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国
关注 已关注 已关注

锦溪古镇的桥(2019-06-06)

锦溪,自古为文人骚客荟翠之地,南宋名人卫径、诗人梦窗、特别是明人沈周、高启、文征明、祝允明、唐伯虎等辈都为之留下了诵景思物的千古诗文。锦溪,因溪得名,湖荡密布,古桥联袂。有着“三十六顶桥,七十二只窑”美丽传说的古镇,桥梁密度,举世罕见,不足1平方公里的老镇区就有古桥三十六座,而且大多数古桥保存完好,桥柱、楹联、碑刻保存俱全,形成了锦溪独特的“桥文化”。 "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是锦溪的写照,水巷、河埠、拱桥、骑楼、廊坊、街市二千余年的历史文化蕴积所调集凸现的水乡神韵,宛若一幅动人心魄的绝妙画卷。沈从文喻她“睡梦中的少女”,冯英子则称她"淡抹浓妆总相宜",已故大师刘海粟则赞誉她是"江南之最"。

6日清晨,天色阴沉,时不时的下起了小雨,今天的计划是寻找锦溪古镇的桥。先去就在旅社旁边的十眼桥。

十眼桥,位于锦溪镇南首的五保湖畔,是全镇三+六古桥中跨度最长、知名度最高的石桥。桥全长 52 米,有九十孔,造型古朴别致。有的说它像一只汤勺.有的说它像条彩带… … 十眼桥建于宋代,相传由宋孝宗亲自督造。 话说宋室皇太子赵玮带着陈妃来锦溪抗金.陈妃中箭身亡.赵玮悲痛万分,将陈妃水葬在五保湖中后,忽然接到圣旨.火速赶往了临安。高宗退位,赵玮登基,成了宋孝宗。尽管国家危亡,抗金斗争繁忙,但孝宗还是十分想念已故的陈妃。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天夜里,孝宗梦见自己与陈妃正在宫中卿卿我我,突然陈妃大叫胸口疼痛。孝宗急忙大呼太医,可是宫中空空如也。眼看着爱妃在自己怀里痛苦地挣扎,孝宗急得大叫大骂… … 醒来时.孝宗已是大汗淋漓。孝宗原以为那是陈妃中在胸口的一箭对他的打击太大了,所以会做出这样的梦来。谁知以后的连续几个夜里,他做了同样的梦。孝宗觉得很是蹊跷,心想,会不会是睡在水底的陈妃有什么不适,在托梦给他呢? 于是找来了京城里有名的阴阳先生前来解梦。阴阳先生将时辰八字一排.对孝宗道:“启禀皇上.陈妃娘娘果真遇上了麻烦。那麻烦来自墓地西侧的水域。”孝宗赶紧传旨于锦溪一带的地方官员,叫他们请风水先生详察。果不其然,风水先生发现,那墓地西面的不远处,就是五保湖西侧的一个港口,那港口河道宽阔.水流湍急,要是遇上了西风,水流直往水冢上冲。按迷信的说法那叫”冲”《相克、相碰》。最成问题的是,风急浪猛时.由西往东的船只,一时大意或收不住速度,船头很容易撞到水冢上;即使撞不到水冢,也要用竹篱点一下― 怪不得陈妃老喊胸口疼痛呢! 孝宗问阴阳先生有何办法。阴阳先生说有两个办法可破解:一是把湖的口子填了;一是造一座桥梁,以缓冲水流和提醒通行的船只放慢速度。孝宗沉吟片刻道:“联以为还是造一座桥梁合适一点。”因为他明白,那河道口是锦溪老百姓的水上交通要道,填了定会遭来许多谩骂.有辱陈妃名声,而相反,修桥补路.造福于民,会得到老百姓的称颂.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 孝宗当即令人从京城里找来了最好的工匠。工匠对孝宗说,根据那个河道的特点,造多孔的石桥比较合适。那么就自然要按皇家的规矩造,造出皇家建筑的气派。在皇家字典里“九”为最大。因为古代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而“九”是最大的奇数,故视“九”为极阳数。造龙壁,要刻上九条龙,叫“九龙壁”。在皇帝出入的宫廷大门上,常常有纵“九”横“九”共八十一个门钉装饰。“九五至尊”,用“九”来装饰皇家建筑,象征着封建帝王的至高无上。于是决定造一座“九柱十孔”的石桥。可是多孔的桥有各种形状,有弧形的,有拱形的,有平板的。到底造成什么形状的呢?孝宗当机立断,掏出一只玉簪往工匠面前一放。工匠立刻领会了皇上的旨意。 那只玉簪是陈妃生前的遗物,陈妃死后,孝宗一直把它带在了身上。

