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看过陈丹燕的《咖啡苦不苦》,书中对咖啡及咖啡馆的描述十分细致动人,引起了我对咖啡的热爱和对欧洲国家咖啡馆的向往。 近几年有机会去欧洲旅行,会抽空在当地咖啡馆坐一坐,有名的老咖啡馆,没名的街角露天咖啡座,都会去。 握一杯咖啡,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些与自己所到景点未必有关,但能让人从容,温暖,摆脱浮躁的味道。 与旅行的缘分就是在这一点一滴的咖啡中积聚起来了。
维也纳中央咖啡馆
“1996年在维也纳,这次是在皇宫外面的中央咖啡馆,奥匈帝国的旧时心脏。 这是个老咖啡馆,在奥匈帝国的末年就已经著名。但究竟不是当年那个到过伊士坦布尔的波兰人开的咖啡馆,那消失了的做带渣咖啡的小店,才是维也纳第一家咖啡馆” — 陈丹燕
现在,中央咖啡馆墙上的咖啡单子上还留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老口味的米朗琪咖啡,一种过滤了咖啡渣的不加糖的咖啡,如今,这已是能寻到的维也纳咖啡传统了。 —陈丹燕
这就是陈丹燕笔下的维也纳中央咖啡馆的模样。
维也纳中央咖啡馆被誉为世界十大最美咖啡馆之一,是维也纳文学的摇篮,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甚至弗罗伊德都曾是这里的座上嘉宾。 中央咖啡馆在1876年开业,是19世纪末的一个重要聚会场所,在二战中被迫关闭,1975年重开,1986年再装修。
咖啡馆的正中位置,挂着国王Franz Joseph I和茜茜公主的画像。
中央咖啡馆门口总有二十多人在排队,门口站立迎宾的,是个长得十分喜气的胖子,红脸膛,大肚子,浑身散发着开心和祥和。
6月20日,中央咖啡馆的名气实在太响,我们六人在赴每年一度的维也纳美泉宫音乐晚会之前,这个空档去那里下午茶是个不错的选择。
喝咖啡要排队,也是第一次遇到。

在维也纳中央咖啡馆门口排队等座位,徐长在门口望野眼拍照。 咖啡馆门前小马路上马车络绎不绝,马有白色或黑色,马相俊俏,骨骼清奇,马夫胡须翘楚,相貌平稳,望之与所驾之马浑然,两匹一车,答答驰过,车厢游客喜气洋洋,笑意盈盈与我们招手。维也纳之风情万种,窥一斑而知全貌。 徐长摄影。




排了近二十分钟队,轮到我们,大胖子打着手势问老曹,“六人,中文怎么讲? 老曹通晓英文,告诉他中文”六人”的读音,他又伸出一个手掌比划出”五”,另一个手打出一个“二”(看图),老曹就教他“七人”的中文读法。看来这家咖啡馆中国人来得蛮多的,大家哈哈哈哈笑着走了进去。

“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这句话是对奥地利著名作家,诗人阿尔滕博格(Peter Altenburg)的描述,而其中所指的咖啡馆,就是中央咖啡馆。他是这里最忠实的客人,他的后半生除了睡眠时间之外,差不多都是在这里消磨掉的。 现在,每个走进中央咖啡馆的客人,都能在进厅的第一张桌子旁边,见到Peter Altenburg,当然是他的雕塑。


这是维也纳最美的百年文艺咖啡馆,不仅是维也纳最美的百年咖啡馆,也是众多作家常去的咖啡馆,据说希特勒和斯大林都曾光顾过这里。 走进咖啡馆,宫廷式的富丽装饰,墙上挂着国王Franz Joseph I 和茜茜公主的画像,让人似乎回到了那个年代。点上一杯招牌的维也纳咖啡,配上融化在嘴里的蛋糕,放慢节奏享受这一刻,非常美妙。 “我不在咖啡馆,就是在去咖啡馆的路上。”

