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格律诗词对仗与对偶
2019-6-10作者: 李志明
关于学习对联的格式,古今格律诗词中出现有对仗句和对偶句的情况,故而摘要小部分诗联作品及词中的一些对仗、对偶的句子,并举三个例子要点,简易分析如下!
一、(1)摘要[唐]王之涣的一首以二联句创作的〈五绝〉《登鹳雀楼》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仄)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仄)平 平 仄 仄 (仄)仄 仄 平 平
注:( )可平可仄符号。词性分析:“白”对“黄”(颜色(形)词对颜色(形)词),“日”对“河”(名词对名词),“依”对“入”(动词对动词),“山”对“海”(名词对名词),“尽”对“流”(在这里是动词对动词);“欲穷”对“更上”(在这里是副词含动词性相对),“千里”对“一层”(数量词对数量词),“目”对“楼”(名词对名词)。这二联句的确对的天衣无缝!纵观古今〈五、七绝〉是不讲究对仗的,大多数是没有运用对仗句。尤其这首五言绝句,竟然既运用两对联句写成,况且诗意还如此气势磅礴,实属不凡之作,更是千古绝唱!真是深受感性。
(2)又摘[唐]杜甫的一首以四联对句创作的〈五律〉《垂白》以供品读:
垂 白 冯 唐 老, 清 秋 宋 玉 悲。
(平)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江 喧 长 少 睡, 楼 迥 独 移 时。
(平)平 平 仄 仄 (平)仄 仄 平 平
多 难 身 何 补, 无 家 病 不 辞。
(平)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甘 从 千 日 醉, 未 许 七 哀 诗。
平 平 平 仄 仄 仄 仄 仄 平 平
杜甫享有“诗圣”之称,他的诗被称为“诗史”,风格多样,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对后世影响甚大。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3)现自选一首以二联句创作的〈五绝〉《闽惠海边吟》以供参考:
下 级 多 攀 富,高 层 尚 礼 贤。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中 心 思 想 立,大 胆 咏 言 传。
平 平 平 仄 仄 仄 仄 仄 平 平
——写于2019年6月2日
(4)又自选一首二联句创作的〈七绝〉《祝愿仙子》(新韵)以供参考:
美似天仙君爱慕 ,妙如月兔友钦崇。
(仄)仄 平 平 平 仄 仄 (仄)平 仄 仄 仄 平 平
才情敏锐良缘觅,女节清芬大喜逢。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写于2019年5月16日 再又自选一首以四联句创作的〈七律〉《李氏源流家山颂》以供参考:
陇 西衍派桃连李,淮左开宗道与儒。 (仄)平 仄 仄 平 平 仄 (平)仄 平 平 仄 仄 平
蝙蝠朝堂迎紫气,诗 词出彩赞蓝图。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嘉 徽望族全球布,盛世皇唐奕代孚。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碧海龙骧人想象,青山凤翥梦思趋。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附注:诗中的“蝠”、“族”均为古入声字。
——撰于2017年畅月之际
提议:若能按照这种方式认真地学撰对联,谅必得成。在〈五、七律〉诗中,第一二两句称为首联,又叫起联;第三四两句称颔联;第五六两句称颈联,又叫腹联;第七八两句叫尾联。律诗只要求颔联和颈联用对仗,其余首尾不必用对仗。但是在前人的律诗中,也有少数例外:有在首联用对仗,或者以首联对仗代替颔联对仗的;有在尾联用对仗的;也有整首诗四联全用对仗的;还有只在一联用对仗甚至整首诗都不用对仗的。这些情况都不是格律所要求的,我们不必去讨论。至今发现也有少数诗学者,整首律诗全部使用联句写成的。律诗的基本常识大多数人都知道,如有精诚讲究的初学者就以这些所举例的格律诗类推,更有必要经常多多查阅先贤之名作。