桥上有人在向渔民买昨晚上捕到的河虾,只只鲜蹦活跳,价钿比上海便宜交关。

垂钓爱好者,时有收获。

锦溪桥梁星罗棋布,桥之密度国内罕见,十眼长桥建于明代,与古莲池、文星阁、长堤回廊和桃园构成完整的古莲景区。桥有九柱十孔,全长52米,造型古朴别致,为远近水乡所罕见,人称“小宝带桥”,是观湖赏月极佳之处。每逢中秋佳节,游人如织,凭栏赏月,唯见天上皓月与湖中水色相映成趣。

陈妃水冢,坐落古镇南五保湖中。南宋隆兴二年(1163年),宋孝宗携陈妃途经锦溪,陈妃深爱此间风土人情,恋不忍离,病殁后,在五保湖中修筑水冢,埋藏其间,水冢成为锦溪历史的标志,1997年被列为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五保湖北岸的莲池禅院

北岸的农家乐

这几天锦溪古镇上来了一批京津沪哈服饰统一的黑兄黑妹,在此相聚叙旧。

从十眼桥往回走,见"月下荷塘"有一桥通往莲池禅院。

是一座无名小桥,通往寺院的小门紧闭。

寺院西侧是一条小河,这是五保湖与锦溪市河的唯一通道。小河北边的石拱桥,名槃亭桥,这是以地方教育家朱槃亭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小河南边也是一座石拱桥,即我所站的位置,但无桥名。

南边是五保湖独圩墩上的陈妃水冢。

南边右侧的二层八角亭。

在小桥上拍了几张照片,原路返回。

槃亭桥

桥心石

相传宋孝宗与爱妃陈氏曾来到锦溪,小住了一段时间,不想,陈妃被这里迷人的水色吸引了,不肯离去。宋孝宗便陪同她踏遍了全镇每个角落、每一条桥上。但好景不长,陈妃在战争中不幸病疫了。爱妃死后,孝宗按照她的遗愿,把她安葬在镇南五保湖中的独圩墩上,还建造了一座庙宇,设寺僧诵经念佛,守护墓地。庙宇的东侧开挖了一个荷花池塘,表示对爱妃忠贞一生的纪念。最后,为消除进庙烧香人的后顾之忧,宋孝宗把原来破旧的危桥拆除,用最好的红木材料建造了一条镇上独一无二的红木桥,这就是后来的槃亭桥。岁月流逝,红木桥历经沧桑,虽几经修复,但仍破旧不堪。 1945年,时任上海南洋学院教授的陈子彝和天文学家朱文鑫的长子、时任上海中国实业银行文书的朱庆曾回到家乡陈墓,把名存实亡的红木桥作了重建,并更名为“槃亭桥” 现在所看到的槃亭桥是在2000年结合旅游重建的一座仿古石桥。槃亭桥的变迁,是锦溪众多桥梁变迁的一个缩影。

走下槃亭桥,过莲池禅院,即可看见锦溪最美的一座桥:古莲桥,一端在莲池禅院内,一端在东边的观鱼亭畔。纤细秀美,像剪纸一般。外侧是烟波渺渺的五保湖,里侧是田田莲叶的古莲池。

古镇的入口不远处有一桥,向北走十来米便是。

节寿桥是锦溪镇内的一座古桥,原桥位于何处未见介绍,为单跨三拼石阶石板桥,石望柱木栏杆,明崇桢3年(公元1631年)里人捐资所建。清雍正年间里人孙德明为母氏六十大寿重新修整,桥名“节寿”,取以节德、长寿之意;乾隆54年陆九德重修。现桥上有雕刻精致的枕石和福寿浮雕。2002年移建于古镇区南首。

