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复兴公园,还有一个复兴岛公园,在复兴中路重庆南路转角处的复兴公园人人皆知,而偏安于杨浦区复兴島的复兴岛公园的却知之甚少,是上海地区最孤独而隐秘的地方,今日乘577路公交车到终点站前一站"复兴岛公园"站下车,向前走十多米即到。
一晃六十多年过去了,虽说曾在前几年带着孙子乘车途经此地,但记忆深刻的还是在孩提时代,暑假里与弄堂里的小伙伴一起来此捉皮虫喂鸡,大人给的一角车钿,舍不得用,从霍山路走到八埭头,然后沿着杨树浦路一路嬉笑走到定海桥复兴岛公园,下午背着半洋米粉袋的皮虫喜滋滋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

几根方木搭建的公园大门,两旁是篱笆状的构件,简洁明了,日本神社式形状,如此这般,上海少见。

复兴岛位于上海中心城区东北部,杨浦区东南部的黄浦江下游,距吴淞口约6公里。南起定海路桥,北近虬江口,呈月牙形,长3.42公里,中部最宽处550米,面积约1.133平方公里,是浦江内唯一的封闭式内陆岛,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 目前唯一的景点是中部的复兴岛公园,园里有幢别墅叫白庐,据记载蒋介石1949年离开大陆前的最后时刻在此住过。


铭刻着公园历史的复兴石,公园内有“复兴岛收回纪念碑”,立于抗战胜利之际,纪念 复兴岛回归浚浦局管辖,可惜后来毁于“文革”。



红枫叶独自面对悄然盛开的竹桃花,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小路蜿蜒曲折,藤蔓植物缠着大树,茂密苍翠,公园的植被覆盖率极高。

前面豁然开朗,几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矗立在大片绿丝毯中。

公园深处的围墙边,几排高耸的水杉直插云端,幽静大气。

一个小球场

白庐正前方,几十棵高大香樟树围绕着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坪,香樟树干很粗,枝繁叶茂,满目青绿。

史载,1949年4月26日,蒋介石由浙江象山港乘“泰康号”军舰抵沪,曾住复兴岛召集部下部署上海防务,蒋经国和蒋纬国及其装甲部队驻扎该岛负责警卫。接到通知的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等高级将领,早早在码头恭候,兵舰靠岸后忙不迭地上船问候,簇拥着蒋介石上岸。但为安全起见,蒋介石主要在舰上住宿,但有时为少受风浪颠簸之苦而留宿复兴岛上的行宫"白庐"。 蒋介石在这里召见了陆海空军将领和其他要员,向他们布署了逃离大陆和潜伏计划。直到1949年5月7日早晨,蒋介石缓缓走出“白庐”,夕阳正将最后的余晖洒落在屋前的草坪上,满怀着悲戚与遗憾,和他的儿子蒋经国搭上“江静号”驰离了复兴岛,凄凉赴台。于是,这座黄浦江上唯一的内陆岛就成了蒋家王朝在上海盘踞的最后一个落脚点,离开大陆前最后停留的地方。

浚浦局职员俱乐部始建于1934年左右,位于复兴岛(当时名为周家嘴岛)中部。建筑为单层的砖木结构,坐北朝南,白墙红瓦,大格子窗,屋顶坡度较缓,屋前有连体攒尖顶八角亭一座,整体布局及内部分隔较自由。

复兴岛公园内的“白庐”,与庐山牯岭“美庐”、杭州西湖“澄庐”、上海徐汇区东平路“爱庐”齐名的蒋氏行宫。据有关传记披露,蒋介石在上海有一个秘密情妇,俩人的幽会地点就在这复兴岛公园内的白庐。


别墅内落叶遍地,杂草丛生,看到这一派衰败景象,物是人非让人感到荣辱成败都在弹指之间,一切都将回归平静安宁。

“白庐”是岛上仅有的一幢洋楼,原先是专供外籍海员度假使用,后来作为浚浦局的员工俱乐部,因为外墙通体白色而得名。 当年蒋介石由象山港乘“永泰”号军舰悄悄来沪,潜入复兴岛,曾在白庐居住了一段时间,后来乘舰远遁台湾,从此再也未能重返上海。如今的白庐,被层层叠叠的香樟掩盖在林荫之中,门窗紧锁,但透过窗户的碎玻璃,仍可一窥屋内情景,虽年久失修,但从装潢考究的地板、窗台等看出,这原先应是一座非常漂亮的房子。


