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小马下江南(2)(一进安昌古镇)
2019-6-52019年5月27日下午3点到达浙江省绍兴市安昌大酒店,稍事休息后,前往马路对面的安昌古镇。
马路边的一组乌篷船雕塑,寓意着安昌古镇的师爷文化源远流长。
小马扮作船家,载着师爷续写历史。
淡季的安昌古镇几乎看不到游客,此时天津30多度的高温,而南下1300公里的绍兴却是26度,到南方避暑戏言成真。
水乡食府四个大字使人眼前一亮。
关于绍兴及安昌古镇的古往今来已经在第一集中作了详细介绍,本集重点描述我们的游览过程。
我们此行一共三进安昌古镇,每次各有重点。本集描述一进安昌古镇,主要浏览现存三里长的依河古街市,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粉墙黛瓦的台门民居,曲折幽深的石板弄堂,古老多姿的各式石桥,穿梭往来的乌篷小船以及风味独特的安昌美食。
这是进入安昌古镇前,石板路中间的一块石碑《安昌镇碑记》,其中写有:“安昌镇在绍兴市区西北十八公里。”“一四六五至一四八七年始有浙南温岭人来此落户,距今已有五百余年。”
过了石碑就是一座祥云图案的石头牌坊,横楣上书“安昌古镇”四个篆字,两侧楹联写到:“碧水倚长街看古镇风情如诗似画;塗山仰圣德颂先贤业绩安国昌民”。牌坊背面是“南国明珠”四个大字。
牌坊过后是游客中心,华表秀美,门可罗雀。
真实的市井生活。
古桥是安昌古镇的看点之一:小巧精致,亦拱亦梁亦亭;千姿百态,古朴典雅大方;一桥一事,传说源远流长。
这是进入古镇后的第一座桥,叫做高桥,宋朝时是一座木桥,1129年金兵南下,宋高宗逃难路经安昌,靠人搀扶徒过木桥,明朝中期,人们把木桥改建石桥,其桥虽不高大,因追怀宋高宗徒桥往事,定名高桥。
见景生情,我和小马驻足桥上,追溯历史,一通狂拍。
看到此景,不禁想起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词句“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
高桥过后就是一连串的石木结合的廊桥,此桥上书“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说明安昌古镇一共有17座古桥。
紧接着就是清风第一廊,楹联写道:“大明弘治开街市;盛唐乾亨名安昌。”
古镇依河而建,亭台楼榭,白墙黛瓦,北岸为商市,南岸是民居,水上众多石桥连接两岸的往来。
观古揽今的木牌楼与涂山廊遥相呼应,古朴中透着灵气。
涂山廊又名阳明桥,涂山是安昌镇东地名,传说大禹娶涂山女为妻,在此成家,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故涂山廊的楹联写道:“涂山雄峙留禹跡;女娇候夫吟绝唱。”
一叶叶扁舟擦浆而过。
站在桥梆旁,驻足欣赏古镇美景。
阳明桥与水乡风情木牌楼紧紧相拥。
细雨霏霏中,乌篷船招揽着生意,作业船清洁着河面。
来到城隍殿,两侧楹联为“云乘雨势黑瞒天地不多时;雪趁风威白占田园能几日。”
城隍殿对面的安昌古戏楼,台中挂有“古今鉴”匾额,台柱子镌刻着具有哲理的一幅对联:“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体现了古人对哲学的认知和思考。
商泽遗国的门楼古韵悠悠。
正好赶上前来拍摄古镇乌篷船的摄制组,讲解员熟练的介绍着乌篷船的故事。
船老大们配合默契。
古香古色的新街弄。
对面的小黄狗在躲雨。
半日闲店老板睡意正浓。
真是想吃冰下雹子,从下午4点半开始淅淅沥沥的小雨时下时停,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
下雨天廊亭显示着优势,施工队修葺廊亭和铺面的工程继续着。
店铺的营生也丝毫不受影响。
仁昌酱园旁边的中南桥。
纵横交错的颖安桥。
透过颖安桥雄伟的桥洞,看到了中南桥桥拱的秀美。
浓郁的生活气息。
雨天里的里弄。
绝大部分商家都是开饭馆或卖特色食品的店铺,所以商业味不是很浓。
酱鹌鹑出奇的便宜,20块钱7只。
酱鸭酱鹅价格也很低。
雨打水面点点坑。
这是建于元代的寺桥,因桥南建于后唐的安康教寺而得名。
一女子撑伞从寺桥走过。
傍晚的古镇到处是消磨时光的人们。
据说这位老者还是名人。
俏江南。
低头族感染着小黄狗。
看到小黄狗趴在一溜白色的倒扣瓷碟模样的东西旁边,一问老人才知道,这是古时候马车与人行的分道线。
手工笋干菜30元一斤不还价。
绍兴的猪蹄连着半拉胳膊肘儿。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小孙女依偎在奶奶怀里告状,说有人给她照相。
廊亭横柱上挂满了幌子,都是吃饭的地方。
下午5点一过,下班的开始回家。
有的忙碌有得闲。
这座桥忘记叫什么名字了,只记住桥栏杆上有四个小狮子,当地人说是原始的。
始建于明代中叶的安吉桥,民国五年由徐云台师爷主持重修。
始建于明代中叶的三板桥,由于时处主商市街段,故又名利市桥。
月亮门里有故事。
女美容师在工作。
继续向镇西行进。
建于明嘉靖年间的横桥。
建于明代的庆安桥。
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了,家家户户开始忙碌。
建于明代的广济桥,桥姿秀逸,桥名大雅。
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的宁安桥,民国十三年重修。
在古镇中行走了一个半小时,下午5点38分来到了安昌古镇的最西头,此时雨下的大了一些。
冒雨跑上镇西的最后一座桥,也是公路桥。
向镇外的西面拍了一张。
又朝古镇内拍了一张,而后返回古镇。
小手工业者。
耍手艺的师傅。
华灯初上,各家餐馆张灯结彩。
邻水餐桌闲情逸致。
18:18分进入穗安饭店用晚餐。
饭店以前一定是大户人家的宅子。
安昌古镇特色菜简称“六酱三臭”,我们点了“五酱二臭”,虽然并不都合口味,但符合“到哪吃哪”的原则。
热情的服务员端来两杯10年窖藏绍兴酒。
小马换算一下酒量。
推杯换盏70分钟,19:28分离开穗安饭店,在回酒店的路上拍了几张安昌古镇夜景。
晚8点回到酒店,保安已经困迷糊了。
敬请关注《我与小马下江南(3)(二进安昌古镇)》
感谢观看🙏别忘点赞👍
展开阅读全文