国家之间的国界异常的平直,也因此为这些国家遗留了不少影响至今的部族纷争。总之,这次会议的结果是欧洲列强正式瓜分了非洲大陆。



这次会议的结果让首相俾斯麦颇为满意,毕竟德意志帝国获得了非洲的好几处区域,可以冠冕堂皇地将“德属西南非洲(Deutsch-Südwestafrika)”(=现在的纳米比亚),“德属东南非洲(Deutsch-Südostafrika)”(=现在的坦桑尼亚)以及“德属西非洲(Deutsch-Westafrika)”(=多哥和喀麦隆)列为自己的附属保护国。

很可笑的是,当德意志帝国派官员到达非洲,接收并管理其属地以后才发现,原来纳米比亚的大部分领土都处于沙漠或近沙漠区域,英国和法国“自愿”分给德国的这么大块土地原来是名副其实的“不毛之地”,顿时有点上当的感觉。可是,一切早已成事实,他们也只能哑巴吃黄连。

纳米布沙漠(Namib是纳马语)是纳米比亚西部的一个大沙漠,它的总面积为十万多平方公里,位于纳米比亚长1600公里的大西洋海岸线,东西阔度由50-160公里不等,安哥拉西南部也属于纳米布沙漠范围。另外,纳米布沙漠也是非洲最大的国家公园——纳米布—诺克陆夫国家公园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纳米布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其干旱和半干旱的气候已持续了至少八千万年,从大西洋吹向该地区的空气经过寒冷的本吉拉洋流后变得干燥并冷却下沉,形成干旱气候,以致这里每年的降雨量少于10毫米,到处寸草不生。

这次我们开车从首都温得和克往南,直接开往沙漠中有名的索苏维来国家公园(Sossusvlei)。
开始的时候,我们沿着通往南方的柏油公路,然后向西南方向开进了沙漠地区。那里没有柏油路,只有尘土飞扬的瓦砾路,开始的时候路还十分宽敞,以后瓦砾路越来越狭窄,瓦砾凌乱的路上不时地出现了一些高低不等的坑坑洼洼,让车开得颠颠簸簸摇摇晃晃。

在颠簸和摇晃中,我们这些乘客似乎都坐在蹦床上,不停地在座椅上上下左右跳动。
这时,我们的导游笑着对我们说:刚才我没有骗你们吧?你们现在正在享受著名的“非洲式按摩”!
随着汽车的继续开进,路上无数的碎石瓦砾飞卷而起,大小碎石不时地敲打着汽车的底盘,叮当作响,听起来真的有点像敲鉄鼓的声音。眼望车后,一片尘土飞扬,几乎难见车道。

尘土落地,放眼窗外,到处是无边无际的沙漠,十分干燥,除了一些低矮枯黄的灌木别无任何绿色生物,给人一种“百草残淡、黄叶飘零”的落寞气息。
有时我们可以在沙漠中发现一种叫“百岁叶”的植物,类似灌木,具有两片极为长寿、数米之长的叶子。可是,野外植株的叶片通常会碎裂成许多条状物,让人无法看出他们原来是两片叶子,却有点像胡乱堆在一起的绿色长带状叶。

这个沙漠大部分地方都无人居住,也很少有人的足迹,偶尔在一些绿洲中有一些土族人聚居。我们的车开了快十几公里,也没有遇见任何行人和车辆。

正因如此,这里的人在难得遇见路人时都十分客气,相互打招呼。一旦看到路边有一辆车停着,开过的司机都会主动停下,客气的问对方:是否遇到困难?是否需要帮助!
是啊,在这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不毛之地,一旦出现问题,说不定要等几个小时才能遇到过路的车辆。不言而喻,路人相互间的帮助很可能”性命关天“!

在快速前进的途中,我们的导游突然让司机放慢了速度,然后回头指着前方向我们解释:你们现在可以看到著名的”沙漠保时捷“!
这时,我们看到前方一位中年妇女驾着一辆两头毛驴拉的两轮木板车,车上躺着一位中年男人,慢慢悠悠地往前行走,车后面还跟着两头”作为备胎的“毛驴。

驴车走近以后,我们的司机停下了车,主动上前向那位驾车的妇女询问情况。问完以后,司机走回车里,取走了两瓶水,将其交给了那位妇女。
回到车里以后,司机向我们解释:驴车上躺着的是那位妇女的丈夫,他在家干活时摔伤了一条腿,所以妇女驾车到三十多里外的初级卫生院,希望丈夫在那里能得到诊断和治疗。

因为事发突然,那位妇女在出门前没有带足饮水,眼看那时太阳高照,我们的司机觉得有足够的饮水还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专门送给她两瓶水。
常人也许很难想象,这稀有人烟、百草残淡的沙漠地带,其实并不缺乏生命,这里还生活着很多栖息于沙漠之中的大小动物,比如沙漠大象,长颈鹿,哈特曼山斑馬,纳米比亚的护盾兽南非剑羚,非洲地松鼠。





在沙漠中,我们还遇到一种离奇的动物斑纹角马,它的肩高,颈短,腿细,其皮毛蓝灰色至深棕色,身体前部有黑色横纹,额头有黑色斑纹,胡须较长,是非洲原野上最常见的大型动物之一。按照纳米比亚当地人的描写,这种动物的眼睛像蚂蚁,铃角像非洲水牛,腿像鬣狗,尾巴却像马,实足一个非洲版的”四不像“。


(文中照片是作者本人的作品,历史图片来自网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