二、摘要古今一些词作中,余比较熟识的对仗对偶句: [南唐]李煜的《长相思》上片开头两句:一重山,两重山,对偶。下片换头两句:菊花开,菊花残。对偶。[宋]万侯咏的《长相思·雨》上片开头两句:一声声,一更更,对偶。下片换头两句:梦难成,恨难平。对偶。[清]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上片开头两句:山一程,水一程,对偶。下片换头两句:风一更,水一更,对偶。[宋]晏几道之《阮郎归》换头两个三字句:兰佩紫,菊簪黄。对仗。[宋]范成大之《南柯子》下片换头两个五字句: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对仗。[宋]辛弃疾之《沁园春·再到期思小筑》上片第二[南唐]李煜的《长相思》上片开头两句:一重山,两重山,对偶。下片换头两句:菊花开,菊花残。对偶。[宋]万侯咏的《长相思·雨》上片开头两句:一声声,一更更,对偶。下片换头两句:梦难成,恨难平。对偶。[清]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上片开头两句:山一程,水一程,对偶。下片换头两句:风一更,水一更,对偶。[宋]晏几道之《阮郎归》换头两个三字句:兰佩紫,菊簪黄。对仗。[宋]范成大之《南柯子》下片换头两个五字句: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对仗。[宋]辛弃疾之《沁园春·再到期思小筑》上片第二[南唐]李煜的《长相思》上片开头两句:一重山,两重山,对偶。下片换头两句:菊花开,菊花残。对偶。[宋]万侯咏的《长相思·雨》上片开头两句:一声声,一更更,对偶。下片换头两句:梦难成,恨难平。对偶。[清]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上片开头两句:山一程,水一程,对偶。下片换头两句:风一更,水一更,对偶。[宋]晏几道之《阮郎归》换头两个三字句:兰佩紫,菊簪黄。对仗。[宋]范成大之《南柯子》下片换头两个五字句: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对仗。[宋]辛弃疾之《沁园春·再到期思小筑》上片第二[南唐]李煜的《长相思》上片开头两句:一重山,两重山,对偶。下片换头两句:菊花开,菊花残。对偶。[宋]万侯咏的《长相思·雨》上片开头两句:一声声,一更更,对偶。下片换头两句:梦难成,恨难平。对偶。[清]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上片开头两句:山一程,水一程,对偶。下片换头两句:风一更,水一更,对偶。[宋]晏几道之《阮郎归》换头两个三字句:兰佩紫,菊簪黄。对仗。[宋]范成大之《南柯子》下片换头两个五字句: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对仗。[宋]辛弃疾之《沁园春·再到期思小筑》上片第二三句:千丈晴虹,十里翠屏。对偶。[宋]刘克庄之《沁园春·梦方孚岩》上片第二三句: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对偶。[现代]毛泽东之《沁园春·雪》上片第二三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对偶。[当代]李志明之《沁园春·爱我中华》上片第二三句:永拄坤乾,长固金汤。对偶。[当代]李志明之《沁园春·颂施琅将军》上片第二三句:瞻九重天,望万丈涯。对偶。[当代]李志明之《沁园春·风》上片第二三句:千朵云蒸,万里风吹。对偶。[宋]陆游之《鹊桥仙》下片换头两句:轻舟八尺,底篷三扇。对偶。[宋]辛弃疾之《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下片换头两句:东家娶妇,西家归女。对偶。[当代]李志明之《鹊桥仙·颂天妃》下片换头两句:民封妈祖,帝封天后。对偶。[宋]岳飞之《满江红》上片两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对仗。下片两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对仗。[明]文征明之《满江红①》上片两句: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对仗。下片两句: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是怕中原复。对仗。[当代]李志明之《满江红·喜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感赋》上片两句:四化宏图荣祖国,千秋伟业功先哲。对仗。下片两句:科技雄文登极顶,法程惠政昭明月。对仗。[宋]晏几道之《鹧鸪天》上片第三四句: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对仗。换头两个三字句:从别后,忆相逢,对仗。[宋]陆游之《鹧鸪天》上片第三四句: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对仗。换头两个三字句:贪啸傲,任衰残,对仗。[宋]辛弃疾之《鹧鸪天·代人赋》上片第三四句: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对仗。换头两个三字句:山远近,路横斜,对仗。[当代]陈贻新之《鹧鸪天·老三届颂》上片第三四句:风雷应解非心血,祸福焉知是塞翁。对仗。换头两个三字句:秉壮志,贯长虹,对仗。