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波之间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7月30日 2019

清扬婉兮‖记忆里的芝麻叶

— 原创 —

周末,回家看望父母。

去菜市场给父母买菜,忽然发现很多菜贩跟前都摆着芝麻叶,而且都是已经处理好的,翠绿的颜色已经褪去,呈黑褐色,揉成一疙瘩一疙瘩,如拳头般大小。一问,一块钱一疙瘩,于是五块钱买了六疙瘩,带回家让父母尝尝鲜。

回到家,便迫不及待地拿给母亲看,母亲拿着芝麻叶,脸也笑成了一朵菊花,不住地说:是啊,是啊,这时候的新芝麻叶才是最好吃的!以前条件不好,每家每户都掐芝麻叶,装在塑料袋子里能够保存一年,你小时候也没少掐呢!

哈,对啊,小时候我们家每年都晒芝麻叶!能够装满满一袋子呢!

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特别在寒冷的冬季,能吃上一碗芝麻叶汤面条,再淋上辣子蒜汁,那该是多么无上的美味啊!

时间还早,我对母亲说,我把芝麻叶全给你洗洗吧!洗完放在冰箱里,你们吃着方便!

父母岁数大了,每次回家,我们都会把能做的事情一一做好,尽量减轻父母的辛劳。

我拿出一个盆子和一个淘米的盆子,在水池边洗起来。因为芝麻叶油性太大,很黏,所以洗芝麻叶可是个费事活,要洗很多遍,起码二十遍也不足为奇,否则吃起来就会苦涩,一锅面条也毁了。

看着芝麻叶在水中一遍一遍地经过漂洗,水渐渐地变得清澈起来,叶子也变得格外舒展飘逸,久远的往事便一幕幕在脑海里浮现开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农村,人们生活还不富裕,还不怎么兴打工,每家每户都是靠天靠地生活。割完麦子,种上秋庄稼,一年的花销就指望着棉花,绿豆,黄豆,芝麻,玉米等等经济作物了,也不打除草剂,控旺等药物,人们都是整天在地里劳作,锄草,浇水,打掐,辛辛苦苦一季子,也挣不来多少钱。不像现在大多数的人们都出去务工,家里的地就种些懒庄稼,玉米,花生等等,从种到收,基本上不用人力,全都机器操作,连除草剂等药物也是机器喷洒,人们再也不用顶着白花花的日头汗流浃背的辛苦劳作了,所以现在的孩子们也幸福得很,一般是不上地的,可我们小时候却不一样!

那时候大约十岁左右吧!虽然父母都在教书,但我们也有十来亩责任田,每每干活,我们姊妹几个都被母亲喊到地里帮忙。薅草,摘棉花,摘绿豆,掰玉米,啥活都干。听母亲说,小时候的我特别乖巧,因为是老大,所以格外听话,眼里也有活,做饭,轧面条,拾柴,像个小大人,喜欢和比自己大的孩子玩,比如村子里比我大七八岁的秋梅,春英等等,其中和她们一起掐芝麻叶是我每年都必须干的活,因为那时候芝麻叶可是一年里吃面条的主菜。

暑期进入八月份后,地里的芝麻渐渐长高了,叶子油绿油绿的,开出了一层一层的嫩白色的花儿,芝麻开花节节高,这句话还是很形象的。等到下面的花儿慢慢地谢了,长出了芝麻的果实,这时候还不是掐芝麻叶的最佳时候,需要再等等,因为芝麻正在长果实,要是把叶子掐了,会影响收成的。一直等到顶头的花儿快谢的时候,也就是农村人说的杀顶时,人们便开始采摘了,因为这时候既不影响芝麻的生长,叶子又不老,所以就恰到好处。

夏日的清晨是有露水的。等到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以后,人们便挎着篮子上地了。每每这时候,我都会和秋梅,春英等几个女孩子一起,头天晚上就事先约好去哪一块地里掐芝麻叶的。那时候似乎芝麻也种的多,不管是谁家的,只要是芝麻已杀顶,都可以掐,也不用担心打农药的事,因为那时候芝麻应该是不打农药的!

