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3号小聚
2019-6-29应友人高珊的盛情邀请,我高兴地出席了6月29日在上海外滩3号举行的聚会。这是借旅澳30余年、禾子华东师大校友吴立方回国之机,嵩山中学72届老同学的一次小聚。因为一年多前我参加过他们的一次聚会,所以6·29参会者,我都熟悉。
小聚开始前一小时,我和王慧瑛、高珊不谋而合,早早地来到了外滩。
上海母亲河~黄浦江西岸的外滩是闻名中外的魔都宝地,是中外游客来沪的必到之处。
外滩有许多充满年代沧桑感的老房子,浓缩着万国建筑的精粹和文化,隐现了城市的历史和兴衰,反映出中华民族的荣辱和崛起。

外滩3号的前身为英国有利银行,始建于1916年,是上海第一座全钢结构大厦。2004 年,全球杰出建筑师Michael Graves将这座历史建筑重新打造成为如今的外滩3号模样。这一开创性的改造不仅保留了这栋建筑昔日的辉煌,焕发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的华丽风韵,而且成为新世纪魔都生活方式的时尚地标。


外滩3号入口~广东路17号


3人排列组合拍照留念



我们用午餐的地方是3号5楼黄浦会。该餐厅设计雍容雅致,又缀以上海滩海派现代简约风格, 二者相互激荡, 将上海的两大黄金时期连接起来。













餐厅聘请广州名㕑掌勺,主打传统粤菜。从普通的菜肴点心到名贵的山珍海味,都坚持甄选优质新鲜食材,复刻再现传统烹饪技艺,最大程度激发和保留了食材的本味与鲜美。


由于预订的早,我们一桌被安排在不错的位置,窗外就能看到黄浦江两岸的风景。



碗碟杯匙,一银一木两双筷子,扎手巾的玉环,都显出不一般的精致。


这里的菜肴点心,酒水饮料,要价不菲,而且还收服务费,就说这杯龙井茶,数片叶子,竟要68元。



聚餐的6人,均为饱经岁月沧桑、跟随共和国步伐走过来的一代人。






边吃边聊,吃饭如同家人,聊天随意融洽。






来了一道菜,食材是鸡肉,有点儿新奇。

旅居海外几十年,英语反而比上海话讲的好的立方同学出场,听貎似欧洲国家的店员用英语介绍这道菜的奥秘,一会儿功夫,串起熊熊火焰🔥



抓拍的5人照


正规拍摄的5人照

服务员主动上来拍的6人照


靓丽的风景线~画糖人 进餐厅的醒目处,有一位画糖人一刻不停地画着人或十二生肖之类的东东,免费赠送给需要的食客。画糖人四周围着兴致勃勃的观众,大都是儿童和年轻人。禾子在高珊的引领下,足足观看了20分钟之久。

据说画糖人技艺始於明末清初,制作时把糖稀熬好,用一根麦秸秆挑上一點糖稀,在对这麦秸杆吹气,糖稀随即像气球一样鼓起,在通过捏、转等手法配合吹起塑成各种造型。最后用竹签挑下,冷却后成型。吹糖人以动物造型居多,体态丰满,常見的是以十二生肖为内容。吹出的糖人质地很薄,易碎。按照其制作工艺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画糖人、吹糖人和塑糖人。

制作糖人是一种民间的手工艺术,传统制糖人挑一个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另一头是糖料和工具。糖料由蔗糖和麦芽糖加热调制而成,本色为棕黄色,也有的加入颜料或色素使之呈红色或绿色。使用时火候的控制是关键,过热则太稀易变形,冷了又会太硬无法塑形。使用的工具很简单,多是勺形和铲形的。

现在这样的画糖人在豫园春节民俗活动中尚能见到,然而在如此高雅的餐厅,用了专人,划出场地,堂而皇之地画糖人,今天才亲眼目睹。我很佩服店家的创见,看得出它也为店家招揽着不少生意。


定制了几个糖玩意儿,分别递给当年的红卫兵营长和团长,如今当上外婆和外公、正在养育第三代婴幼儿的两位朋友。





用餐完毕,我们去了7楼露台,为了更清楚地眺望四周风景。

7楼pop美式西餐厅


这里是外滩3号最佳的观景平台

俯视,看马路车水马龙,见浦江西岸人行道休闲人群。 平视,看周边百年老楼雄伟瑰丽,见浦江水波粼粼,船只破浪前行。 远视,看浦江东岸陆家嘴高楼林立,见“东方明珠”迷雾中伟岸身影。







我爱上海!土生土长的老上海人各自取出手机,拍摄百看不厌的风景,并以各种组合,留下了友情的合影。
















百年建筑望江楼 位于外滩3号顶层的望江楼原先是一座钟楼,现在被开发成为两层秘密用餐空间。华丽的底层空间可以同时容纳八位宾客,极为私密的顶层是浪漫两人用餐体验的绝佳之选。在这里宾客可以360度将美景尽收眼底。此景曾被美国《旅行者》杂志评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二十种经历”之一。



今年适逢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70周年,随着共和国步伐成长的我们这一代都老了。朝阳年代遇雾霾,夕阳西下无限好。我们向往美好生活,希望快乐度过晩年。同时,我们祝愿自己的老同学、老同事、老朋友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拍摄:禾子、王慧瑛 文字:禾子 协助:高珊、王慧瑛 制作:禾子 完稿于6月30日下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