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南飞
2019-7-26《雁南飞》优美旋律久久回荡在窗外,每次听到这首歌就想起了儿时看电影的情景…… 也许是年龄大了的原因吧,经常想起儿时的事情,总想把对童年,对故乡的记忆,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表达我无尽的思乡之情。
故乡的风,温柔地抚动河边的柳树,小河从树丛里缓缓流过。 清晨,山笛打破山村的宁静,炊烟袅袅漂荡在晨雾里。 《枣园春色》、《扬鞭催马运粮忙》,萦绕在脑海。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人们有丰富的精神生活。 村里的年轻人经常进行文艺汇演,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 但生产队的口粮不能填饱人们肚子,开垦自留地贴补家用成了公开的秘密。 我家有两块自留地。 当时年纪小,只记得春天随大人们烧荒、垦荒的情景。 只记得夏天随大人去除草,在地垅边吃木瓜的情景。 还有秋天收获时,吃的东西就多了,有酸枣、沙棘。 当然,还有烧土豆、红薯。 野炊的烟雾弥漫在故乡的山川小河,那炊烟的味道,美好的回忆!




老家山坡上生长着野生豆梨树。 老家人把豆梨叫“秃梨”,可能是山里人发音不准,也许就是“豆梨”的意思吧。 豆梨的果实其大小是要比正常的梨子小很多,皮也厚,味道吃起来自然也差了,但有清肺润喉的作用呢,困了来两粒,提神醒脑。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山村里的人们很少能吃到水果,在农村的小孩们就把野果当水果吃。 夏、秋季节的豆梨味道太苦涩,吃上几颗就吃不下了。 豆梨成熟的很晚,一般中秋节以后,豆梨的颜色才由青绿色变成了淡黄色,这个时候苦涩豆梨渐渐有了丝丝甜味,等到豆梨的树叶落的差不多的时候,豆梨由淡黄色变成了褐色,坚硬的果质变软,此时豆梨的酸甜可口,但豆梨树上的果实已不多了。


村里的孩子们攀爬上豆梨树与上窜下跳的松鼠、鸟雀们争食。 离开农村多年了,有时候在梦中还想着豆梨的美味! 前几天,在公园看到成群的鸟雀围着几颗大树飞来飞去,走近一看,原来是在树上采食豆梨,有麻雀、大山雀、灰喜雀、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鸟儿。 豆梨多年没见过了!站在豆梨树下久久还愿离去,拍了这些照片。 临走的时候,拣拾几粒豆梨,重温一下久违的美味! 记忆还是那么犹新,记忆竟是那么的温馨。




现在村子里的人,大都不认识,儿时一起玩耍的小伙伴都从村里搬走了。 村子中央的老房子,大多没人居住,年久失修。房前屋后的小道已变成了天然的水渠,长满了齐腰高的野草。 村子中央的“庙”已残破不堪!但这里有我快乐的童年,在这里我们看榜样戏,看电影; 稍大,在这里上学。 年龄再大点,我从这里走出山村。 每次离开村庄时,总要回望几次,直到她在我的视线里消失。 多少次梦中回到这里,依稀着远去的故事,成了永远挥之不去的乡愁! 人生能去的地方很多,可以回的地方却很少,回不去的才叫故乡。

故乡的面貌,总是一种模糊地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