小心翼翼地扒开芝麻杆下到地里,把篮子放到合适的位置。不知是我当时个子矮,还是那时候的芝麻长得高,印象里的芝麻长得比人高多了。灿烂的阳光下,芝麻杆个个直挺挺的,叶子也绿油油的,掐一朵芝麻花在嘴里吸吸,甜丝丝的,清香清香,一直甜到心窝里。

开始掐了,最下面的芝麻叶宽宽的,像手掌模样,这种叶子老,一般是不要的,上面的叶子细长细长,人们形象地称它为柳叶,这种是最佳的选择。掐芝麻叶还是个技术活,需要小心,除了不能把芝麻弄倒外,还需要两只手顺着叶子的生长趋势去掐,就是往上使劲,这样的结果是光采摘的是叶子,叶柄还留在芝麻杆上,因为叶柄口感不好啊!那时的我除了采摘的速度慢以外,因为个子小,不会向上摘,只会向下拽,还带叶柄一起揪下来,回到家母亲还得费二遍功夫!即便这样,我还是欢喜得不得了,因为我可以替大人干活啊!而母亲也挺欣慰的,每每都夸奖我!

太阳炙烤着大地,地里的芝麻长得密密实实的,没有一丝风。汗水把我们的头发都弄湿了,一绺一绺地贴在脸上,手上也黑乎乎,黏得要命,但为了尽快掐完,还要等着中午晾晒,所以一刻也不歇。一般站在一个地方掐,可以把周围圆圈的芝麻叶都掐一遍,再挪动篮子,这样既省了挪动篮子的力气,又尽量减少活动把芝麻折断。女孩子们一边掐,一边说着话,或者唱着学校里老师才教的歌,所以也并不觉得累。

有时偶尔又没了声音了,再看看旁边,人呢?去哪里了?望着绿得发黑的芝麻地,忽然就害怕起来!

春英,你在哪儿?

我在这儿,这儿的芝麻叶子好得很呢!

哦,没事没事!

听到同伴的声音,也就放心了!

继续掐,都选择嫩的漂亮的柳叶状叶子掐,因为太专注了,注意力都在芝麻叶上,忽然一抬头,妈呀,面前一座坟,就在跟前啊!吓得我头发都要竖起来,大声哭喊:

秋梅,你在哪儿?我要和你在一块儿!

秋梅应声而来,故作轻松地笑着安慰我:

胆小鬼,别怕别怕,不就是个大土疙瘩嘛!

说完,挎着我的篮子扒开芝麻杆子,头也不回地往前冲去了,胆小的我只有硬着头皮,嘴里大声地喊着:

等着我,等着我!

当时我就感觉,秋梅肯定也害怕,要不她为什么不让我走前面呢?或者拉我一起走呢?

篮子渐渐装满了,女孩子们要回家了,因为我小,很多时候这些大一点的女孩子们每人会送我一些芝麻叶,把我的篮子也装满。因为我妈是老师,这些女孩子们平时也是很喜欢我的。而且,她们还会帮我把篮子抬到家里去,因为我个子矮,拿不动。

把芝麻叶弄回家,母亲就已提前烧好了一锅开水,先把芝麻叶上的叶柄简单地处理掉,就把芝麻叶放进锅里,继续烧火,一边烧,一边把芝麻叶翻翻过儿,最后把芝麻叶捂在锅里,这道工序就是人们说的“炸”芝麻叶。行家一锅可以煮很多芝麻叶的。过一段时间,估摸着差不多了,掀开锅盖,这时的芝麻叶已变了颜色,变成黑褐色的了,厨房里也雾气腾腾,芝麻叶浓烈的味道充斥着整个院子。母亲趁热把芝麻叶捞进篮子里,拎到麦场里开始晾晒了。

每当这时,村庄里炊烟袅袅,连空气中也飘荡着芝麻叶的味道。假若有些人家这天没有煮新的芝麻叶,恰好碰上了,也是可以顺手拿两疙瘩回家吃的。除了做面条外,还可以和嫩南瓜一起做成菜卷,好吃得很!

那时候村里也没有水泥地,也很少有平房,人们晒芝麻叶大都是在麦场里晒。用扫帚扫开一块地,你家一块,我家一块。再把芝麻叶摊开,薄薄的一层,趁着阳光正好,芝麻叶里的水分很快就会蒸发或渗进泥土里。到中午饭前,人们也不怕热,戴上草帽,再把芝麻叶翻个过儿,继续晒,也不用看护,都回家吃午饭,因为后面还有活儿要干哩!

