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大明寺,是在我离开扬州的前一天,本来出瘦西湖北门的不远处就是大明寺,但那一天很累了,且又听说,大明寺是个极有文化底蕴的地方,为此我在扬州又多逗留一天。 扬州镇江之行,我已经陆续完成了游记七篇,本无意再写,但大明寺毕竟是扬州的宗教旅游胜地,即便是走马观花,走过了也该留下记忆。
大明寺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南朝刘宋大明年间,依当年的国号而取名为大明寺。清代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时,看到“大明”二字不悦,认为扬州人还在思念明朝,就将寺院改名为法净寺,1980年重新恢复大明寺的名称。 大明寺享有“淮东第一观”的盛名。
大明寺坐落在扬州的北郊蜀冈,去大明寺上山我走了一段很长的石阶路,据说这段石台阶共有168级。
大明寺牌楼
大明寺牌楼,为纪念唐代因天火烧毁的栖灵塔而建,上书四个篆体大字:栖灵遗址。 牌楼前有两个高大威猛的石狮子,左侧是一雄狮,脚踏一绣球,象征权力统一寰宇,右侧为一雌狮,右脚抚着小狮子,则象征着子嗣昌盛。

大明寺的山门

大雄宝殿前的香炉

大雄宝殿里,一位老僧带领一群和尚在佛前念经,有个年轻的小和尚还拿着一张纸片,想是还不能熟诵经文,靠近殿门的一个和尚,拿着一个扩音设备,那诵经的声音从殿堂内传出,声音震响,在整个大明寺中回荡。

鉴真纪念馆


鉴真(688—763年)江苏扬州人。他十四岁出家,十八受菩萨戒,二十岁游学长安、洛阳等地,遍访高僧名刹,他在佛经义理、庙堂建筑、雕刻绘画、行医采药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成为一代高僧。 唐天宝元年(742年),鉴真受日本遣唐使的邀请,去日本传教佛学,历经十年,先后五次东渡失败,在第五次东渡时还染疾双目失明。唐天宝十二年,他随日本遣唐使的船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此时已是66岁的高龄。 鉴真在日本生活了十年,于公元763年在日本圆寂。

清光绪三年法净寺的大铜钟

梁思成先生像
1963年是鉴真和尚圆寂1200周年,中日双方商定要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国家决定在大明寺建造鉴真纪念堂。 鉴真纪念堂是由梁启超之子梁思成设计的,于1974年建成。

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
纪念碑的设计一改传统的竖碑形式,设计成一座横式碑。郭沫若题写的大字: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

栖灵塔

隋朝时,隋文帝杨坚笃信佛教,他六十生日的时候,下令在全国建立三十座塔供奉舍利,扬州的栖灵塔就是其一。该塔在唐代被天火所焚毁,现在的栖灵塔是1993年重建的。 塔高七十三米,共九层,仿唐建筑,据说是登到塔顶可以纵览扬州城全景。下塔时可以乘电梯下来,我没有登塔。


栖灵塔前有钟楼和鼓楼

钟 楼

鼓 楼

弘佛亭


乾隆御碑

平山堂


平山堂建于1048年,北宋庆历八年,是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被贬谪到扬州知府时所建。 欧阳修极为赏识这里的古朴清幽,在这里筑堂。坐在堂上,江南诸山,似与堂平,所以起名平山堂。公余之暇他常携朋友来此堂饮酒赋诗。

平山堂联 晓起凭栏六代青山都到眼 晚来对酒二分明月正当头


堂北悬挂着林肇元题的匾额
远山来與此堂平


谷林堂
平山堂的北面是谷林堂,谷林堂建于北宋元祐年间,苏轼任扬州知府时,为纪念他的老师欧阳修所建。环境十分清幽,堂内悬挂有多幅书画作品。



欧阳祠


欧阳祠又名欧阳文忠祠、六一祠,是扬州人为纪念欧阳修在扬州的德政而建。 欧阳修晚年时自号为六一居士,自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来金石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谓六一乎!

欧阳修和苏轼,是北宋文化的双子星座,无论是为文,还是为官为人都堪称楷模,他们在扬州都为官不长,但这却成为扬州人的骄傲。





在大明寺,我只是短时间的游览一下,真是走马观花。 离开大明寺从网上约车去何园。没想到来的快车司机竟是送我到大明寺的那位,真巧,这也一种是缘分!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