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三七回
读红品诗词(一二三)《白海棠和韵》赏析之二
文/墨吟 筱蕊
读完湘云的第一首诗,再来读她的第二首《白海棠和韵》: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亦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这首和韵构思又与上首不同,作者将自己和白海棠联系起来,说明了其中的渊源。
首联“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亦盆。”写白海棠所处的环境:长满蘅芜、青芷的台阶通向藤萝、薜荔缠绕的大门,白海棠在这样的环境里,既适合在墙角成长,也适合在花盆生长。“蘅芷阶通萝薜门”,句出贾宝玉《蘅芷清芬》:“蘅芜满静苑,萝薜助芬芳。”这正是蘅芜苑的景色,蘅芜苑是宝钗居所,湘云来大观园后,既住过潇湘馆,也住过蘅芜苑。这一适应性强的特点正符合湘云随遇而安的性格。
颔联“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从赏花人的角度来称赞白海棠:白海棠因生性喜爱洁净而难与群芳为伴,好似人们因为悲悯秋天而往往独自丧魂落魄一样。脂批曾点评湘云曰:“湘云为自爱所误。”或许与此联所包含的意思相似吧。
颈联“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仍以赏花人的视角描绘白海棠之花容,以及人与花相隔之苦:那白色的蜡烛在秋风中摇曳着滴干了眼泪,点点滴滴聚成了白海棠的花朵,赏花人为水晶帘所隔,看那月色中白海棠的姿影更显得朦胧模糊,支离破碎。“玉烛滴干风里泪”,系据李商隐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化出。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湘云抽得的正是海棠花,那么此联是不是预示湘云未来情隔蓬山的命运呢?
尾联“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是无助的哀叹:深藏在内心的衷情想向嫦娥倾诉,无奈夜色昏沉,无尽的长廊虚空而寂静。
曾经有人提问,如果红楼中的女孩可以选为妻者,你认为谁最合适?答曰:湘云。也许她不是最美的,却是最健康最阳光的一个女孩。这是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其实在“健康、阳光”表象的掩盖下,一颗无所依傍的心躲藏在了内心深处。凄苦的味道在湘云的诗句中,我们也能体味到。
两首和韵一喜一悲,喜的是众姐妹结社吟诗,其乐融融;悲的是赏花人命运多舛,前路未卜,欢乐的时光又能维持多久呢?
这大概就是《红楼梦》所要揭示的大悲剧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