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是童年的梦,是童年的太阳。 2014年6月,第一届“烙在心底的幸福”烙画展开幕。有一群学生,内心从此埋下了一颗种子,这一个五年里,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终于,在2019年6月,我们举办了第二届“烙在心底的幸福”烙画展,孩子们用最直接的笔触与色彩,展现生命舒展的样子。
烙画,又称烫画,是用电烙铁作画,加热后的电烙铁可以在纸张、木板、竹片、绢以及工艺品上创作图画。木板为纸、烙铁为笔,意在笔先、落笔成形,在温度与速度的双重节奏下,展现“淳朴而唯美,古拙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二十四节气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了数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通过“二十四节气”课程拓展教学,用烙画的形式表现节气内容,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逐步增强文化自信。



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这一点也体现在我国的一些节气饮食文化里。例如:清明吃青团、立夏吃鸭蛋、芒种吃梅子、夏至吃馄饨、立冬吃饺子……



华夏文化渊远流长,十二生肖文化生动鲜明。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年兽,在中国历法上有十二只年兽轮流当值,以十二种不同的动物表示不同的年份符号,称生肖历法。


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天性使然,孩子们永远对大自然的生命充满好奇心。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同学们向大师学习笔墨技巧,用最简单的点、线、面、色组合成富有节奏和韵律的形式架构,画面洋溢着浓郁的中国文化诗情和神韵。村落、小桥、流水、烟霞、落花……寥寥几笔,却有诉不尽的江南风情,这是同学们对这片土地满满的热爱。




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常青,寒梅傲雪凌霜,石头万古不移。古人偏爱兰、竹、梅、石,是修养与气节的体现。烙花卉聊表心意,学古人借物言志。既美化了生活,也种下了期待。





在科技教育探索之路上,西新人永不止步。我校着眼学生未来的发展,开启了科创未来课程的研究,开设了面向全体与优秀学生的科创课程,建成了智能创新实验室。在孩子们的画中,天马行空,创意飞驰,让人看到未来与希望。我们相信,西小定会成为孩子们实现科技创新梦想的摇篮!


戏剧人物、古代仕女……形象气韵生动,线条劲峭娴练,敷色华而不俗。






中英绘本描述了生命和人性的故事,真善美的流露往往使孩子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想象力得以丰富。



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神话传说、经典名著……让孩子们受益一生。



致敬经典名作





《格尔尼卡》绘于1937年,用写实的象征性手法和单纯的黑、白、灰三色营造出低沉悲凉的氛围,表现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的灾难。同时警告着世人要防止和制止反人类的战争,要爱好和平,守护和平!

世界文化节是西新娃们最爱的节日之一,了解不同国家的风景、习俗、文化,是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形成理解、尊重、包容态度、促进和谐共生的重要前提。一座宫殿、一片城墙、一座铁塔、一间庙宇……都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烙印、民族记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秉承“让学校成为师生幸福栖息的乐园”的办学理念,我校多年来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上积极探索,不断创建学生发展的个性空间,为学生搭建不同的展现平台,积极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九年来,烙画作为一门课程,以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在学校生根、开花。 在孩子们的艺术世界里,有无比夸张的笔触恣意涂鸦,有超凡脱俗的想象力任意驰骋,有散发着暖暖春意的童话故事,有超越于现实生活的奇幻意境。同学们以烙画的形式挥洒心灵的活泼与天然,倾吐对这片土地的尊敬与热爱。

时光会走远,艺术会长存。孩子们用有温度的笔,成就出一幅幅温暖的画作。观一粟而及沧海,西小幸福教育下的艺术之路也没有终点,我们一直在探索的路上,始终期待每一名西新学子承载赤子之心,活出一派生机。

西小美术组出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