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蒙特利尔出发一路向东横穿美国东北部的缅因州。


从地图上看,缅因州的形状就像是一枚楔子直插邻国加拿大的腹地。缅因州与黑龙江省同样都位于大东北,有着相似的纬度,不同的是缅因州有着漫长的东海岸,以及曲折的礁岩、星罗棋布的小岛、海角与港湾。






一路上人烟稀少,森林草地以及像链条相连的湖泊,间或会有一两个村镇。湖边观景台偶遇哈雷车队,在我们的注目下,轰鸣呼啸而去。车越接近大西洋,城镇人口也多了起来,当空气中能闻到海的咸腥味时,巴港到了。





巴港是旅游海港小城,因其对面的长条形块状小岛“巴岛”而得名。这里为新英格兰地区,城市布局与建筑样式多为英伦风格,民居为木结构,墙面为薄木板如瓦片般铺就,缅因州森林茂密、木材取之不竭,风吹雨淋用旧了,更换起来也方便,相当有特色。








巴港依山傍海,站在海边回望,对面是阿卡迪亚山群峰连绵、葱翠茂密,山脚下是一排排白色的木板房子。街道两旁,酒店、旅馆、酒吧、咖啡店林立,涌动的人潮多为来此休闲度假的世界各地游客。




在海滨小径随意走走,可说是移步换景、秀色可餐。清晨当朝阳在海平面上喷薄欲出,黄金色漫过海面染遍山林,这山海之间浑然一体相互呼应的景观,令人感受到的是视觉的震撼。






巴港的生活是悠闲的,上午找一家网红店吃英式早午餐,然后沿主街走,逛逛两边的小礼品店,主街的尽头便是海边了,接下来我们去了几公里外的阿卡迪亚山国家公园。




阿卡迪亚国家公园在美国国家公园中面积不算大,但却是游客最多的国家公园之一。它没有黄石、大提顿国家公园那么名声显赫,但却以苍苍郁郁的森林植被、高高耸起的叠嶂山峦、礁石嶙峋的海岸线、光滑如明镜般的湖泊池塘、细沙绵柔的贝壳沙滩和深邃弯曲的峡湾,还有一望无际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的蔚蓝大海,吸引了每年400多万游客来此观光。



在森林里徒步,周围遍布云杉白桦红枫和白杨树,前面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倒映着天光云影,与周围的树林花草共徘徊;海湾沙滩潮水平缓,不远处的Jordan湖,远处的双乳峰倒映在一汪纯净清澈的湖水中,几块乱石点缀,几株野草摇曳,小鱼在水中游弋,这景色成了阿卡迪亚国家公园的标志,也加深了游客对阿卡迪亚山的印象。


公园的制高点为467米的卡迪拉克山,这名字总感觉好生耳熟,原来一个著名的汽车品牌就是以此山来命名的,如同切诺基被命名为一个吉普车品牌一样。
站在山顶可一览掩映在森林中的巴港与海面上的岛群,岛群间的众多小白点是停泊的游艇。山风习习,极目远眺,面对眼前如诗如画旖旎多姿的美景,不觉心思遐远、快意无限。




傍晚去海边找一家可以看风景的酒店晚餐,尽享缅因丰富多样的海鲜美味。




餐后沿着海边小径向西,此时海水退潮,与巴岛连接的细砂路裸露出来,运气好潮位低的日子,你还可以从砂路走到巴岛,观赏夕阳西下、满天彩霞的美景。





往往容易被搞错的是,缅因州的最大城市也叫波特兰;从巴港到波特兰大约3小时,一路上经过新英格兰风情的村庄小镇,倒也别有情趣,到处可见老年游客,这里是老人的度假天堂。





作为港口城市,波特兰的奇特在于它曾经四次被大火烧毁,而又重新恢复建设发展壮大,旧城磨损的红砖与石子路以及窄窄的街道,仿佛还能看到久远的影子,但码头边簇新的游艇和街上年轻人所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又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自信与活力。





黄昏时分在港口区与国会街闲逛,这里文化氛围风土人情与纽约洛杉矶等大城市相比,又多了一份随意闲适与质朴。






说起大龙虾,第一反应一定是波士顿。其实缅因州才是龙虾的主产地,全美四分之一的大龙虾来自此地;在巴港到处都是风格独特的龙虾店,龙虾的加工烹饪相当粗犷和简单粗暴:一排六个炉子放置在室外,燃料采用整块树段,烟囱冒着白烟,灶台上是海水熬干后泛起的盐花,鲜活的大龙虾放在烧沸的海水铁桶中煮十分钟,然后被整只端上餐桌,用工具敲开红彤彤的硬壳,浇上黄油,不放任何调料,趁热大快朵颐地咬上一口,原汁原味的龙虾肉透着一股鲜甜的味道与海水的咸味相交织,充溢在齿颊间,带来的是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







海岸、灯塔、森林、群山、岛屿还有龙虾,美国大东北的缅因州,带给我们从视觉到味觉的非同寻常的独特体验。



话说我们在去波特兰的途中,经过一家啤酒厂,工厂规模不大,但却很有特色,可供品尝的种类有十几种之多,口感醇厚、齿颊回味,吸引了不少游客来参观畅饮。



啤酒桶一侧的广告颇能代表今日缅因的形象:从缅因带走爱(From Maine With Love)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