[当代]李誌明之《鹧鸪天·老三届感言(韵和建亨)》上片第三四句:桑田沧海忧童子,艺术巅峰笑老翁。对仗。换头两个三字句:吟雅韵,见晴虹,对仗。[当代]李函璋之《鹧鸪天·月寄》上片第三四句:烘云托月襟怀坦,品酒知书体味浓。对仗。换头两个三字句:山水寄,地天恭,对仗。[当代]佩学之《鹧鸪天·观香》上片第三四句:身轻体壮人形瘦,智善神怡韵宇宽。对仗。换头两个三字句:才焕紫,道生丹,对仗。[荊南]孙光宪之《浣溪沙》下片换头两个七字句: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对仗。[宋]张元幹之《浣溪沙》下片换头两个七字句: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对仗。[宋]周邦彦之《浣溪沙·水涨鱼天拍柳桥》下片换头两个七字句: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对仗。[宋]秦观之《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下片换头两个七字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对仗。[宋]晏殊之《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下片换头两个七字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对仗。[宋]晏殊之《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下片换头两个七字句: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对仗。[清]纳兰性德之《浣溪沙·败叶填溪水已冰》下片换头两个七字句:倚马客临碑上字,斗鸡人拨佛前灯。对仗。[清]王鹏运之《浣溪沙·题丁兵备丈画马》下片换头两个七字句:空阔已无千里志,驰驱枉抱百年心。对仗。[宋]蒋捷之《行香子·舟宿兰湾》上片末两句:风淡淡,雨潇潇。对偶。下片换头两个四字句: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对偶。[元]张翥之《行香子·山水扇面》上片末两句:欠沙鸟,欠渔船。对偶。[当代]李志明之《行香子·游青山湾拾趣》上片末两句:情蜜蜜,意绵绵。对偶。下片换头两个四字句:海景清妍,光景新鲜。对偶。[宋]秦观之《满庭芳》上片开头两个四字句:山抹微云,天粘衰草,对仗。[宋]周邦彦之《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上片开头两个四字句: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对仗。下片第五六句: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扣除“且”一字豆)是对仗句。[当代]李志明之《满庭芳(癸巳小春调寄)》上片开头两个四字句:丽景天开,芳园地造,对仗。下片第五六两句:且欣迎盛世,怡享升平。(扣除“且”一字豆)是对仗句。[宋]李清照之《一剪梅》上片第三四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对仗。下片末两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对偶。[宋]蒋捷之《一剪梅·舟过吴江》上片第三四句:江上舟摇,楼上帘招。对偶。上片末两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对偶。下片末两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对偶。[当代]李志明之《一剪梅·丁酉新春寄意》上片第三四句:一再情浓,又再花红。对偶。上片末两句:醒觉晨钟,雅赏晨虹。对偶。下片末两句:马跃张骔,鲤跃成龙。对偶。[当代]李志明之《一剪梅·赞赏潮乐元宵》下片第三四句:赏月灯辉,射虎谜新。对偶。下片末两句:启迪人伦,享受天伦。对偶。[当代]佩学彰明之《一剪梅·丙申春建微信群》上片第三四句:宇内皆亲,海外同殷。对仗。上片末两句:雅亦宜珍,俗亦怡欣。对偶。下片第三四句:律己为人,成己为文。对偶。[宋]刘克庄之《玉楼春》上片第三四句: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对仗。下片换头两句: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对仗。[宋]吕本中之《南歌子》上片开头两个五字句: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对仗。[宋]黄庭坚之《诉衷情》换头两个三字句:山泼黛,水挼蓝,对仗。[宋]陆游之《诉衷情》换头两个三字句:胡未灭,鬓先秋,对仗。[北宋]寇准所创的《江南春·波渺渺》开头两个三字句:波渺渺,柳依依。