柜台里有造型漂亮的蛋糕,每种都有编号,向服务员报出所选蛋糕的编号,会有人送来。 咖啡和蛋糕的价格并不是很贵。

我们点了维也纳咖啡。 维也纳咖啡(Viennese coffee)乃奥地利最著名的咖啡,是一个名叫爱因·舒伯纳的马车夫发明的,也许是由于这个原因,今天,人们偶尔也会称维也纳咖啡为"单头马车"。以浓浓的鲜奶油和巧克力的甜美风味迷倒全球人士。雪白的鲜奶油上,洒落五色缤纷七彩米,扮相非常漂亮;隔着甜甜的巧克力糖浆、冰凉的鲜奶油啜饮滚烫的热咖啡,更是别有风味。

拿破仑蛋糕。 在上海红宝石和淮海路的凯司令,都有拿破仑蛋糕出售,很喜欢一层酥皮一层奶油的千层拿破仑蛋糕,到了欧洲拿破仑的家乡,当然也是要品尝的。

这个蛋糕味道不错,上面有核桃杏仁坚果。

这座咖啡馆在19世纪后期成为维也纳知识阶层重要的聚会地点,常客中有西奥多·赫茨尔、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阿道夫·路斯、和列夫·托洛茨基。在1938年之前这座咖啡馆由于有许多下象棋者,被称为“象棋学校。

布达佩斯纽约咖啡馆
游轮停泊在布达佩斯,从国会大楼参观返回游船。 天下着雨,撑着伞坐了导游帮助联系的出租车。去了布达佩斯纽约咖啡馆。
布达佩斯是一个古典气息浓厚的城市,这里还是匈牙利的首都。许多人知道这里,是因为那部经典的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吧,电影里面的场景都非常的华丽。但其实这部电影和真正的布达佩斯一点关系都没有,电影里的大饭店是虚构的,但是布达佩斯确实有很多世界上最好看的东西,比如世界上最美的麦当劳和书店。还有就是,布达佩斯有一座世界上最美的咖啡馆。

又是一个需要排队的咖啡馆。我们打着伞排着队,半个小时后,进入咖啡馆。


纽约咖啡馆建于1891-1895年,是20世纪布达佩斯最美丽,也是最受当地人欢迎的咖啡馆,价格偏贵,但真的很好吃。很多布达佩斯的文人墨客都喜欢在这里边喝咖啡边创作。 二战时期,咖啡厅被其他商店取代。直到2006年,咖啡厅才被修复至原先的样子。据说二战时期,如果收件地址写着纽约,信件会被送到这里,而非美国纽约,可见这座咖啡馆在当时有多火了。(资料来自谷歌) 怪不得要排队。


这是我见过的最大气最华丽的一个咖啡馆,壁画浮雕,高门大窗,水晶灯飘摇,巴洛克式的奢华应有尽有。


空气中的贵族气息坦呈裸露,摩登,丰饶,富裕,是鼎盛时期匈牙利的做派。



有乐队现场演奏。看到我和Lydia走近,这位穿红背心的提琴手马上演奏出中国乐曲“月亮代表我的心”,逗得我们很开心。





到了布达佩斯,当然是要喝匈牙利咖啡。 匈牙利咖啡混合鸡尾酒,有蜂蜜浓缩咖啡,跟有香料的奶包,口味就是加了蜂蜜和辣椒粉的咖啡,一嘴入口,甜酸苦辣五味俱全,再细品,才有淡淡的蜂蜜味。