站在节寿桥北堍的长廊中远眺,莲池禅院和槃亭桥清晰可见。

五保湖和菱塘湾之间有条似龙脊的古石堤埂,“流水穿溪石有声”,故有“石音”之说。常有客帆停泊此处,明月升起,烟炊袅袅,船歌四起。锦溪人文景观丰富多彩。

从节寿桥稍往北偏西的河埠头有一花岗石,上有"官踏渡"字样,还刻有"巧月"、"里人重建",该是晚清或民国时期的物件。

镇口第一家店就是"陈墓邮局",街上行人稀少,为时尚早,大门紧闭,但一邮递员已经等开门了。 店招中有锦溪的旧称"陈墓"两字的,在镇上是独此一家。

此处虽非锦溪古镇的主要景点,但凡路经此地的人定然会驻足停留,拍照打卡,不信你看邮递员的左肩和自行车的后座。

普庆桥位于锦溪镇市河上,东西走向,又名俞家桥,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乾隆年间重修。桥为花岗石质地,单孔拱桥,东西走向,跨于市河上。桥长18.5米,宽2.8米,净跨6米,矢高3.75米,保存基本完整。有桥联“两岸烟飞通海市,一溪浪涌接澄湖”之句。

普庆桥上小驻,两侧景色秀丽,青石驳岸,亲水平台,岸柳依依,碧水潺潺,小桥流水交相辉映,江南水乡,而非梦里。

锦溪古镇上塘街和下塘街,曾是昆山商贸最繁华之地,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随着周围富裕人家向上塘、下塘集中,清末民初,全镇商业逐渐向这里靠拢,其中上塘街成为闹市区,加上这里水路交通发达,水产、大米一度销售到上海、浙江、苏州等很多地方。据镇志记载,1950年,上塘街还拥有三大街、南大街、中南街、中北街、民主街、北接等6条街道,下塘街拥有文化街、中心街、东北街、交通街等4条街道。1955年后,上下塘街的一些老街道名开始消失,但近年来,部分地方文史研究者正积极建言恢复。目前上下塘街长度约为430米。

众安桥,俗称“牌楼桥”,系花岗石单孔平桥。始建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由里人顾克让建,清雍正十年(1732年)重修,清道光年间重造。是锦溪镇保存较好的古桥之一。

中和桥位于锦溪镇中市,为单孔梁桥。始建于明初,嘉庆二年(1797年)三月,重修。长13米,宽3.9米,跨度4.05米。中和桥除了南北走向外,桥堍还可向西通锦溪街和菉荇街。锦溪桥位于中和桥西,系单孔木架梁桥,桥周边景色为陈墓八景之一的“锦溪渔唱”,明代王大津诗曰:“空谷无人响石泉,东江故遣飞花出,隔溪茆屋见炊烟,知是桃源别有天”。“锦溪中和双桥”陈墓八景之一 1966年,锦溪桥拆除,拆下的桥板并入中和桥,加宽了中和桥桥面,改为斜面桥堍,并改名为“锦溪中和双桥”。

箓筕,锦溪汉时古称

周公桥,俗称西街桥,始建于明万历9年(公元1581年),由里人陆允中所建,至清乾隆4年(公元1739年)里人众捐资重修。

溥济桥位于锦溪镇市河北段,俗称陈家桥。明弘治二年(1489年),里人陆溥、陆济所建,取二人之名各一个字,故命名为溥济桥。 “溥济桥”是锦溪镇高度最低的拱桥,桥长15.4米,宽2.95米,跨度5.8米,为单孔石拱桥。桥身刻有"明天启年间建",桥为束腰并联式拱桥。石桥大部分是花岗石所筑,但石拱为青石所筑,拱券分节并列彻筑。桥栏原为木栏,解放后改为砖砌桥栏。1991年,列为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过了溥济桥再往北便是长寿路,古镇景区入口处有一石碑坊。上面题额"古韵今风",旁边的楹联:"纵览石桥横岸老街垂古韵,恭迎碧水行舟博艺醉嘉宾"

牌坊另一面的额题是:博艺群芳",两旁的楹联是:"悲思一代佳人守节铭陈墓,喜看千年古镇荣光焕锦溪"

虹木桥,因桥身木制,又称红木桥,座落于市河北尾、东西通架。清乾隆30年(公元1765年)里人王耀枢、陆诞英、王维英、王际华、陆宏嗣、柴韫又、王介盈等捐资重建,单孔桥梁。

