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和风
关注 已关注 已关注

纪念人类登月五十周年洛阳探险创新精神座谈会

洛阳市文艺研究会执行会长乔仁卯: 1969年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登上月球,而中国古代文化里嫦娥奔月的传说就是人类对宇宙的向往已有5000年了,人类探索月球的新纪元开启了关于人类探险创新精神。 1986年,一群义无返顾的中国挑战者从洛阳出发,踏上了了解自然,漂流长江的艰难征程,彰显了中华儿女伟大的民族精神。从此,长江漂流队的精神,就成为洛阳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鼓舞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和共和国重工业基地,开拓创新、改革开放,再铸辉煌。 7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中华民族开始迈向社会主义时代的伟大征程。随着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逐步实现和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我们进入了伟大的社会主义新时代。 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将继续弘扬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探索精神,发扬以中国洛阳长江漂流队和洛阳产业大军的大国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洛阳精神,在中共洛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继续开拓创新、为实现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洛阳市统计局副局长暨市社科联副主席李国强: 自信就是成功,决心就是勇气,人力资本大于物力资本,无形资本大于有形资本,无线网络大于有线网络。我们应当创造性的继承优秀精神,挖掘优秀精神的潜力,并注入新的活力,洛阳已具备良好的发展气势、态势和趋势,需要更多的洛阳人增强自信,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用行动去改变洛阳,重振洛阳雄风。

洛阳市工笔画研究院院长、著名画家韦娜: 今天谈探险精神,弘扬的是民族的血性,让我感到振奋,在平静安稳的生活里看到希望,当下这种血性很少,很珍贵,需要的是坚韧不拔,即使坚守在不被人注意的事情上,坚守也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

洛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书记安锋教授: 他对长江漂精神的意义讲到了三个层面,当年的长江漂流由中国洛阳人发起,有着重振民族雄风,渴望证明自己的思想在里面;在洛阳历史的发展脉络里,洛阳人有着“敢为天下先”的文化创新精神;而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探险精神是大胆尝试、不怕失败、不怕牺牲、不放弃希望的文化自信。今天再次谈起长漂、黄漂和攀登珠峰,对于再次激励洛阳人敢于挑战,敢于创新很有意义。

洛阳探险协会副会长、上海横天文化传播公司监事、河南省登上珠穆朗玛峰第一人余非: 攀登珠峰是小时候的梦想,要站到地球上最高的地方,当时看到王茂军大哥带领队员进行长江漂流的时候,王大哥就是自己心中永远的英雄。希望探索精神能得到传承,能影响到年轻一代,多些血性,多些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教授、市音乐创作研究会会长陈培元: 来到座谈会有四种心情,感慨、敬佩、自豪和惭愧。洛阳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了洛阳的血性男儿,在当今对这样的探险精神怎么做精神传播?怎么去弘扬广大?这还有很多我们需要做的事情。

洛阳探险协会秘书长、黄河漂流探险发起人李建民: 长江漂流和黄河漂流事件性质一脉相承,探险精神用一个字来表示就是“龙”,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用四个字来表达就是“自强不息”。 探险从来就不是对自然的征服,而是亲近自然,与自然的融合。人类在任何时候都应当清醒地识到,从那里来,到那里去!人类从自然中来,最终还要到自然中去。 大自然赐于人类的最本质特质就是意识的主观能动性,而主观能动性在人类意识的集中体现,就是探险精神即龙的自强不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洛阳探险协会会长、首漂长江漂流队队长王茂军: 有史书记载的洛阳人的壮举有班超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日本,在他们身上最集中的特点是这些壮举都是一个人完成的,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支撑他们完成了目标的最关键因素是在他们内心里都长久地坚持着强大的信念。 在漂流长江的过程中,单凭勇气、毅力、技术和装备是远远不够的,反思多年,这种信念是与洛阳文化相连的,有洛阳文化做积淀。中国探险界对洛阳长江漂流给与了高度评价,开创了探险之先河,长江漂流彰显出洛阳人的勇敢、血性,这项艰巨的任务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充满了团队凝聚力,我们是一支“越挫越烈”的队伍。

中国长城学会老兵方阵组委会副秘书长、余非的哥哥余滨: 得知弟弟要登上珠峰,这是全家人的骄傲,探险精神是一股很强大的力量,可以支撑人攀登更高的高峰。当下时代缺乏血性,探险精神也需要创新,并融入到洛阳文化发展中,带动洛阳文化产业发展壮大。