久闻大名的匈牙利咖啡,原来是这个味道。

凯撒蔬菜沙拉,里面有炸得松脆的面包粒。

这个甜点是Lydia点的,味道很像提拉米苏,量很大,后来在谷歌上看到,这款甜品,也是纽约咖啡馆的招牌甜点。

我的一份很小,但精致成型,有朗姆酒的味道。

三色冰激凌,三个球,很过瘾,此时考虑血脂血糖指标,是否会很Low。


同行朋友沈先生夫妇在咖啡馆。


大厅的每个细节呈现出的华丽,使人有在皇宫里就餐的错觉。


进门处的甜品摆盘样品。





这是隔壁酒店的大堂,从这里上到二楼,可以看到这个被评为全球最美咖啡馆的全貌。


Lydia是这次到纽约咖啡馆的发起者,在她的坚持下,导游帮助我们定了来回的出租车,画了路线图,促成了这次倍感满足的体验。

贝尔格莱德莫斯科咖啡馆
第六天,我们的游船从克鲁地亚进入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这是个欧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贝尔格莱德地处巴尔干半岛核心位置,座落在多瑙河与萨瓦河的交汇处,是欧洲和近东的重要联络点,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被称为巴尔干之钥。 我们用一天的时间去靠近这座城市。
贝尔格莱德莫斯科饭店的咖啡厅。 在这里可以看到贝尔格莱德曾经的鼎盛和繁荣,前南斯拉夫文学大师,诺贝尔奖得主伊沃·安德里奇也曾经在这里拥有自己的专座。 百年老店的华丽和古典,钢琴演奏的优雅,再加上身边一桌桌打扮得精致而复古的银发老人,仿佛时光倒流,回到几十年前的南联盟首都。 想必这些老人们也是怀念曾经,才会如此偏爱这里吧。不光是环境,这里有各式蛋糕和塞尔维亚传统甜品,味道都不错。

贝尔格莱德,这是一个深受苏联影响的东欧国家。行走在贝尔格莱德的市中心,虽然它没有欧洲那样华丽,但又有独特的魅力。

莫斯科酒店贝尔格莱德是塞尔维亚首都最重要的建筑瑰宝,建于俄罗斯分裂国家的风格之一。 它位于贝尔格莱德的主要街道 - Terazije酒店与前面著名的喷泉Terazijska,是贝尔格莱德的主要景点。



菜单印刷得很精致。

天气很热,我们坐在室外卡座,站台旁有很大的风扇,有水雾随着风扇的摇动飘向我们,让人感觉清凉。 塞尔维亚许多商店不能使用欧元,这个咖啡馆可以刷VISA信用卡。


菜单上的蛋糕很诱人,是导游推荐给我们的蛋糕品种,导游说,莫斯科咖啡馆的蛋糕很好吃,他们家买蛋糕就到这里来。

莫斯科咖啡馆的门牌。

莫斯科酒店曾经是这个城市的地标,有些百年辉煌历史,爱因斯坦曾经住过,很多名流在此休憩。环境非常复古高级优雅。楼下是无烟区,楼上是吸烟区。下午会有专人弹奏钢琴。


我们点了导游推荐的蛋糕,很甜,是甜得发齁的那种甜。

咖啡上面放了掼奶油,很肥腻的那种,味道很厚重,喝到后来,问服务员小弟要了冰块稀释降温后,才喝了下去。 看来,俄式的甜点和咖啡口味是重了些。




我们坐在这家咖啡馆里,喝冰咖啡,吃传统的蛋糕,看街上的行人。 咖啡味道很浓,蛋糕料足味甜,钢琴声悠扬。







咖啡给了我们一种能力,让我们能够从事较长时间的脑力劳动。咖啡也给了我们感官上的愉悦,令人解除任何得不到快乐和理解的担忧。
最后,我们在这里留影。 我们的身后,是贝尔格莱德初夏的阳光照耀下的那座承载过许多历史重任的莫斯科咖啡馆。

用了三天的时间,在巴尔干半岛船游旅行中关于咖啡和咖啡馆的格图做完了, 感觉图片不够数量,文字亦不够丰满。 昨夜,询问居住香港的Lydia,问有无关于咖啡的图片, 她即刻发来了图片和视频,正是我需要的。 又寻找到卢先生夫妇的图片,今日下午又向沈先生索要了他们夫妇在纽约咖啡馆的照片,加上后,方觉得满意,还有徐长的那几张维也纳中央咖啡馆门前马车和马车夫的特写拍摄,虽然题材与咖啡无关,但是延伸出去的风景,令视觉更加饱满。 感谢他们提供的图片,给予我启发,得以完成此篇“咖啡时光”。 2019年7月23日 阿德莱德家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