一路寻寻觅觅,到了红木桥,一看时间不早,该回去吃早饭了,匆匆往回走。

街上古玩旧货商铺很多。

饭后在附近散步,又遇到不少黑兄黒妹。

此屋空关,十分可惜,留待豪客,买下经商。

陪同群友巡街,又到了镇上的旧货店。

好友见此牛,感概万千,上次来锦溪时就在这里买下一只比此更大的红木"牛气冲天"!一路上肩扛手提到上海,也够牛的了。

又见红木靠椅、茶几三件套,家中也曾买过,一问老板,又觉得自己不怎么划算,好好好,在上面坐一下。

这里的居民仍然在生煤饼炉,与主人聊了起来,说在上海已经见不到了,蛮亲切的感觉。

锦溪三面环水,方圆几公里内有桥三十六,咫尺往来尽舟楫,不过如今只是用于旅游资源而已。

袜底酥是锦溪古镇的特色美食,香脆可口,来锦溪的人都会带上几包,回去馈赠亲友。

到了长寿路碑坊处,群友继续逛街,便与他们分手再往北走,寻找未曾发现的古桥。

过了红木桥只见市河与前面的河道相交成丁字状,有一桥横跨南北。

天水桥位于锦溪镇交通街和下塘街之间,俗称北观音桥。明永乐五年(1407年),里人郭子敬修。清顺治年间,里人沈姓重建。同治九年(1870年),再次重修。 “天水桥”愿人常行好事 天水桥长17.4米,宽3.3米,跨度8.78米,矢高3.1米,为单孔石拱桥。桥两侧的柱联是警世良言,一则为:“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另一则为“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天水桥”愿人常行好事 2004年,天水桥列入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天水桥东面还有一座桥

具庆桥,俗称"土地桥",糸花岗石平板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由里人陆安吾建,清代后期重修。是锦溪镇保存较好的古桥之一。

厚实的桥墩

来到长禄桥前,即到了锦溪古镇外围的主干道“文昌路”,也就是说走出了锦溪景区。

站在长禄桥上,只见东面还有一顶古桥。

隆福桥,又名"长寿桥"、"福寿桥",糸青石和花岗岩混砌。始建于清顺治年间雍正重修。整桥保存较好。

从长禄桥返回往西方向走去,这里比核心景区清静多了,偶尔遇到路人,像我这样的游人更是没有一个,不慌不忙彳亍在青石板路上,慢慢寻觅那年代久远的古桥。

天水桥西面,锦溪古镇北端的丽泽桥是座花岗石单孔平板桥,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距今有600多年了。两岸跨度近十米,桥长有十五六米,桥面用料蛮长的。

沿锦溪古镇市河到北端止,这一片的古桥基本都已找到,便往回走,寻找那遗漏的古桥。

下塘街上看到的普庆桥

下塘街的尽头,向东折弯,便是游船码头。

第二天上午又开始我的寻桥之旅。

从锦溪中和双桥处的箓筕长廊进去探访。

里和桥位于锦溪镇南市河上,俗称南塘桥,又称南观音桥。桥顶石栏两面有石刻“大清乾隆拾贰年仲秋月 阖里捐资重修”,即1747年。“里和桥”乾隆年间的南观音桥 里和桥是锦溪镇古石桥中跨度最长、最高的石桥。桥长23.4米,宽3.5米,跨度9米,矢高4.8米,为单孔石拱桥。 “里和桥”乾隆年间的南观音桥 2004年,里和桥列入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在明代,南塘桥是“锦溪八景”之一《古井风亭》所在地。 明代诗人高启曾沉醉南塘桥畔 南塘桥下水冷冷, 桥畔长堤柳色青。 一勺清泉涵古井, 十分凉思满风亭。 南塘桥下的水,泠泠汀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蜿蜒的河道如绸带挽起水乡的秀丽。行走在桥畔长堤,夹岸的杨柳已吐露新芽,垂落下条条丝绦撩拨着湖心荡漾出细细涟漪。江南早春的景致隽永如诗。

三图桥

三图桥看上去有点破败,这里已是锦溪古镇的远缘地区了,农田里的村妇正在地里干活。

结束了锦溪古镇的寻桥之旅,但仍遗漏的三座古桥,下面的图片是从网上下载的,在此表示感谢!

最后再说锦溪古镇的一座桥:公墓桥,此桥位于锦溪游客服务中心对面,是当地人往生后通往息园的必经之路,阿弥陀佛!

檐下有匾额:文运昌盛"。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1401 投诉
锦溪渔唱 陈妃水冢
本专集共有 3 篇

喜欢我的作品,就赞赏支持哦

我的赞赏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给作者赞赏

记得在赞赏留言中写下名字哦


已有88位小伙伴点赞了哟!
3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朱振国
创作 530 粉丝 998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

收藏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