洛阳市社科联副调研员宋红伟: 读书时就很仰慕长江漂流的壮举,今天见到了心目中的英雄,向你们致敬!梁启超就非常推崇冒险进取精神。他认为,冒险进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具有巨大的推动力。美国西部大开发,无数人成为西部荒漠中的淘金客、冒险家,靠的就是这种精神。日本的明治维新,若缺少了进取心和冒险气魄也是成功不了的。 中国传统文化流派中,最提倡道义精神的是墨家。墨家“轻生死”的奉献牺牲精神,表现的就是极富冒险气魄和进取心。因为一个敢于牺牲、不计较个人生死的人,必定会拥有无穷的胆识和气魄,敢于做出常人不敢做的事。 洛阳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发展却不足,在拥有交通区位优势的情况下,洛阳在发展上缺少的恰恰就是创新精神,希望今天谈到的探险精神能够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为洛阳再次崛起注入新的动力。

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沙宇飞: 人类站在地球上的高度是有极限的,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人类踏出的足迹最远到达月球38万4千多公里,登月者有国籍,探索太空的时间有先后,而从人类探索精神上来讲,是无国籍无时间先后的,长江漂流、黄河漂流、攀登珠穆朗玛峰,是承载着洛阳人的探索精神的宝贵财富。

洛阳市艾草产业协会会长王喜森: 探险,让人联想起许多一一困难、艰辛、风险、探索、研究、失败、征服、精神……探险,难在一个“险”字,吸引人们前赴后继的也在于“险”上,它不仅仅是一种体力的极限挑战,更是精神上的磨砺与升华; 探险是一个过程,它不仅仅是一种探索、认知自然的过程,更认识、评估自己的历程。探险精神,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每一次征服,都是下一次的的准备与开始。探险,没有失败。即便失去了生命,留下的是不灭的精神;每留下一个脚印,都是给后来人通向成功的路标;探险,是修炼,是悟道,是哲学,是永恒!向所有勇于探索、探险的英雄致敬!

北京亿华海景有限责任公司、洛阳龙门海洋馆董事长、哲学博士丁宏伟: 从哲学的角度讲探险,是人类在挑战自己的极限,发现自我的主体性,在他者和我者之间,选择和塑造一个新的自我,今天我们谈到长漂、黄漂、攀登珠峰同中国古代的郑和下西洋、玄奘取经在本质意义上,都是在进行地理探险、文化探险,人类每向前迈进一步的过程都是向前探险的过程,今天,我们要把探险精神转化为创新精神,继续探索人类未知的物质世界、知识世界,真正的精神在50年,100年之后还能存在的,才叫做精神,有精神才有勇气,才能激励人类向前,才能不断突破自我极限。德意志民族的民族精神体现在积极进取、锲而不舍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上,也希望洛阳探险精神永存,带领着我们走的更远。

洛阳民俗文化研究者、书法家、摄影家索彪: 洛阳历史文化名人多,从古至今探险英雄也很多,而在当下洛阳城内,缺少了对洛阳优良文化宣传和推广,古代有班超征西域,玄庄到印度取经,现代有长漂的王茂军团队、登珠峰英雄余非,希望洛阳能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的探险精神,在洛阳这个城市建设中,加强对深厚的历史文化的挖掘与宣传,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洛阳市原旅游局副局长、书法家林基建: 探险者带来了文化创新,适用于各个民族,各个行业,只要保持探索目标的高度,就一定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洛阳铁路法院政治部主任、法学博士张献文: 法学是研究法、法的现象以及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法学思想最早渊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哲学思想,法学与哲学两者的关系是:任何一个应用法学的问题的深入研究往往都会上升为一个理论问题,甚至是哲学问题;任何一种哲学都是为了给实践生活以指引,但哲学是纯理论的,法学是理论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探险精神,也需要把精神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希望能从政府层面上大力推动创新精神的发展,使大家有更多的探险精神意识,这也会是洛阳人发展的动力源泉。

洛阳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吕幼枫: 探险精神从未停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大自然的探索是人类的天性,所以我们才能做到“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向外扩张,向内寻找的过程,故步自封的年代已经过去,希望这个活动能煽起蝴蝶的翅膀,煽进学校给孩子传递更多的血性和勇气,让下一代人能把探险精神得到传承和发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从每个孩子做起!让探险的精神植根于孩子的心灵深处!放手让孩子充分释放好奇的天性!放手,是对孩子最深厚、最深远的爱!

