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探访(5)——武威·鸠摩罗什寺
2019-8-4鸠摩罗什寺是武威又一重量级地标。
五胡十六国时期,胡人高僧,汉传佛教奠基人鸠摩罗什被后凉建立者吕光从西域龟兹带到凉州。他在凉州停留17年,心性升华并学会汉语。后又被后秦皇帝姚兴带到长安。
鸠摩罗什在长安主持了空前的佛经翻译工作,共译出74部,384卷佛经,包括我们比较熟悉的《大品般若经》《法华经》《金刚经》《妙法莲华经》《心经》等等,大部分成为中国佛教各宗派立宗的经典依据。
由于鸠摩罗什在凉州停留17年,使他不仅有机会深研佛法,更有机会了解中原文化,并将佛学与儒学进行融合,因此他所翻译的佛经更容易被中原所接受,并最终成为儒、道之外又一滋养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思想体系。
当然,他的影响并不局限在佛学领域,其典雅的文字早已融为汉语言的一部分,被我们使用至今。随便举几个例子:
世界、平等、悲观、思维、烦恼、苦海、未来、心田、爱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些常常被我们挂在嘴边的词句都是出自鸠摩罗什的译著。
我在读大学时第一次看张纪中版的《天龙八部》,被王菲演唱的片尾曲《宽恕》的前四个字“如是我闻”所惊艳,虽然不懂其意,但被深深打动。“如是我闻”四字也是鸠摩罗什的翻译,写在每部佛经的开头。

公元413年,鸠摩罗什圆寂于长安,行前发愿:若此生所译无误,愿舌根不焦。焚身后果得舌舍利。其弟子遵嘱将舍利奉归凉州鸠摩罗什寺。
如今历经1600年风雨,遭遇大地震考验,寺中其他建筑均已重修,但供奉其舍利的罗什塔依旧保持原貌,岿然屹立。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颗三藏法师的舌舍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