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研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6月10日 2019

昔阳县大寨大队

大寨,这个地处山西昔阳县太行山麓的小山村,因北宋时期宋军在此驻兵抗击辽兵而得名。全村只有100多户300多口人,面积由1.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00米。大寨村自然条件恶劣,十年九旱,七百多亩地被山梁、沟壑分割成四千八百多块,俗称“七沟八梁一面坡”,平均亩产只有七八十斤。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穷山恶水的地方,竟然会成为名满天下的“旗帜”村。

大寨的真正起步是在1953年。为响应中央号召,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大寨,在时任村支书陈永贵的带领下,开始了“战天斗地”的新时代。大寨人凭着一双手、两个肩膀、一把镢头、两个箩筐,不分昼夜、不计报酬,埋头苦干。大干苦干十年后,集中连片、一层一层的梯田呈现在大寨人的面前。1960年大寨人均收入突破百元大关,成为昔阳县首屈一指的富裕大队,很快大寨也成为山西省农业的先进典型。

1963年8月的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冲垮了大寨农业合作化以来10年来大部分成果,给大寨造成了巨大损失。重建家园是个相当艰苦的过程。灾后三年,大寨村民白天在地里劳作,晚上回家盖房子。这一期间,大寨人在1.8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植树造林1000多亩,整修良田800多亩,修筑盘山公路12华里,建蓄水池6个,容水10000多立方,盘山水渠28华里,铺设地下水管道30000多米,旱地灌溉面积达400亩,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水利化。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仅1963年当年,大寨的粮食产量达到42万斤,亩产745斤,卖给国家粮食24万斤,社员人均口粮400斤,各项指标均与上年持平。

在这场艰苦的灾后重建中,一位大寨少女开始崭露头角,她就是郭凤莲。她和村里的一群年轻姑娘,以非同寻常的干劲和毅力,承担起了和汉子们一样繁重的体力劳动,村民们把这她们称为“铁姑娘队”。1964年,不满18岁的郭凤莲成为大寨“铁姑娘队”队长。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1340 投诉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理研
创作 227 粉丝 711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0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