这张照片是网上朋友来公园玩,正巧白庐的门开着,进去拍的,我就借用一下。的确令人失望,为何不能打扫干净修缮一下,让后人知道这房屋曾经发生过的一切,还是出于其他什么目的,有意如此呢,费解。



紫藤花架

公园内小桥小溪随时出现在前方的小路上,但奇怪的是从未见到溪水潺潺流淌,露出鹅卵石铺就的河床。




一个日本建筑风格的亭子,亭子前有一方二十多平方的心型池塘,长满了荷叶,池边的植物也青葱养眼。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曾霸占该岛作为军械储存地,将其改名“定海岛”,并将花园改建成日式庭院,部署了作战司令部、指挥所等。到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在该岛设立海军学校。1947年,小岛定名“复兴岛”归还浚浦局,并在花园内建起“复兴岛收回纪念碑”,以示纪念。



道路两旁树立的则是日本旧时代的那种路灯。

走到此地耳畔传来阵阵悠扬的笛声,雨天谁会有此雅兴?

循声寻找,发现在浓荫覆盖着的茅亭里有一人在全神贯注地吹奏。

不便打扰人家,驻足停留聆听,便稍然离去。






复兴島公园内有许多高大的悬铃木、香樟树、水杉。



悄无一人的共青路,偶然有大型卡车驶过,隆隆的声音打破静谧的宁静。

地铁12号线在此经过,一下子把人们从喧闹繁华的都市带到这个隐秘寂静的世界。



沪东造船厂的前身为英商爱立克·马勒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上海创建的“赉赐洋行”,主要业务是经营进出口贸易、船舶代理等。民国17年(1928年)为扩大经营范围,开设了马勒机器造船厂。中华造船厂,是爱国实业家杨俊生创办的上海最早的船厂之一。解放前夕,由于受到帝国主义的打击、侵华日军的破坏、官僚资本的倾轧,工厂一度濒临破产的境地。然而解放后,经过公私合营和转为国营,更新了技术,增加了设备,扩建了厂房,扩大了工人队伍,中华造船厂成为全国9大船厂之一,能建造世界一流的船舶。厂里建造的军舰,能够承担发射导弹的任务;制造出消磁、打捞、挖泥、起重、布缆等特种船舶;为德国建造的多用集装箱船,曾获得国际赞誉,被称为“最好的船舶”。两厂联合后更是强强联手,打造成中国强大的造船工业公司。


进岛的第二部公交车60路终点站。但贯穿复兴岛南北的只有公交车577路。

复兴岛唯一的一幢高层建筑"复兴岛大酒店"。

共青路4号的定海桥渡口,金定线,是从浦东金桥(庆宁寺)到复兴岛定海路的轮渡线,原是黄浦江上仅存的通宵线,曾传出要取消通宵摆渡,目前是否有,不得而知。



桥始建于民国16年(1927年),由上海浚浦局建造,跨复兴岛运河,东连复兴岛浚浦西路(今共青路),西接公共租界定海路,以路名命名。桥体属于钢筋混凝土桥,八孔,中孔弦拱结构,边孔连续U型桥台。桥长93.5米,宽10.5米,整桥酷似今黄浦江上的卢浦大桥微缩版,不过设计建造年代早于卢浦大桥约80年。桥两端各有中英文对照的铭牌一块,系原物,桥栏原有欧式灯柱,现已无存。该桥目前是轮渡金定线浦西出口往来杨浦腹地的必经之路,也是复兴岛目前的南端出口。

定海桥桥铭

复兴岛运河与黄浦江汇合处,即周家嘴,河右岸是杨树浦路上原国棉十七厂,王洪文的发迹之处,如今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奥特莱斯),来此购物后的人们可在江边观景,对面是浦东金桥一带的高楼大厦。


复兴岛运河




再见了,一晃六十多年过去了!

定海路

杨树浦路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


577路公交车在15:36准时抵达,上车回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