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加拿大东部,我们的旅行车换成了复古风的福特“Star craft”,车内装饰简陋,空调只有一个出风口,没有窗帘遮阳;这样的车应该放着乡村音乐、开在美国田纳西的田野更加吻合贴切。

车上25位游客,除了我们5人是中国人外,其他的可能来自印度、中东、南美等地,导游小张要用中英法三种语言讲解,就餐也是区别对待,大家在一起相安无事。



坐在我边上的是伊朗裔加拿大人,他们五人从温哥华来度假,他是内科医生;我们用翻译软件交流,谈到美伊关系,他说伊朗领导人“crazy”,希望世界和平。其实,世界的融合与大同,就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我们在尼亚加拉瀑布城住了两晚,从酒店窗户可以看到摩天轮的身影;晚餐后在主街上随便走走,坐摩天轮观赏全城夜色,璀璨夺目的灯火下,尼亚加拉的夜晚热闹正酣,赌场、游戏机房、游乐场、酒店餐厅应有尽有,夜晚十点过了,马路上还是人头攒动、豪车呼啸:这里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尼亚加拉瀑布城有了几分拉斯维加斯的影子。







五年前曾在美国一侧欣赏了大瀑布的伟岸与奔流,当时亲戚就说,如果到对岸的加拿大去观赏大瀑布,感觉会更加的激情澎湃;果不其然,在美国境内只是看到瀑布的一个侧面,而在加拿大侧,则可以一睹尼亚加拉的全貌。从观景台往下看,宽度达1100多米的尼亚加拉瀑布,如脱缰之野马,万马奔腾冲过旋涡激流,以不可阻挡之势一泻千里,咆哮着发出“雷神之声”,场面壮观而浩荡澎湃。







坐船逆流逼近瀑布,马蹄瀑布像是一幅巨大的凹形银幕,三面悬流、波澜壮阔,游船在波涛汹涌中上下起伏,穿着雨衣的我们被倾泻而下的激流溅起的水汽劈头盖脸打来,看着下泻的瀑布,有一种船在不断上升的错觉。水的雾气升腾百余米,与天空灰白色的云层融为一体,编织出一片细纱般的迷蒙。





我们在尼亚加拉有足够的时间,加拿大一侧的景观步道让游客可以在任何角度一览对岸两边的瀑布。





晚餐在观瀑塔(SKYLON)餐厅,边用餐边可俯瞰全城美景;餐后上观景台,这里的视野更开阔,及至天色将暗,对岸的光束射向瀑布,不断变幻出橘、粉、青、绿等颜色,此刻的瀑布如绸缎般柔和光滑,一改白天的咆哮与张扬。


另一个给我们留下美好记忆的是离大瀑布不远处的同名小镇---尼亚加拉湖滨小镇。


湖滨小镇位于尼亚加拉河的入湖口,站在湖边的凉亭看安大略湖,湛蓝的湖水一望无际,让你会误以为眼前的是一片大海。


早晨的小镇寂无人声,三两位环卫工开车来到湖边,捡拾打扫湖面及公园的垃圾。




小镇的今天是老人的世界,有在自家屋檐下优雅地读书的老媪,在自家园子洒水清洁的老翁,有独自一人踯躅而行的老头,难得看见青年人的身影。



小镇的历史很有意思,十八世纪美国的保皇党人逃亡至此,小镇成为了安大略省的首府;今天,这里又由于适宜的气候、古典的建筑、恬静的街巷、美丽的鲜花,使得小镇不仅是游客的游览地,也是加拿大人热衷休闲放松心情的度假胜地。曾被评为加拿大最漂亮的小镇。



小镇的标志是女王大街中心的钟楼,主街的建筑风格保留着维多利亚时代的遗存,19世纪的人文气息与小城风貌得以延续。议会大厦的老房子还在,但已改为其他功能;威尔士王子酒店保持着完美的英伦风,是许多英国富豪来此居住的首选。



镇上没有高大的建筑,一栋栋的别墅,门前是花园,墙上屋顶是藤蔓,这一切将小镇包围在绿荫丛中,带来的是一种清净与清新。每一扇门窗、每一个橱窗,也都是匠心独具,简洁而有清新之风。


小镇是刻意美化着的,到处是鲜花盛开,以至于这鲜花的布置呈现出立体的铺展。
小镇又是崇尚人文的,这里的剧院每年都会举办萧伯纳戏剧节,吸引无数爱好者来此欢聚观赏。
2014年走美国西海岸一号公路时,曾游览过卡梅尔小镇,那充溢着生活气息而又悠哉悠哉的绝世之美,今天在尼亚加拉湖滨小镇,我再一次感受到了。





尼亚加拉,城市、瀑布和小镇,三种不风格的展示,我们感受着自然、现代和古老的碰撞,如同蒸腾而起的水汽,化成了一片彩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