对仗。第三四句: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对仗。[当代]李志明之《江南春·诗缘梦》开头两个三字句:平稳稳,仄滔滔。对仗。第三四句:心随潮韵起,志引国花挑。对仗。[宋]史达祖之《临江仙·闺思》上片开头两句:倦客如今老矣,旧时不奈春何!对仗。上片末两句:看花南陌醉,驻马翠楼歌。对仗。[当代]李浩彰之《临江仙·丁酉仲秋云南初游》上片末两句:长联亲眼见,惬意满园游。对仗。有关于词作中的对仗、对偶平仄问题与律诗形式有所差别不同,词有运用对仗与对偶,也有多数不用对仗对偶的。对仗必须平仄交错(相反),对偶可以平仄相对。对偶上下句可以有相同的字,对仗上下联不可以有相同的字,对偶上下句不讲究平仄相对,对仗上下联必须平仄相对。对仗、对偶词性均要一致。也有说对仗就是对偶。当今诗词好友尤其对格律诗词能尽心尽力做到深深体会,既不怕麻烦、又不怕艰苦认真学习,并且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谨慎调填符合词牌的词作,切实做到修辞修法,方能心安理得,受人欣赏。
三、是曰:对子、对联简约概说:有关单字相对,是叫“对子”,比如:“天”对“地”,“山”对“海”,“父”有关单字相对,是叫“对子”,比如:“天”对“地”,“山”对“海”,“父”对“母”等等。联对是从二字对句,三字对句,四字对句,五字对句……算起的。例如: (1)现看一副二字句的上联:皓月;二字句的下联:清风;“皓”对“清”是形容词对形容词;“月”对“风”是名词对名词。这副二字句联对,平仄安排分别做到:“仄仄”对“平平”。平仄交错准确。况且是一副词性对得真工整的好联文。 (2)再看一副三字句的上联:才子胆;三字句的下联:玉人心。上联句“才子胆”对“玉人心”均是名词对名词。这副三字句联对,平仄安排分别做到:“平仄仄”对“仄平平”。平仄交错准确。并且词性对得真的工整。 (3)又看一副四字句的上联:青梅煮酒;四字句的下联:红叶题诗。“青”对“红”,是颜色(形容词)对颜色(形容词);“梅”对“叶”是名词对名词;“煮”对“题”是动词对动词;“酒”对“诗”是名词对名词。这副四字句联对,平仄安排分别做到“(平)平仄仄”对“(平)仄平平”。因头一字允许可平可仄的所在,平仄交错算是准确。并且词性对得非常工整,是一副“婚喜”的好联文。 (4)再又看一副五字句的上联:床上书连屋;五字句的下联:阶前树拂云。“床”对“阶”是名词对名词;“上”对“前”是方位词对方位词;“书”对“树”是名词对名词;“连”对“拂”是动词对动词;“屋”对“云”是名词对名词。这副五字句联对,平仄安排分别做到“(平)仄平平仄”对“(平)平仄仄平”。“屋”、“拂”都属古入声字,因头一字允许可平可仄的所在,平仄交错算是准确。并且词性对得非常工整的一副“情趣类”的好联文。 (1)现举例一副(平起式)〈七言〉联文:上联: 不 为 坐 井 青 蛙 叫; (仄)平(仄)仄 平 平 仄 下联: 须 效 冲 天 白 鹤 鸣。 (平)仄(平)平 仄 仄 平 这对古代“明志类”联文,不但对的非常工整,而且富有启发性比较强的佳对,余斯生蒙受启迪!(“白”属古入声字) (2)又举例“杭州西湖岳飞墓”一副(平起式)〈七言〉联文: 上联: 青 山 有 幸 埋 忠 骨;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下联: 白 铁 无 辜 铸 佞 臣。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这对联中的“白”、“铁”、“骨”均为古入声字,“有”对“无”反义相对,平仄交错包括词性都对得没有丝毫的宽处,此副联文拥有激烈褒忠贬奸的正义言辞。 (3)再又举例一副〈七言〉(仄起式)《唐才常自勉》联文:上联: 七 尺 微 躯 酬 故 友; (仄)仄 平 平 平 仄 仄下联: 一 腔 热 血 溅 荒 丘。 (仄)平 仄 仄 仄 平 平 这对联中的“七尺”、“一”、“血”均为古入声字,词性反义对得无比的工整,气概拥有无比激昂悲壮的言辞。

总结说明: 词作一般不引用典故,适宜清新自然优美的语句。学习撰写〈七言〉格律诗及楹联,虽有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在创作时,一、三、五单数所在,也必要好好注重较好;二四六双数所在,切记一字都不宜宽,逢双必对,自然之理,人皆知之,务必恪守不渝。由衷建议初学者,如能谦虚向学,严谨遵循于格律,且能做到活学活用,创作技巧;珍惜先贤给我们留传下来无数宝贵的精神财富。鉴古通今,从古律,写今言,务必毅然做到题材新颖,语言生动,内涵丰富,寓意浓郁,视野宽广,清新自然,善于运用形象思维营造意境,才能具有艺术张力和较强的感染力,既与时俱进又不失传统,在新时代能给人以别开生面,柳暗花明的感觉,才能够弘扬国学文化。立德立言,律己宽人之度,不亢不卑,虚心傲骨,从而不断认认真真地研习和撰写更多优秀的诗词、楹联作品,彰显时代精神,以飨读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