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北京:快雪堂
2019-6-10春色北京:(27)
在北海公园北岸经过西天梵境和九龙壁就到快雪堂了。
快雪堂这组建筑,由于保护得当,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过去参观快雪堂是需要电话预约的,现如今改为凭卡参观,方便了许多。
快雪堂”分为三进院落,前两个院落分别有“澄观堂”和“浴兰轩”两座大殿,第三进院落有乾隆帝特批用金丝楠木增建的“快雪堂”,三进院落整体的名称是“快雪堂”,这是乾隆帝的钦命。
四周由彩绘游廊连接,快雪堂东西两侧的游廊内嵌有晋代至元代二十位书法家八十篇墨迹石刻四十八方,其中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与乾隆皇帝所做的快雪堂记最为著名。




在这组建筑中,原先只建有澄观堂和浴兰轩,建于乾隆十一年,做为帝、后们到阐福寺拈香时沐浴、更衣、用膳和休息的地方。

第一进院落,澄观堂:






堂前盛开的牡丹与周边的墨迹石刻相映成趣。





第二进院落,浴兰轩:






第三院落是快雪堂。


快雪堂前有一假山叠石,叠石中间有一曲道,曲道北侧口有两块石屏,东侧的一块不仅造型漂亮,更是集太湖石的瘦、透、縐、漏于一身。资料说,这块高约5米的太湖石,并非直接从太湖中捞取,它是北宋国都汴梁的艮岳御园里的名石。此石状似浮云,乾隆对此石情有独钟,不仅为其命名“云起峰”,还在此石南侧题写“云起”二字:
人们步入此处,顿感在垂岩之下,曲径通幽,越入越深,数步一景,引人入胜。



快雪堂的建筑是因为乾隆四十四年,乾隆帝得到臣子在福建购得的《快雪时晴帖》石刻后非常高兴,于是谕旨在“浴兰轩后建楠木殿一座,两边各接游廊10间,后檐墙上嵌快雪堂墨刻48块……” 乾隆还亲笔题写了《快雪堂记》。至此一组两进院的建筑改建成三进院的建筑,并进一步丰富了陈设内容。




沿着连接“快雪堂”四周的彩绘游廊可以观赏嵌在东西两侧游廊墙壁上,由晋代到元代20位书法家的80篇石刻墨迹,篇篇精彩,当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贴》最为珍贵。







据专家考证,“快雪堂石刻”的艺术价值要高于北海阅古楼的“三希堂石刻”。石刻都镶了玻璃框子,保护起来。这给欣赏和拍照带来不便。为了保护这旷世珍宝,是必须的。
《快雪堂法书》是流行于明末清初的一部名帖,人称“天下法书第一”,绝非过誉,因以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为首帖,故以“快雪”名之。它的摹刻者的者精湛技艺当时就受到众多书法名家的称赞。有人说,明清间镌刻的书帖很多,“以快雪最为精美,嗜帖者得快雪涿榻,宝之不啻宋刻”。《快雪堂法书》刻成以后三百多年,时至今日,它依然魅力无穷。



查找了相关资料,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快雪堂法书》了,其实它就是王羲之的一封20多字的短函。
















快雪堂院落绿树成荫,古树高大挺拔,树下绿草茵茵,轩前红花灿灿,环境清幽宜人。真是一个清雅脱俗休闲的好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