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北京:静心斋(乾隆小花园)
2019-6-5春色北京(25)
去过北海公园的人,最大的印象就是琼岛、白塔、团城。而沿着北岸行走,会经过一个长年不对外开放的神秘小园子,老北京人都叫他乾隆小花园。
历经解放后数十年,这个小园终于向普通百姓开放了!
”静心斋原名镜清斋。在北海北岸,西邻天王殿。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建,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是皇太子的书斋,它以叠石为主景,周围配以各种建筑,亭榭楼阁,小桥流水,叠石岩洞,幽雅宁静,布局巧妙,体现了我国北方庭院园林艺术的精华,是一座建筑别致、风格独特的“园中之园”。

静心斋有一段曲折的经历:
静心斋原为明代普通官房,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7年)在扩建“西天梵境”时修建了静心斋(当时称镜清斋)也称“乾隆小花园”。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日本侵略军司令部就设在静心斋,致使静心斋惨遭破坏。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增修斋内建筑,并设小火车站,铁轨由中南海经阳泽门沿西北岸直抵斋门。这在今人是不可想象的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慈禧在当年也是很“洋派”的。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占北海,车站被毁。
1913年袁世凯执政时,对这里大加修缮,并把这里作为外交部宴请宾客的地方。
1949年后,静心斋作为了国务院参事室和中央文史研究馆的办公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解放后也曾在此办公。1981年11月,静心斋始归还北海公园。但直到08年左右对外开放一阵,需购票入场,后又关停至近年才正式免费对游客开放。











斋内遍布太湖石山景,玲挑剔透,与隐现在翠竹花木中的亭、轩、桥相互辉映,景色幽雅,有乾隆小花园和园中之园之称。
主要建筑有静心斋、韵琴斋、抱素书屋、枕峦亭、叠翠楼及沁泉廊等。位于西北侧的叠翠楼为园内的最高建筑,楼高两层,登楼远眺,北海景色尽收眼底。不过此处常年不开放,大慨是安全原因。
园内以山、池、桥、廊、亭、殿、阁的优美建筑布局取胜,是一座风光如画,妙趣无穷的小巧园林,为我国园林艺术中的杰作之一。












































参观静心斋是免费的,由于园子小,大量游客涌入势必发生安全隐患,也影响观赏美景的效果。园内采取了凭卡参观的办法,即每人一卡入内参观,卡发放至一定数量后,需出一人交回卡,另一人再持卡入内。如果遇到入园高峰,可能需排队等候一些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