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鱼
关注 已关注 已关注

秋之白华

很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几句诗:寂寞此人间/且喜身无主/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不知道诗名,更不知道是谁写的。后来知道他是瞿秋白,一位为革命牺牲的烈士。崇敬,敬慕。

《秋之白华》片名灵感来源于瞿秋白送给之华的一枚图章,瞿秋白当时的表白是“我一定要把秋之白华,白华之秋,秋白之华雕成三枚图章送给你,以证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你无我,永不分离”。后来瞿秋白牺牲,杨之华终身未再嫁。

瞿秋白,儒雅英俊的青年领袖,杨之华,快意恩仇的巾帼英雄,他们有着同样坚定弥笃的信仰,有着超凡脱俗的情缘。

瞿秋白,他是一个优秀的人,一口流利的俄语,一手好文章,后来还是中共早期的主要负责人,这些无不彰显着他的才华。影片中,他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信仰的坚守以及内心的纯净。以至于最后英勇就义时,军官下令刽子手的枪不要打他的脸。那样淡定而从容赴死,让人不由戚戚。

我更佩服那个年代,他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对杨之华的热烈追求在影片里并没有着意刻画,只是轻描淡写,诗情画意而过。然而读了民国那些事,我知道他追到杨之华的娘家对其表白,并和杨之华的丈夫谈判要求对方让出杨之华。

看到瞿秋白出现在自己家门口时的杨之华,眼里满是欣喜。她知道,瞿秋白的这个举动已经说明了一切:他对她的感情是认真的。 杨之华几乎在再次看到瞿秋白的瞬间,便做出了决定:这一次,无论如何她也要鼓起勇气和丈夫离婚,光明正大和心爱之人在一起。 对于瞿秋白和杨之华的这段特殊感情,杨家上下的人给了二人最大程度的包容和理解。这无疑给了两人莫大的支持和鼓励,杨之华的哥哥为了尽快解决问题,还第一时间将自己的老同学、杨之华名义上的丈夫沈剑龙也请到了杨家。 在请沈剑龙时,杨之华一直心怀忐忑,他很担心三人会在见面后爆发激烈冲突。但令他和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三人的这次见面颠覆了所有人的想象。 戏剧性地,沈剑龙在见到瞿秋白的一瞬间,竟立马激动地握住他的手说:“久仰大名,久仰大名”。这一幕,让杨之华和哥哥惊得目瞪口呆。 而瞿秋白对于这位年轻人,似乎也有着某种莫名的惺惺相惜,两人见面丝毫没有情敌相见的“分外眼红”,倒像极旧友重逢。 颇有一见如故意味的两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聊得分外投机,他们推心置腹、互诉衷肠,直把所有人都看愣了。 更神奇的是,当晚,他们竟畅谈了一整晚,而杨之华也一直在旁边陪着。 杨之华显然没料到两人见面时竟会是这般情景,有几秒,她甚至有些恍惚。恍惚间,她觉得此刻,在自己跟前畅谈的是爱人和爱人的友人,而非自己丈夫和情人。 对于这一晚的情形,杨之华的妹妹杨之英在一篇文章里写道: “三个人关在房间里谈了差不多一整夜。临别时,我看他们说话都心平气和,十分冷静,猜想姐姐与沈剑龙离婚和秋白结婚的事已经达成协议。” 杨之英不知情的是,在这次彻夜长谈之后,感觉意犹未尽的沈剑龙又邀请瞿秋白和杨之华来自己家中,继续他们的长谈。而在之后不久,瞿秋白又邀请杨之华和沈剑龙到自己常州的家里长谈。瞿秋白接沈剑龙和杨之华到自己常州的家时,瞿家早已破落,家徒四壁,连张椅子都没有,三个人只好坐在一条破棉絮上谈心。 长谈中,他们聊理想、聊人生,当然,也会聊他们对感情的看法。在一次一次的长谈中,志趣相投的瞿秋白与沈剑龙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沈剑龙放手后,还几次三番与瞿秋白通信,互诉衷肠。 或许,也是在这一次次的长谈中,沈剑龙最终确定:瞿秋白比自己更适合杨之华。不管怎样,最终,沈剑龙心平气和地与杨之华离了婚。 这场三角恋,竟以一种世人想都想不到的奇特方式,得到了圆满解决。说来,真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1924年11月27日,在上海《民国日报》头版广告栏里,公开刊发了三则启事,原文如下: 杨之华沈剑龙启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式脱离恋爱的关系。 瞿秋白杨之华启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式结合恋爱的关系。 沈剑龙瞿秋白启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式结合朋友的关系。 这三则启事公诸于众后,迅速在当时的社会掀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世间竟还能有这样的启事。实际上,他们三人的想法和做法确实超乎了常人想象。

在1924年11月7日,上海,瞿秋白和杨之华的婚礼上,来了一个特殊的嘉宾。这个嘉宾不是别人,正是杨之华的前夫沈剑龙。 这样的场景,在小说、影视剧中最常见,按照套路,接下来要上演的,通常是各种狗血剧情。但在当天瞿秋白和杨之华的婚礼上发生的一幕,却让所有看客失望了。 当天的婚礼上,沈剑龙不仅拿着礼物,还满脸堆笑地真诚祝福新人。沈剑龙送给瞿秋白的礼物很特别,是一张他自己的照片。而照片上的沈剑龙,剃着光头,身着袈裟,手捧鲜花,俨然一副高僧的模样。最有意思的是照片上赫然写着的四个字:“鲜花献佛”。 瞿秋白收到礼物后会心一笑,拍了拍沈剑龙的肩膀眼里满是感激。沈剑龙这张照片的含义,大约只有他和瞿秋白能懂。旁人的理解,大约以为:沈剑龙此举是表示自己不配杨之华,于是将妻子(花)送给瞿秋白(佛),成全这段缘分。

婚后,瞿秋白对沈剑龙的女儿视如己出,他们为了更好地扶养独伊,没有再要自己的孩子。

之后的近十年里,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羡煞众人。 1929年3月,瞿秋白在莫斯科给远在国内的沈剑龙寄去了一封信,信里有一张独伊的照片。在这张照片的背面,瞿秋白写到: “龙弟,这是独伊最近的小照,阿爹看了作何感?她的妈妈赠。一九二九(年)三月六日”。

人生有小休息也有大休息。此刻,我要永远地休息了。这是临刑前瞿秋白的话。爱情如他想象的模样,一切正好,而革命的道路却需要鲜血来祭奠。

用俄语唱着国际歌,在山岭上从容坐下,并对刽子手微笑点头示意说:“此地甚好”。是的,此地甚好。花草峥嵘,山河故人,信念盘恒。

想起《秋之白华》影片开头的杨之华的独白:“选择了一条道路,就是选择了一种人生,遇见他,却是我没有想到的。” 人生就是一道选择题,我们生活的时代正好,愿我们都能选对,且不后悔。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2365 投诉

喜欢我的作品,就赞赏支持哦

我的赞赏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给作者赞赏

记得在赞赏留言中写下名字哦


已有150位小伙伴点赞了哟!
14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自圈子
本作品入选糖水兴趣圈
人已加入
影视剧
电影和人生总是不谋而合。
加入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子非鱼
创作 94 粉丝 421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

收藏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