每当这时,母亲就会留一疙瘩新鲜的芝麻叶,洗净,下到面条里,和上面汤,再剥一把蒜瓣,还有姜,在火塘里再烧几个干辣椒,放在一起捣碎,做成姜辣子蒜汁,嘿,那真叫个好吃啊!

吃完饭,碗都来不及刷,也不敢休息,赶紧到场里,顶着日头,开始揉芝麻叶。先把芝麻叶收集成足球样大小的团,两手再一起用力,把芝麻叶摁在地上揉搓,这时,经过揉搓的芝麻叶,都一一扭成了细长的条。

为什么要揉芝麻叶呢?我疑惑地问母亲。

因为芝麻叶需晒干才可以保存,而且晒干的芝麻叶叶子很薄,假若不揉,在收藏的过程中,弄不好就会变成碎渣渣,再经过很多遍的清洗,洗到最后,估计啥都没有了......

母亲微笑着絮絮而来,就好像她在课堂上给学生们上课一样。

哈!人们真是太聪明了,我不由得暗生佩服起来。

还有一种说法是,芝麻叶在地上揉,加了泥土的味道,会更好吃。我也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科学,但那时候或许是因为没有晾晒的地方,才出此下策的吧!假若现在直接在地上晒芝麻叶,估计大多数人都认为,太不讲究卫生了,而且也糟蹋了芝麻叶吧!但那时的芝麻叶就是这样晾晒的!

抢时间揉完芝麻叶,再重新摊开,下午一两点的太阳白花花的正毒,这时候每家会留一个人坐在场边的大杨树下,隔一段时间翻翻再翻翻。那份认真不亚于在做一件伟大的工程,因为大人们都知道那相当于是一年口粮的一部分啊!

傍晚时分,西边的晚霞染红了天空,众鸟归林,大人们扛也着锄头从地里回来了,咕咚咕咚喝几口冰凉的井水,就急急忙忙领着孩子,来场里收芝麻叶。这时候如果哪个孩子不长眼,一脚踩在脆嘣嘣的芝麻叶上,会被大人骂惨的。小心翼翼地把早已干透的芝麻叶拾在一起,装进塑料袋子里,再用绳子扎紧,这个过程就算完成了。第二天继续去掐,一直掐到芝麻叶老了,已经吃不成了,掐芝麻叶的季节才算过去。这样保存的芝麻叶基本上能吃到来年新芝麻叶的到来。

每逢冬日,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放学了,和母亲一同回到家里,拌面轧面条,烧水下面条,再放入事先洗好的芝麻叶,一顿热腾腾的午饭就做好了,治冷也治饿!

时光飞逝,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时至今日,在我的家乡,人们的生活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瓜果蔬菜,鸡鸭鱼肉,应有尽有,寻常百姓的餐桌也变得丰富起来。可在那经济匮乏的年代,芝麻叶却是人们必不缺少的家常菜,它改善着人们的生活,主打着人们的菜品,所以人们对于它也往往是情有独钟。而我每每想到它,看到它,闻到它那特有的味道,就会想起那段艰苦的岁月来!我知道,那应是故乡的味道,童年的味道,也更是母亲的味道,今生今世让我如何能忘得了?

如今,我的家乡,产业结构的变化,新型农民纷纷走人城市务工。大片的田野,也种植着适应机器操作的庄稼,很少再看见大块大块的芝麻地了。偶尔看到沟边种着一小片芝麻,赶紧走上前去,端详它挺直茂盛的样子,抚摸它厚实的叶子,摘一朵芝麻花在嘴里吮吸一下,嗯,还是那香甜的味道,瞬间直抵灵魂深处!

我的父母都已退休,那几亩责任田二十年前已租给邻居种了,而我也好像记得,上初中后就再也没掐过芝麻叶了......

如今的时令季节,偶尔在菜市场买一点芝麻叶,回来和羊肉一起爆炒,精心地做成汤面条,也有蒜汁姜辣子,可我的孩子却噘着嘴说:

这黑黑的是什么菜啊?难看又难吃!

我该如何向她说起呢?

清扬婉兮2019.7.30夜于伏牛山中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609 投诉

支持原创作品,期待你的赞赏

我的赞赏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给作者赞赏

记得在赞赏留言中写下名字哦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眼波之间
创作 60 粉丝 321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2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