会上,“万仟堂”洛阳品牌运营官,“YOJI云集”品牌创始人孙新名、洛阳达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畅冰冰、诺敏文化艺术公司策展人张勇等人,金石书法家李永泉、企业家孙宗伟、知名记者陈静、诗人李元星、摄影家李书民、微雕大师孙应民等文化名人结合探险创新话题,对洛阳文化发展的未来构想作出了精彩发言。

适逢人类成功登月50周年,为纪念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探险精神,余滨先生协同国学网、老兵方阵网、中国集邮报、中国长城集邮协会专门策划了“洛阳探险名人双封邮简”作为纪念品,A简为《大江博弈—王茂军长江漂流纪念邮简》,B简为《勇者独行——余非户外探险纪念邮简》,骑缝印章为洛阳金石雕刻和工美设计家李永泉篆刻的“承前启后”,并书写了“大江博弈”题字,洛阳民俗研究学者、书法家索彪先生为双封邮简书写了“勇者独行”书法作品和篆刻作品“川流不息”,该邮简由北京纪念邮简发行中心制作。

著名作家任见 先生《洛阳探险创新精神座谈会》 的发言提纲   首先,向洛阳的探险家、探险精神致敬。   今天的“洛阳探险创新精神论坛”,是洛阳文化建设最新扩展的一个成果,因此,向倡议者、组织者和参会的朋友们致敬。   登月,是人类探险的一个标杆。探险,既是对未知的探寻,也是对自身的挑战。探险不止是地理的、天文的、体育的和审美的概念。探险,是对客观世界的全新角度的察看,也是对人类肉身自我的全新衡量和全新定位。   探险,有遗憾的悲壮,更有胜利的欢欣。洛阳的探险家,王茂军先生和他的令人难忘的洛阳团队,余非先生和他背后无数多的洛阳亲友后援力量,整个洛阳一起承担划时代的壮烈和更多的人受到激发形成波澜壮阔的“广义探险”景象,均在为世界标记,为天下作证。   山水探索如此,各行各界亦然。余滨先生偕中国老兵方阵,走出了一条“邮简文化”新路;王茂军和余非,他们其实都有深邃而锐利的思想;杨炳旭、吉振华、归宝辰、王子厚、齐永长、文柳川、李进学、徐金星、蔡运章、郑贞富、孙钦良、张丽娜、余子愚、李根柱、司卫平、杨晓红、沙宇飞、乔仁卯、王小朋、李永泉、孙应民、索彪、韦娜、吕幼枫、林基建、畅冰冰等朋友,数十年来为洛阳创造了数不清的文化、史学前沿探险成果;丁宏伟先生是我在北大、清华、北师大的文化伙伴,他近年逐步完善的“中国博物教育学”受到众多教授的肯定并已建立学术团队巩固发展;张献文、李书民、黄建伟、刘明伟、胡舰照、朱欣英、陈凯、安锋、李国强、张勇、宋红伟、孙宗伟等众多的各界精英,推动洛阳“广义探险”事业在更宽的战线上取得全方位的成就,可嘉可赞。   中国探险,成就巨大。洛阳是中国探险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王茂军团队的黄河和长江漂流,余非的珠峰登顶和西域穿越,成就了英雄的事业和悲壮的英雄,各界各行,探索未知,激情绚烂,成就卓然。   但是,作为人类的探险,决不能有地理的制约、天文的局限和体育的及审美的自满。作为肩负洛阳文化使命的市民之一,我希望探险逐步越过“占山为王”、“插旗为疆”、“拍摄为志”、“报道为纲”的征服式宣示,包括我这里提出的“广义探险”,走上“星球敬畏”的高度,承担“文明传续”的使命。   概括地归纳我的观点:探险应当是最新的“文明” ,而不是最高的“强悍”。   思考和辨析,助人类逐步摆脱野蛮;考察和研究,让探险变得更有价值。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产生丰富的关乎文明的成果。   再次向洛阳的探险精神致敬,向新时代的文化扩展致敬。    

感谢和祝福大家:探险人生,精彩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1479 投诉

已有7位小伙伴点赞了哟!
2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雨和风
创作 33 粉丝 150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

收藏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